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旭
(中共婁底市委黨校、婁底行政學院、婁底市社會主義學院,湖南 婁底 417099)
《群書治要》是唐代名臣魏征會同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欲見前代帝王得失以為借鑒”[1]1的詔命,通過整理上始五帝,下迄晉代的古籍,于貞觀五年(公元631年)編輯成書的治國資政巨著。囊括經(jīng)、史、諸子百家,以“務乎政術,存乎勸戒”[1]4為宗旨。《群書治要》中效法天道、天人合一的天道思想,修身為本、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三公施教、教導天子的平治思想,考公按績、勵精圖治的吏治思想,虛心納諫、忠言直諫的納諫思想,居安思危、慎終始如的憂患思想依然能夠使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像唐太宗那樣“致治稽古,臨事不惑”。[1]1
《群書治要》以“圣賢”之言作指導,吸取歷史教訓,形成了治國首在敬天道、要在愛百姓、本在修品德、明在三公輔佐以及善于納諫、公正賞罰、防患于未然等豐富的管理思想。
天道是君主治理天下的根本前提?!巴跛猿商熳诱撸云涮柫钫?,法天而行”。[2]204圣主明君之所以能夠獲得人間統(tǒng)治的權力,是因為得到了上帝(上天)權威的認可,君王通過順應天道,“格天命”而行事。然而,君王為什么要順應天道而行事,《群書治要·政要論》中給出了答案,“君,萬物之燾也”。[3]368
天道是人的德行彰顯的內在根據(jù)。中國古代認為“天地合為德”,而人的道德有四類:元、亨、利、貞。人應該具有元始、通達、和諧有利、貞正堅固的德行?!度簳我ぶ芤住分姓f“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1]4對于君主來說,“仁”是最高的德行。如果一個君王能夠做到“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就是一個有德行的君主,因獲得民眾認同而獲得合法性。
天道是國家治理效果的檢驗標準。在古人眼中,天道不僅是萬物的本源,具有永恒的特征,還是判定國家治理的標準,即順應天道國家就會吉祥,違背天道就會帶來災禍。《群書治要·管子》中提到“失天之度,雖滿必涸”。[2]208因此必須按照《群書治要·墨子》中指出的那樣將“愛人”“利人”當作順應天道的一個引申政治理念,獲得政治統(tǒng)治的穩(wěn)定。
為政以德,孝為德本?!度簳我ば⒔?jīng)》開篇中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1]352就是主張君王修德應從講孝道開始,以孝治理天下。修身是摒棄私欲,達到惟德是輔的根本途徑?!度簳我吩凇渡袝泛汀独献印菲兄v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就是將天下為公作為自己的理想。儒家孔子也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夠“為政以德”,就能夠像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4]德不稱位,其禍大也?!度簳我芬粫刑貏e重視人的德性,如果人的德性不能保持恒定或者與人的地位不相匹配的話,往往會帶來災禍。
道德教化能夠起到使人知理,善化人心,達到天下大治的效果?!度簳我摲蛘摗分刑岢觥叭司危烙诮獭?。[3]253然而,君王道德教化又不同于一般百姓,必須設立專門的職位對君王進行教育?!度簳我ど袝分姓f道“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jīng)邦,燮理陰陽?!?。[1]102三公一般由品德高尚和學富五車的大臣擔當,如果君王一時之間找不到德高望重之人來擔此重任,則寧可不用全部齊備,也不肯放棄道德選拔標準,由此可見古人對三公教化的重視程度。
吏治是中國古代實現(xiàn)中央集權的重要方面,“圣人治吏不治民”[5]。關于嚴格考核,依績效進行獎懲,《群書治要·尚書》中說“三載考績,三考”[1]55的形式罷免庸才,提拔賢明,使得國家政通人和,百業(yè)興旺。關于精簡政府,減少辦事官員方面?!度簳我じ底印分姓f“量時而置官,則吏省而民供。吏省則精,精則當才而不遺力”。[3]467關于收入分配,公正賞罰?!度簳我じ底印穭t用伯夷、叔齊舉例論證俸祿對于維系官吏道德的重要性,認為如果君王只給伯夷、叔齊這樣正直的大臣以微薄俸祿,那么他們便不能夠養(yǎng)活家庭,孝順父母,長此以往就會心生怨恨,從而喪失仁義,不會有“采薇于首陽、顧公制而守死矣”[6]的故事了。然而,重視增加官員俸祿,不代表忽視懲罰。誠如《群書治要·申鑒》中指出“賞罰,政之柄也。明賞必罰,審信慎令,賞以勸善,罰以懲惡”。[3]302
明君善于納諫,以致政通人和。昏君閉目塞聽,以致國衰人亡。《群書治要·漢書》指出圣明的君主能“垂寬容之聽。崇諫爭之官,廣開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7]就能達到“元首無失道之愆”的目標。然而,作為臣下直言不諱,必然一定程度上違背君主意愿,那些忠言逆耳的話語很可能被視作“誹謗君之行,無人臣之禮”[8],隨時面臨丟官、坐牢、甚至殺頭的危險。因此,不僅君王納諫難,臣下進諫也難?!度簳我愤€特別舉例姜太公、伊尹的意見被君主接受而名垂千古,向夏桀進諫的關龍逢以及向紂王直諫的比干卻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故事,指出明智的君主一定要虛心聽納諫言,體恤臣下進諫之不易。
《群書治要·周易》“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1]46說明風險預見的重要性。《群書治要·尚書》中提到“慎厥終,惟其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故戒慎終如其始也]”。[1]72要求人們形成風險治理的恒定思維。最后,勤于政事,朝乾夕惕是國運昌隆的重要保障。《群書治要》中指出凡是歷史上有成就的帝王,無一不是“懔乎御朽,自強不息,朝乾夕惕”。要想保證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在危險面前做一個“清醒者”,否則就如《群書治要·周書》中說的那樣“咎無日矣”。[1]316
當下,思政教育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形式主義,師德師風缺位,不能掌握聯(lián)系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管理民主化水平低,管理者憂患意識薄弱、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問題?!度簳我分械墓芾碇腔蹫槠平怆y題提供了一種視角,即通過“明道”,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規(guī)律;“修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自我教育的自覺;通過黨員學生干部、積極分子和班干部新“三公輔佐”途徑,掌握科學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量績考核”,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績效管理體制機制;“居安思?!?,增強底線思維意識,注意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規(guī)律,是克服管理過程中形式主義層出不窮的根本出路?!叭趑~之有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9]。