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純梅 寧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諺語是一個包含教訓、諷刺、幽默、真理等的短句,是人們基于長期生活中獲得的智慧或經(jīng)驗。它是用精煉的語言形象化、簡短化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具有趣味性、簡潔性、生動性、哲理性和恰當性以及較強的說服力和表現(xiàn)力。諺語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經(jīng)驗,使語言變得更加豐富。韓語諺語的學習不僅能提高韓語水平,而且對進一步了解中韓兩國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諺語中包含著民族的思維方式、智慧和忠告、社會與心態(tài)等。如在韓語諺語中“一張白紙兩人抬也輕(韓)-眾人拾柴火焰高(漢)”,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本文選取了日常生活、歷年韓語真題(TOPIK)中的常見諺語和目前在用的《標準韓國語1-3》教材中所列的諺語,并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舉例說明。通過諺語的分析和研究,讓學習者輕松掌握字面意義和象征意義,從而在進一步理解中韓兩國文化和生活的同時對說出高水平的韓語有所幫助。下面主要從主題分類、表現(xiàn)方法(比喻、對仗、夸張和對比)和教學方案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說明。
以下將主題類型的角度對韓語諺語的字面意思和相應的漢語進行分析和說明。
說出去的話好聽,才能聽到好話(韓)-投桃報李(漢),是指尊敬別人,才受到別人尊重。
沒長腳的話傳千里(韓)-不脛而走(漢),是指沒有不透風的墻,說話要謹慎、小心。
白天話鳥兒聽,晚上話老鼠聽(韓)-隔墻有耳(漢),是指不管在什么場合,都要小心說話。
韓文中的a 和e 不同-於異阿異(漢),是指會說的惹人笑,不會說的惹人厭。
這些與說話有關(guān)的諺語表明了不管在什么時候,說話都要小心同時也反映了韓國人謹慎的性格。
被自己的斧子傷了腳背(韓)-所信之人,反露其丑(漢),是指相信的人辜負自己或背叛自己。
在獨木橋遇見冤家(韓)-冤家路窄(漢),是指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偏偏遇到不想看到或者不順眼的人。
夫妻吵架,如刀割水(韓)-夫妻沒有隔夜仇(漢),是指夫妻之間的不和不會拖到次日,解決得很快。
咬十只手,沒有一個不疼的(韓)-手心手背都是肉(漢),是指父母對所有子女的愛都相同。
看著鐮刀也不識韓文字母(韓)-目不識?。h),手里拿著像韓文字母形狀的鐮刀,也認不出字母,是指非常無知。
成了青蛙,忘了做蝌蚪時(韓)-得了金飯碗,忘了叫街時(漢),是指成功之后,就忘了當初困難的時候,即忘本。
四寸(堂兄弟)買地也嫉妒(韓)-妒忌成性(漢),是指見不得別人好。
石橋也要敲打著過(韓)-前腳踏穩(wěn),再移后腳(漢),是指做非常熟悉的事情也要小心謹慎,三思而后行。
追雞之犬,徒望屋脊(韓)-無可奈何(漢),是指無論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
蚯蚓被踩也會動(韓)-小雞臨死還要蹬蹬腿(漢),是指再怎么溫順的人,受到傷害或被逼過甚,也不會袖手旁觀。
對笑臉相對的人不會吐口水(韓)-伸手不打笑人臉(漢),是指即使討厭對方或者對方有錯誤,也不能過分責怪對你態(tài)度好的人。
在別人的宴席上讓擺柿子、讓擺梨(韓)-指手畫腳(韓),是指對別人的事兒說三道四。
龍蝦偏袒同類螃蟹(韓)-魚找魚,蝦找蝦(漢),是指同類的聚在一起,相互拉關(guān)系。
尾巴長了會被踩(韓)-露馬腳(漢),是指隱蔽的事實和真相,時間長遲早都要泄露。
韓語中的很多諺語來自中文?!斑h親不如近鄰”,“久病無孝子”,“苦盡甘來”,“以卵擊石”,“隔岸觀火”,“井底之蛙”,“百聞不如一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晴天霹靂”等諺語在韓語中是直接按照中文字面意思翻譯的,其表達方式和寓意與中文完全相同,可以看出中國文化對韓國文化以及韓語中的諺語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同時又密切相關(guān)的。
初生小狗不怕虎(韓)-初生牛犢不怕虎(漢),是指什么都敢碰,無所畏懼,誰都敢惹。
對牛念經(jīng)(韓)-對牛彈琴(漢),是指即使說再好的話,對方也不能理解其意思的人。
金剛山的美景也要飯后觀(韓)-民以食為天(漢),是指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填飽肚子才能提得起興趣。
往裂開的缸底里灌水(韓)-竹籃打水一場空(漢),是指費力做一件事,卻毫無成效,白費勁。
躺著吐唾沫(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漢),是指臉朝上躺著,吐唾沫,卻吐到自己一臉一樣,是指想害別人,卻反而害了自己。
猴子也有從樹上掉下來的時候(韓)-人有失手,馬有失蹄(漢),是指誰都有可能犯錯誤之時。
無知是藥,知道是?。n)-無知是福(漢),是指知道的事越少,煩惱就越少。
貓想著老鼠(韓)-黃鼠狼給雞拜年(漢),是指心理有著利用或傷害別人的想法,但表面上卻假裝為其著想。
別人的年糕看起來更大(韓)-這山望著那山高(漢),是指對目前所做的事情不滿意,總覺得別的是更好的。
在柿子樹下,等待掉柿子(韓)-守株待兔(漢),是指坐等意外收獲而不主動努力。
哭著吃芥末(韓)-啞巴吃黃連(漢),是指有苦難言,勉強去做事。
由于具有相同含義的諺語的素材在不同的文化中表達方式有所不同,因此不僅要了解諺語的含義,還要了解諺語中存在的文化因素。
