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肅
摘 ?要:本文在解析江蘇省理綜卷一道高考題之后進行了反思,以期在今后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選擇上有所啟發(fā)及在高考試題的研究上更有效。
關鍵詞:教學反思;模型構建;高考母題
在高三復習“細胞的增殖”一節(jié)內(nèi)容時,有一道江蘇省理綜題深深地吸引了我,仔細推敲思考后,在感嘆試題的精彩之余,深深地感到試題的素材、問題的情境是以基礎知識為載體進行的重新包裝,核心知識仍要回歸教材,能力的考查依舊是高考命題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并以此對自己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選擇及高考母題的研究進行了的反思。
1 試題再現(xiàn)
(江蘇 理綜)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分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圖標注了甲動物(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12)腸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各階段的時長及DNA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復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養(yǎng)甲動物腸上皮細胞后,處于S期的細胞都會被標記。洗脫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換用無放射性的新鮮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定期檢測。預計最快約 ? ? ? ? ?h后會檢測到被標記的M期細胞。
(2)從被標記的M期細胞開始出現(xiàn)到其所占M期細胞總數(shù)的比例達到最大值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 ? ? ? ? ?期的時間,處于該期的一個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情況是 ? ? ? ?。
(3)若向甲動物腸上皮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人過量胸苷,處于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而處于其他時期的細胞不受影響。預計加人過量胸苷約 ? ? ? ? h后,細胞都將停留在S期。
(4)乙動物腸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時長為24 h,M期時長為l.9 h。若要在顯徽鏡下觀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tài)的變化,選用 ? ? ? ?(填“甲”或“乙”)動物腸上皮細胞更合適。
(5)在光學顯徽鏡下觀察,同處于分裂末期的動物腸上皮細胞與洋蔥根尖細胞,形態(tài)上最主要的區(qū)別是 ? ? ? ?。
【答案】(1)2.2(2)M ?12→24→12(3)7.4 (4)甲(5)動物腸上皮細胞膜凹陷,細胞縊裂;洋蔥根尖細胞形成細胞板
【解析】本題借助于細胞周期的DNA含量變化曲線考查細胞周期及分裂期特點,同時考查了學生的識圖判斷能力。
本題難度較大的是前三小題,后兩小題考查了基礎知識,難度不大。前三小題若僅在腦海中推演出正確答案其難度頗大,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運用數(shù)學思想并構建物理模型進而加以解決[1]。
2 教學感悟
2.1從解題的過程反思----提高生物教與學的效率
在高考復習中要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從教師的角度看,應注意模型教學法及數(shù)學思想的課堂上的應用;從學生的角度看,就是要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掌握模型的構建方法及增強生物學中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知識導引-----概念模型: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逐步完善知識體系。因?qū)W生自己構建知識網(wǎng)絡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先幫助學生構建主干知識網(wǎng),再引導學生自主拓展主干知識,將原來零碎的生物學知識歸納起來,構成彼此聯(lián)系的知識網(wǎng)絡,了解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具體位置,清楚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圖形導引-----物理模型:重組教材已有模型或選擇性導入新物理模型,展現(xiàn)生物體的生理過程。物理模型既是對教材中文字難以表達內(nèi)容的一種高度概括,也是對教學重難點解讀的一種表達形式??v觀近幾年全國各地生物學高考試題,其中不乏大量的物理模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引導學生既要能讀懂教材中各種物理模型,又要學會把各種物理模型與相關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除了能讀懂各物理模型外,還要學會通過構建物理模型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本質(zhì)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解題的判斷和推理能力。例如上述高考題就是通過構建“火車鉆隧道”模型才順利得以解決。
解法導引-----數(shù)學模型:運用圖表、圖解、坐標以及數(shù)學方式等多種形式對生物學知識的描述或準確地表達生物學方面的相關知識。
2.2從高考的命題反思------關注高考試題的母題
在對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試題的統(tǒng)計和研究后發(fā)現(xiàn)高考生物試題的主旋律是:永遠的知識點,變化的情景。每年的高考試題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無法確切地或也根本不可能找到原題,而我們能找到的只有母題。高考試題多是先從母題題庫里選,然后再對母題進行演化、演變。事實上,只要抓住了母題,就等于抓住了考試命脈、抓住了提分規(guī)律,因為無論考點再怎么組合都能有跡可循。
母題可來源于教材??v觀近幾年的高考實驗題,有的單獨考查某個教材實驗,有的是以某個共同點作為串聯(lián)綜合考查多個教材實驗,有的是教材實驗的細化和拓展等。因此,教師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材實驗或素材,注重復習方法和命題方法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復習實驗指明思路,不斷夯實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高考命題遵循考試大綱和教學大綱,體現(xiàn)“基礎知識全面考,主干內(nèi)容重點考,熱點知識反復考,冷點知識有時考”的命題原則。從解答策略上來說,高考比較注重解題的通性通法,淡化解題中的特殊技巧,但又有很多問題如上述試題又很難用通性通法順利解決。因此,在平時學習中,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來說,有必要適當?shù)卣莆找恍案傎悺钡姆椒ɑ蚣记桑挥羞@樣,才能真正在高考中做到處變不驚,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 段志軍 張惠敏. 巧用類比轉換破解一道細胞分裂難題[J].中學生物教學,2016,(1-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