為克服形式主義,一方面守住精文減會的硬杠杠,切實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領域文山會海的現(xiàn)象。高校黨委在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培訓要在會議和文件質量上下功夫,避免浪費基層管理人員的時間和精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獲得根本解放,把全部精力放在服務管理上。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領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理論教育與滲透原則緊密聯(lián)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只有同學生學習、社交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才能不斷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更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利用重大紀念日、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自媒體網(wǎng)絡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切實提高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
《群書治要·尚書》中“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警訓絕不用手中權力偏袒任何人,嚴把學生干部用人關口,守住國家獎助學金的公平底線。針對部分思政教育管理者維持與學生不正當關系,宗旨意識全無、道德缺失的現(xiàn)象,必須牢記“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無所容也”的訓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初心使命教育,使其在堅定宗旨意識,強化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不斷提升強化自身道德境界,努力成為黨和國家需要的高素質管理人才。
《群書治要·尚書》中“三公施教,教導天子”的管理方式,在新時代思政教育管理中,可轉化為通過發(fā)揮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以及班干部對學生實現(xiàn)管理的方式。“三公”由太師、太傅、太保轉變?yōu)閷W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以及班干部。教導對象由“天子”轉化成為“大學生”。在具體管理中,思政教育管理者要在決策方面堅持問計于學生黨員、學生干部,求證管理中尚不成熟的認識,不斷修正偏差;堅持問需于黨員學生干部,真情實意服務。針對學生最關心的學習、社交、扶貧、健康、就業(yè)等問題;堅持問效于黨員學生干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容人之言的風度、聞過則喜的自我批評精神和知錯就改的自我革新品質,讓黨員學生干部敢于監(jiān)督、樂于監(jiān)督,幫助思政教育管理者改進工作。
《群書治要·傅子》中指出“最親民之吏,百姓之命也。國以民為本,親民之吏,不可以不留留意也”。[3]469針對思政教育管理績效公平和效率不突出、考核體系未能彰顯管理價值原則導向、正向激勵的力度不強等短板。首先,考核評價標準需量化。考核方面可分為政治、思想、智力、道德、通識、身體、特殊、工作業(yè)績等八個方面。其次,考核體系管理價值原則應注意“法約爾14項管理原則”,高校人事部門制定的績效考核必須是能夠提高和鍛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明確工作分工、謹慎使用權力、嚴明紀律、統(tǒng)一調度、統(tǒng)一領導、堅持整體利益、維護秩序、實現(xiàn)公平、提高工作能動性以及團結精神等方面能力的辦法。最后,要提高思政教育管理者對工作的認同感必須從“丹尼森動機理論”獲得靈感,即從對自身工作喜愛程度、對自己以及家庭福利的關心、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幸福感、對學校以及學院改革發(fā)展目標關注程度四個考評傾向進行整合。將非經(jīng)濟性激勵因素與經(jīng)濟獎勵適當結合,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對工作的忠誠。
《群書治要》為代表的經(jīng)典中蘊含著堯舜設諫鼓、立謗木的聽取民意,知曉民情原始民主決策文化。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率先進行民主決策垂范,讓學生干部、黨員、積極分子在民主文化氛圍下不斷增強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度簳我す茏印分羞€主張“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利民思想,這就告訴思政教育管理者一切目標都是為了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活動一切都要依靠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成果由學生共享。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領域對“說到底是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根本問題的有力解答。
當前,復雜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存條件使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風險安全責任加重?!度簳我ど袝分械闹蝸y興衰風險防范思想對于今天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校園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具有重要意義。在風險防范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對重大傳染性疾病、校園暴力、金融詐騙等校園風險事件應保持高度重視。在風險治理上,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通過大數(shù)據(jù)平臺等手段加強受教育管理客體的風險監(jiān)管。在風險治理模式上,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探索建立社會、學校、家庭等多中心力量風險治理。在學生健康衛(wèi)生、人身安全、經(jīng)濟安全等要素上進行整體性治理。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通過大數(shù)據(jù)手段以大學生寢室為基本風險單位,實現(xiàn)網(wǎng)格化治理。在風險治理過程中要做到“慎厥終,惟其始”,一如既往的注重學生心理信心建設以及思想輿論疏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