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預習滬教版英語教材時,發(fā)現第95頁有點小問題。3張小昆蟲的照片按英文說明分別應該是蝴蝶、螞蟻和蜜蜂,圖片上卻是蝴蝶、螞蟻和食蚜蠅……”2021年10月,遼寧省沈陽市中學生崔宸溪把自己的發(fā)現反映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回復:“我們咨詢了生物方面專家,確實弄錯了。我們將上報相關部門準備修改”。
文本解讀:湖北省枝江市第一中學? 萬安
角度一:質疑精神。
00后面對生活中的常識性錯誤能夠有所質疑,并且公開提出自己的質疑,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小說,中學生這是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而往大說,這是在挑戰(zhàn)權威。而這種質疑精神,當然不僅僅只是挑錯,如果中學生一直能夠保持這樣的質疑精神,那么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會發(fā)現更多的“錯誤”,并且以自己的力量推動這些錯誤的改變,從而有機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角度二:求實創(chuàng)新。
面對教材的錯誤,許多師生都會忽略掉;然而,一位中學生卻能保持足夠的好奇心,認真觀察、仔細甄別,發(fā)現和捕捉到可能存在疑問的地方;有問題意識,有科學態(tài)度、求索精神,讓他做到了別人沒有想到、沒有做到的事情?!爸袑W生挑錯”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和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
角度三:質量意識。
教材的背后,隱藏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圖譜。教材作為一種特殊產品,容不得竭澤而漁式的利益變現。說到底,一本優(yōu)秀教材既需要編寫者“深耕細作”,也離不開一套成熟完善的審定、監(jiān)督、糾錯機制。只有將質量意識和品牌觀念融入教材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給教材挑錯”這樣的案例才會越來越少。
時文鏈接
“00后給教材挑錯”呼喚更出色的專業(yè)主義
□楊朝清
面對教材上的錯誤,一些中小學生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有表達的意愿,并將這種意愿轉換為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這樣的行為顯然值得點贊。
教材作為一種公共文化產品,有啟智增慧、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功能,再加上教材受眾面較廣、使用人數較多,教材內容出現錯誤并非無關緊要的小事。看過教材的人有很多,發(fā)現問題的人卻很少,為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位從小就熱愛生物和自然科學的“00后”,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觀察能力,這顯然也是注重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的結果。如果“唯考試”“唯成績”,“00后給教材挑錯”或許就不會上演。
在普通人眼中輕微到可能被忽略和漠視的差異,都可以被他敏銳地發(fā)現和捕捉;既有“問題意識”,也有求真務實、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00后給教材挑錯”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00后”同樣可愛、可信、可為。
在一個盛行符號互動的時代里,“00后”很容易遭遇標簽化乃至污名化。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和“兒童中心主義”,讓孩子們得到萬千寵愛,一些孩子身上暴露出的精神軟肋也引發(fā)了全社會某種層面的擔憂和焦慮。實際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不少“00后”也用出色的角色扮演,贏得人們的尊重、信任和社會認同。
面對“00后給教材挑錯”,出版社方面能夠做到虛懷如谷、從善如流,體現了良好的專業(yè)主義和職業(yè)倫理,這當然值得肯定。只不過,教材不僅具有知識傳授的功能,也具有塑造精神世界的功能;出版社方面也要引以為戒,對教材編寫多些尊重和敬畏,以更加審慎細致、精益求精的姿態(tài),做好本職工作。
在社會分工越來越專業(yè)化、精細化的當下,教材編寫需要更加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少給使用者挑錯的機會和空間。英文教材涉及生物學知識也好,語文教材涉及歷史知識也罷,教材編寫涉及到多學科知識交叉,需要“術業(yè)有專攻”;如果沒有“繡花功夫”,不可避免會出差錯。
法國哲學家福柯曾說,“一個人最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薄?0后給教材挑錯”既為“00后”正名和形象救贖,也是對教育出版從業(yè)者的提醒與鞭策;一位具有求實精神的小小少年,呼喚教材編寫者擁有更加出色的專業(yè)主義和職業(yè)倫理。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