錢汪海
(江蘇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9)
語言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所以對于不同文明來說所使用的語言也不同。語言除了能夠傳承文明之外,同時也能夠方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是一種溝通工具。但是由于人的生長因素和文化方面的不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烈地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如果沒有民族文化,那么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民族語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民族文化也會影響到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在不同生活背景和文化下,即使人們使用同一種語言,那么這種語言也會傳遞出不同的意思。所以進行英語翻譯工作的人員必須要學習跨文化視角轉(zhuǎn)化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對英語語言的完全翻譯??缥幕暯寝D(zhuǎn)換就是指在對語言進行翻譯時,要了解當?shù)匚幕尘耙约叭藗兊纳盍晳T,再對目標語言進行信息重組。因此,在進行英語翻譯中的跨文化視角轉(zhuǎn)換時,一定要注意兩個地方的內(nèi)容。首先在對英語語言進行翻譯時不能夠改變句式本身的含義,必須要進行正確轉(zhuǎn)換,表達出語句的真正意思。第二點則是翻譯出語句的真正意思后,再翻譯成其他語言時一定要注意符合讀者的語言習慣。也就是說,在進行翻譯時必須要遵循跨文化視角轉(zhuǎn)化,本著以人為主的翻譯原則,不僅要翻譯出語句的正確意思,也要使翻譯后的內(nèi)容符合讀者的語言習慣特點。
對于英語翻譯工作來說,英語翻譯不僅單指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字面意思的轉(zhuǎn)換,同樣也指的是這兩種不同的語言所代表的國家民族之間進行的一種文化交流活動。所以要想完成好英語翻譯工作,翻譯工作者就必須要對使用這兩種語言的民族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分析,從而明白這兩種語言之間的不同點,并且明白這些不同點來自于哪里。對于使用不同種語言的民族來說,由于民族的文化生活習慣和習俗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所以這兩個民族在進行語言溝通交流時,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漢語和英語這兩種語言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不僅文化背景有著明顯的不同,而且如果從歷史形成角度來看,漢語的形成時間要比英語長很多,漢語的覆蓋面也十分廣泛,所以漢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復雜性和多元性的特點。如果從語言性質(zhì)來說的話,漢語言更重視的是語言的形象性,因此漢語言的文字往往是比較形象具體的。通過象形來表達所要傳遞的意思,因此漢語主要表達的是文化的意義。而英語是一種字母性質(zhì)的文字,這些組成英語單詞的字母本身并沒有其他意思,所以英語主要通過抽象化的字母來表達所要表述的內(nèi)容[1]。這兩種語言文化在表達意義上就具有明顯的不同。而且除此之外,漢語中也有很多成語,這些成語都有特定的適用范圍和意義,雖然大部分成語只有四個字,但是漢語成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卻往往耐人尋味,而英語卻沒有這些準確的定義。
由于生活地區(qū)的不同和各個國家的形成歷史不同,中西方民族的生活習慣有著各自的特點,而且從生活習俗上來說,兩者也有明顯的差距。從地形地域來說,我國處于亞洲內(nèi)陸,占地廣闊,地大物博,能夠自給自足,因此我國在古代時并沒有面對必須與其他國家相互交流才能夠生存下去的困境。除此之外,由于周邊的鄰國大部分是附屬國,而且當時的交通也并不發(fā)達,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相對來說比較少,因此我國居民的思想和行為都比較傳統(tǒng)。但是使用英語的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往往都是占地面積比較小,因此物資稀缺,而且周邊多鄰國。除此之外,由于西方國家的航道也很早就開辟了,而且十分發(fā)達,所以西方各國之間的交流和聯(lián)系都是十分緊密和頻繁的,西方國家居民的行為和思想也不像我國那樣傳統(tǒng),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比較開放。比如維納斯的雕像,現(xiàn)在我們老一輩的人還認為維納斯雕像袒胸露乳是一種有傷風化的表現(xiàn),但是在西方國家其代表著藝術性和美。因此,可以說中西方民族在習俗方面有著很大的差距[2]。這些生活習慣和習俗方面的差異,都使得漢語和英語在翻譯時有很大的難度。例如對待貓狗這些寵物的態(tài)度,西方人在句式中把寵物采用擬人化進行表達,但是我國在表達寵物時往往采用“它”。
