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儀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法的討論可以說是層出不窮。生活化教學方法是結(jié)合實際生活或者構(gòu)建生活化的情境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將生活化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能夠讓小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知識,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
關(guān)鍵詞:新時代 小學語文 生活化
引言:語文是一門與人們?nèi)粘I钕⑾⑾嚓P(guān)的學科,語文可以加深學生的思維,增加他們的精神內(nèi)涵,提高他們的理解力。所謂生活化教學法就是將教學方法提升,將教學活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課堂教學與生活保持密切聯(lián)系,實際上豐富了課堂教育的內(nèi)容,提高了教育質(zhì)量。
一、小學語文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意義
語文是一門情感豐富的學科,對學生來說是最有趣的。生活是教育的內(nèi)容之一,教育必須扎根于生活,生活與教育必須重合。如果教學與生活分開,教學就會顯得很空洞;同樣,如果生活與教學分開,生活就會乏味。然而,應試教育的弊端影響了語言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將一門充滿生活情趣和人文主義的語言退化為枯燥乏味的語言技能和知識,以及抽象枯燥的考試,也讓語文知識與生活沒有進行有效地結(jié)合,這種培訓雖然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但無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國許多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將教學帶入生活,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將生活引入課堂。
二、新時代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重要途徑
1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
學習語文知識是建立在體驗的基礎(chǔ)上的,對語文語境的體驗就是在語文中生活的體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育時,要營造生活化情境,將語文知識引入情境,讓學生學有所成。在對《觸摸春天》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學生春游的照片或視頻,讓學生會議春游時的生活情境。通過帶上本課的內(nèi)容,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去感受課文中描述的春天,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記憶。在這些活動中,語文知識將成為學生的生活體驗,促進教與學的有效性。
2科學運用生活化的資源
由于生活中的大部分資源都可以用于語言教學,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有意義的材料或?qū)ο?,在現(xiàn)實教育中為學生的實際活動、學習、成長等提供幫助。例如:鼓勵閱讀喜愛的書籍或參考圖書館相關(guān)資料,鼓勵學生感受圖書館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想學的課文收集相關(guān)資料。在教室里設立一個讀書角,角落共享各種書籍,讓學生可以在課間閱讀大量書籍。通過利用如此豐富多樣的生活資源,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生活與語言的密切關(guān)系,在日常生活中獲取語言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當然,貼近生活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必須合理利用有用的資源,讓學生學習和獲得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講課前利用網(wǎng)絡收集相關(guān)資料,并邀請學生分享課堂參考資料,讓學生對圓明園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好的掌握課文內(nèi)容。
3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呼喚,生活化教育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認可。語言知識來源于生活,但最終必須應用到生活中。語文教育要求學生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是教師在教育中應該追求的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利用豐富的課外活動來引導學生融入生活和社會。第一,充分利用校園生活。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獨特的教育氛圍,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二是聯(lián)系家庭生活,例如舉辦全校寫作比賽,或建立校際語言學習組織。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的老師,家庭作為孩子學習語文的重要場所,對孩子的語言能力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充分履行其教育職責,確保家長積極參與教育。
4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有效方式,也是對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更好的掌握。為此,教師可以從以生活為中心的角度組織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yè)來整合知識,感受生活的氣息。例:學完古詩詞《靜夜思》后,老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想象力來拓展古詩詞,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懷。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作業(yè)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結(jié)合起來,例如在學習了課文《草蟲的村落》的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布置如下作業(yè):運用所學的技巧,細化課文內(nèi)容,獲得豐富的思維和情感,獲得審美和感性思維的發(fā)展。又如:老師在完成《只有一個地球》的知識點后,可以要求學生在放學后通過收集相關(guān)資料,寫一些保護環(huán)境或地球的標語來樹立環(huán)保意識。
結(jié)語:總之,語文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課程。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需要結(jié)合實際,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熟練運用生活化教育語言,善于創(chuàng)造生活化情境,科學利用生活化資源。通過合理準備生活化課后作業(y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知、體驗。在生活中進行有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古麗巴爾勤·馬麥塔洪.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教育,2017(2):224.
[2]安瑋.對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28):74-75.
[3]張慧娟.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之策略[J].新教育(海南),2017(01):62-62.
[4]林秀菊.小學語文生活化對學生的積極影響[J].課外語文(上),2017(01)20-20.
[5]郎永麗 關(guān)于新時代小學語文生活化的研究[J].學周刊,2019,(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