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毛隆鳳
摘 ?要:通過對校史資源內涵的界定與分析得出校史資源具備以下三大特性: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直觀性與內隱性的統(tǒng)一、獨立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在挖掘和利用校史資源的同時,也進一步發(fā)揮了校史資源的育人價值及意義,其價值和意義同樣通過多途徑呈現(xiàn),體現(xiàn)在情感價值,提升對學校的認同感、文化價值,增強校園文化的厚重感、傳播價值,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等方面。
關鍵詞:文化育人;校史資源;價值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也非常注重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學校作為育人的重要場所,在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校園文化建設成為學校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校開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豐富校園文化內容、擴大校園文化影響力的方式,總結了很多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校園文化建設仍然是增強學校歷史厚重感、擴大育人影響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結合“四史”學習與教育的實踐,立足本校校史的挖掘和利用成為校園文化育人的重要突破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這進一步為學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校史資源挖掘提供了重要指引。
一、校史資源內涵的界定
從現(xiàn)有資料分析來看,對于校史資源的內涵界定,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總體看來,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物質層面,一方面是精神層面。學者們普遍認為在學校的建立、發(fā)展進程中形成的價值理念、培養(yǎng)方案、管理制度、名師大家等精神資源和學校建筑、街道、專欄等物質資源都屬于校史資源的組成部分。本文采用裴佳越在其文章《新時代高校校史資源育人路徑研究》中對校史資源的界定——“每一所高校都經歷過從一無所有到不斷壯大的發(fā)展歷程,校史則是這一過程的全方位的真實記錄,包括學校的改革與發(fā)展史、教學與科研史、建筑史、人物史,同時還記錄著該校管理服務體系的形成與變革,蘊含著高校的人文精神與校園文化,是一所高校的寶貴財富?!睆男J焚Y源內涵的表述中可以總結出校史其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具有唯一性,是學校所特有的;二是具有發(fā)展性,是學校自建立發(fā)展至今不斷發(fā)展的結果;三是具有價值性,是學校教學育人的精神財富。
二、校史資源特點
(一)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
校史資源是在學校成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是時間的沉淀與積累,是對歷史的記憶與呈現(xiàn)。同時校史資源又具有可感、可觸性,學生們通過對校史的學習,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對校史資源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甚至通過校史遺存感觸校園變遷的歷史。
(二)直觀性與內隱性的統(tǒng)一
自上世紀末開始至今,學校對校史資源的挖掘與保護一直未停步,通過校史館尋找校史資源無論是文本、音頻、圖片還是實物,我們都可以通過直觀可視的形式接觸、甚至觸摸到校史資源。同時校史資源并非都是有形的,直觀可見的,還有一些校史資源是通過精神的層面潛移默化的影響師生,比如名人大家的人格魅力、學校成長的艱辛歷程等等,都以更為內隱的形式發(fā)揮著育人功能。
(三)獨立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
學校作為社會中獨立的個體,使校史資源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社會成員的獨立性。但作為社會的一部分,校史資源即是學校所獨有的并通過學校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對校園內生活學習的群體具有直接的和間接的影響,同時學校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不僅通過培養(yǎng)人才來影響社會更通過自身發(fā)展對周邊區(qū)域甚至整個國家文化和社會的發(fā)展產生影響,當然通過學校培養(yǎng)的人才在步入社會之后 也會通過直接間接的方式影響到周邊的其他人,甚至發(fā)揮更廣泛的影響。
三、校史資源的育人價值及意義
(一)情感價值,提升對學校的認同感
校史是學校通過時間的洗練,最終形成的物質的和精神的財富,它通過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呈現(xiàn)。其中以無形方式呈現(xiàn),蘊含著學校發(fā)展的育人理念、價值觀念、思想體系等精神財富,在師生群體中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影響全體成員的思想體系、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并獲得群體情感認同,最終成為學校師生獨有的情感價值。
(二)文化價值,增強校園文化的厚重感
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須擁有真實、客觀、豐富的文化資料,而校史資源是校園文化資源的靈魂和重要來源之一,重視校史資源的發(fā)掘、整理、利用,對于豐富校園文化,增強文化育人價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對于一個學校的發(fā)展,道理亦是如此。
(三)傳播價值,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最早傳播價值主要指新聞傳播中的價值,但將傳播價值借用于文化建設與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事實上文化在形成過程中就已經開始通過各種媒介傳播并發(fā)揮影響。學校通過校史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增強了校園文化的厚重感,也進一步加強了它傳播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既包括對校園內生活的師生群體的影響,也包括對學校周圍,甚至社會成員的影響,甚至最終對形成地方風氣,構成地域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結語
隨著文化作為軟實力在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越來越凸顯,尤其是,文化強國建設以來,更進一步為學校的發(fā)展建設指明了方向。如何挖掘校史資源,發(fā)揮校史資源的育人價值,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本文試圖通過廓清校史資源的內涵,分析校史資源的特點,明晰校園文化的價值與意義,為后期校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供相應支持。
參考文獻:
[1]裴佳越.新時代高校校史資源育人路徑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20(6):126-129.
[2]李海濤,施雯.大學校史資源的文化育人功能與實踐路徑探析[J] .高教論壇,2012(6):75-100.
作者簡介:
徐丹(1987—),女,重慶城市職業(y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及研究;毛隆鳳,(1989-),女,重慶城市職業(y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城市職業(yè)學院校級課題“校史資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以重慶城市職業(yè)學院為例”階段性研究(項目編號:XJSK2020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