對英語進行翻譯并不是僅僅將表面含義翻譯出來,這是因為使用英語和漢語這兩種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進行英語翻譯時,應該先考慮這兩者之間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再用合適的語言進行表達和轉(zhuǎn)換。從思維方式角度來說,有以下幾種明顯的不同。
首先漢語在表達方式上往往比較重視整個語句的整體表達。所以在漢語的表達中,往往是先對整體進行描述,然后再表達個人的想法。這不僅體現(xiàn)在漢語中的信件格式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填資料的順序中,都是先填寫整體,再對個人進行填寫。但是英語在這方面與漢語完全不同,往往是采用先個人后整體的方式進行表達。
其次,漢語在語言思維方面往往比較重視意思的表達,但是西方國家則更重視英語語言的結(jié)構是否完整。由于漢字的流傳比較久遠,并且受到我國古代哲學的影響,漢語在表達上往往比較簡潔,這也與我國哲學家萬物合一的觀點有一定的關聯(lián)[3]。但是相比較而言,英語在表達上十分重視句子的結(jié)構是否完整,而不追求表達意思的完整性。每一個英語句子都有固定的結(jié)構組成模式,如果去掉任何一個結(jié)構,那么都會使英語句子的結(jié)果不完整。
第三,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的邏輯不同。在漢語言的邏輯表達上,往往習慣于表達具體的事物,這也與漢語言是方塊象形文字有一定的關系。但是英語在邏輯表達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沒有結(jié)合具體的事物,這與英語單詞的組成字母是抽象性的有一定關系。
在對英語進行翻譯時,應該格外重視詞類轉(zhuǎn)換。英語有各種各樣的詞匯和類型,并且不同的詞類之間不能夠隨便亂用,在使用這些單詞時往往要進行相應的轉(zhuǎn)換。英語語言翻譯中的詞類轉(zhuǎn)換同樣也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難點。在對英語進行應用時,最著名的就是動名詞之間的轉(zhuǎn)換。所以在對英語進行翻譯時,經(jīng)常要面臨各種詞匯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在這樣的條件下,不論是句式結(jié)構還是句子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都可以更加完美。比如:“這個原則不可以被違背。”可譯成“No violation of the principle can be tolerated.”其中,“違反”作為漢語中的動詞被翻譯成“violation”,而“violation”是英語中的名詞。除此之外,在英語詞匯中有很多種介詞,而在漢語中介詞并沒有那么多,導致翻譯人員在翻譯時,必須把很多動詞轉(zhuǎn)化為介詞。
由于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的巨大差異,導致了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在思維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通過現(xiàn)實中的例子來講,漢語能夠使人的思維更加具體,而英語由于十分抽象,所以使用英語的人思維也比較傾向于抽象化。除此之外,漢語在描述事物的同時,也會對這個事物的外觀進行一定程度的描述,但是英語則會對與這項事物相似的事物進行概括而不是描述。所以要想完成語言中的跨文化視角轉(zhuǎn)換,那么就一定要完成翻譯中的虛實轉(zhuǎn)換。除此之外,西方在用英語描述時往往都采用直接的方式,但是中國人在用漢語表達時,則往往先鋪墊再進行重點論述[4]。所以在用英語進行翻譯時,絕對不能夠一字一句地翻譯,必須要達到對虛實轉(zhuǎn)換的靈活運用。并且要在翻譯時盡可能減少由于語言習慣等因素而造成的翻譯不準確的狀況,必須要使譯文正確表達出原有的意思。所以在進行英語翻譯中的跨文化視角轉(zhuǎn)化時,一定要注意虛實轉(zhuǎn)換,并且為表達原有的意思,也可以適時地增加一定的詞語。除了在英語翻譯中要將抽象化的譯實為虛之外,也必須要關注抽象具體化的譯實為虛。這是因為在英語句式中有很多都是不能夠直接表達的,并且這些不能表達的也不能直接進行翻譯。因此,在英語語言翻譯時,應該結(jié)合原文所要表達的具體內(nèi)容,經(jīng)過一系列的理解之后再做出翻譯。