諺語通常采用比喻、對仗、夸張、對比等表現(xiàn)方法。一些諺語包含一種或多種修辭手法,可以大大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膽子像豆一樣大(韓)-膽小如鼠(漢),是指膽子非常小。
有針的地方就有線(韓)-形影不離(漢),是指關(guān)系親密,經(jīng)常在一起。
上水清,下水才能清(韓)-上行下效(漢),是指上面或上輩的人怎樣做,下面或下輩的人就學著怎樣做。
跑的人上面有飛的人(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漢),是指能人之外還有能人,不要自視過高。
肝掉下來(韓)-大吃一驚(漢),是指非常吃驚。
肝像豆一樣大(韓)-膽小如鼠(漢),是指膽子非常小。
聚塵堆泰山(韓)-積少成多(漢),是指不管東西多么少,只要一點點積累下去,就會有收獲。
摘星星(韓)-難如登天(漢),是指非常難辦的事情。
能知十丈水深卻不知一丈人心(韓)-知人知面不知心(漢),是指就像不管水有多深,都有辦法抽出來,但內(nèi)心卻無法進入一樣,比喻人心難測。
在韓語諺語教學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好好設(shè)計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這與學生掌握和理解有密切聯(lián)系。①在韓語教學過程中,初級階段學習者所掌握的詞匯有限,要求掌握諺語比較困難,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授課。首先,有必要提出同形同義的諺語。依據(jù)頻率,通過學生熟悉的、通俗易懂的、相似度高的諺語進行比較,這樣會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選取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素材,如言語、飲食、動物(諺語中所占比例較高)等相關(guān)諺語,用直觀的視覺材料(漫畫、電視劇、電影、短視頻、綜藝等)展示,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手段來引起學生興趣,幫助他們理解并留下較深印象,減輕初級階段學習者的負擔,增強學習效果。②韓語中的諺語字面意思與中文的字面意思很多都相同的,尤其是同形同義型諺語,我們可以用直譯法。例如上述同形同義中的諺語,需要老師引導學習者正確理解以及翻譯,幫助他們針對性的學習。③直接解釋諺語含義,會使學習者難以掌握的同時也容易混淆,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通過感興趣的主題設(shè)置情境,猜出和理解其含義。其次,通過小組討論,讓小組用諺語進行比較,找出中韓兩國類似的諺語,讓學習者了解韓語諺語本身的同時進一步了解文化背景下的諺語差異,系統(tǒng)的理解韓國文化,從而提高理解力和諺語的利用率。④不同階段選擇對應的諺語,滲透文化知識,深入了解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從而做到真正了解諺語含義,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豐富知識,最終做到恰當?shù)亍㈧`活地應用韓語諺語。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思政教育融入在韓語教學中,并提供有效的指導與幫助。通過具體的諺語的舉例說明,可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團隊合作能力與團隊意識,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良好的生活習慣,禮貌待人,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最終體現(xiàn)、滲透素質(zhì)教育。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練習來加以鞏固,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者的聽說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翻譯能力,達到正確地、流利地應用韓語諺語。
本文從諺語主題類型、表現(xiàn)方法、教學方案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諺語形式凝練,寓意深刻、感染力強,貼近生活,易于傳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學習韓語諺語是了解韓國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對了解中韓文化是非常有利的。有些諺語看似簡單,但是有著深刻的寓意。本文通過日常生活、教材以及真題等出現(xiàn)的韓語中的高頻諺語,擴大學習者詞匯量,讓學習者正確掌握韓語諺語字面意思和象征意義,提高韓語水平的同時發(fā)現(xiàn)共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習者更清楚地了解諺語的背景文化和用法,從而進一步了解中韓文化提供幫助。另外,中韓諺語中所用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相似點,這對激發(fā)學習者興趣、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韓語諺語的有效學習和韓語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今后將繼續(xù)展開對韓語諺語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討,詳細認真地分析,進一步完善和補充,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