由于在英語翻譯時會經(jīng)常受到民俗風情和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相同的句式也可能表達的含義有所不同。所以翻譯工作者在進行翻譯時,一定要根據(jù)原作者所提供的相關材料,并結(jié)合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分析,做出整理再對內(nèi)容進行翻譯,這樣才能夠把原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準確地轉(zhuǎn)換成另一種文字。在翻譯時還會出現(xiàn)根本無法直接翻譯的情況,這也就是說,如果譯員想要準確地對一段文字進行無誤的翻譯,那就必須要把自身的翻譯特點和原作者的寫作風格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能夠使對原作進行翻譯時不產(chǎn)生矛盾,這同時也有利于在翻譯時對原作進行一定程度的再創(chuàng)造。所以在進行英語語言的跨文化視角轉(zhuǎn)化時,可以在不影響原作翻譯大致內(nèi)容的前提下,結(jié)合讀者的語言文化背景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增添,方便讀者運用自己的語言理解英語的意思和內(nèi)容,而不產(chǎn)生偏差。
由于英語和漢語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在美化句子時采用的手法也是不一樣的。合理地使用修辭方式不僅能夠方便意思的表達,同時也能使句式更富有美感。所以要求翻譯人員除了要對句式進行翻譯之外,也要對修辭的翻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翻譯者首先要明確英語修辭和漢語修辭這兩者的不同點和在使用程度上的不同,這樣才能保證翻譯不僅僅是機械的翻譯,而是根據(jù)原文的特點進行準確的翻譯,不僅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潤色效果,同時也能夠提升翻譯的質(zhì)量[5]。
跨文化視角轉(zhuǎn)換的翻譯技巧中的歸化策略就是指把一種語言轉(zhuǎn)化成讀者所了解的另一種語言,這樣讀者在閱讀時才能感受到這兩種文化之間的不同和關系。在英語翻譯中,經(jīng)常會因為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而影響翻譯人員的翻譯水平。所以對原文進行一定程度的歸化處理十分重要,這不僅能夠有利于讀者的閱讀,同時也能夠有利于提升翻譯人員的技巧和轉(zhuǎn)化能力。
翻譯并不是單純地將一種語言轉(zhuǎn)化成另一種語言,而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互相交流。如果只是機械性地將原文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那么就會使語言只局限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定了翻譯人員在進行英語翻譯時,可以適當不完全按照原文中的意思進行翻譯,可以在允許的程度下根據(jù)原文的語境和形式進行相關的修改,以便于完善翻譯內(nèi)容,這樣才能夠?qū)⒃乃磉_的內(nèi)容準確地表達出來[6]。而且翻譯人員在進行翻譯時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直接翻譯行不通的情況。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時翻譯人員可以轉(zhuǎn)換翻譯的思維。如果正面無法翻譯,那么就將原文反過來翻譯;如果反面翻譯不行,那么就將原文正過來翻譯。并且在翻譯時也要考慮翻譯語言的優(yōu)勢,要能夠在保留原作者的表達內(nèi)容和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使讀者能夠充分地體會到原作者的意思,這樣才能讓翻譯質(zhì)量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在英語翻譯中進行跨文化視角轉(zhuǎn)換時對翻譯人員有著嚴格的要求。這是因為兩種語言的產(chǎn)生背景不同,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們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習慣等等都不同,所以為了能夠進行跨文化視角的轉(zhuǎn)換,需要翻譯人員對這兩種語言的背景進行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夠保證翻譯的準確性。除此之外,翻譯人員應該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想要表達的意思,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一定程度的修飾和添加??梢哉f,通過跨文化視角轉(zhuǎn)換來實現(xiàn)兩種語言之間的交流,能夠有利于英語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