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昌
(貴州省公路建設養(yǎng)護集團有限公司銅仁分公司,貴州 銅仁 554300)
某公路工程共有12段軟基,總長約1 470 m,總處理面積為79 615.2 m2。軟基處理過程中,淤泥與軟土開挖工程量為135 833 m3,拋石擠淤工程量為118631 m3,回填砂巖或透水性巖石工程量為135 833 m3。該工程的ZKL5+600~ZKL5+620段與ZK7+420~ZKL7+560段在清除表土后,使路基處在巖石表面上,需換填2 m;ZKL7+910~ZKL8+058段同樣在清除表土后,使路基處在巖石表面上,需換填3 m。其它各段軟基均按照1.5 m的深度進行換填,對于拋石擠淤的路段,其深度同樣為2.0 m?,F(xiàn)圍繞該工程實際情況,對其軟基處理施工技術做如下深入分析。
(1)施工開始前做好現(xiàn)場調查,以地勘報告為依據(jù)對軟基具體分布范圍進行核查,并確定軟基的埋深與地表水、地下水實際情況,然后結合設計要求進行專項方案的編制。
(2)軟基處理建議在旱季與枯水季進行,在施工中應密切注意實際的天氣變化,同時要盡量做到隨挖隨填,以免產生積水坑。
(3)軟基處理施工開始前,先對換填范圍內分布的樹木與草皮都清理干凈,然后采用人工進行地表排水,再開挖排水溝,將表面水疏干,排水溝的尺寸為:深度×寬度=0.5 m×1.0 m,相鄰兩個排水溝之間的距離為5 m,使水沿地形方向不斷流出,以免對后續(xù)軟基施工造成影響。
(4)施工中使用的石料以不容易發(fā)生風化的砂巖或者是片石為宜,拋填時使用的片石,其粒徑應達到300 mm以上,粒徑在300 mm以內顆粒的含量應控制在20%以內。在墊層換填時,應使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材料。另外,石料應有良好級配,沒有雜質,最大粒徑不超過100 mm,且含泥量不超過5%。
(5)軟基處理施工過程中,紅線范圍內便道應全部貫通,且能承受運料車正常通行。此外,在換填區(qū)中,應在與換填區(qū)邊緣想靠近且地質良好的位置沿橫路線方向進行便道修筑,直到道路紅線,修筑完便道以后,利用挖掘機與推土機進行平整,用于換填過程中片石的臨時貯存。
(6)考慮到軟基處理施工需要在土石方開挖以前進行,所以軟基處理施工時需要使用的片石材料只能通過外購獲得。
換填區(qū)定位放線主要采用坐標法進行,借助全站儀確定換填區(qū)中線和坡腳線,然后根據(jù)設計要求確定換填范圍,并在周圍開挖探坑,由建設方、勘察方、監(jiān)理方和設計方的代表進入到現(xiàn)場,以換填開挖施工現(xiàn)場具體情況為依據(jù),確定具體的換填范圍與深度。在確定了具體的換填范圍之后,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進行材料場地的布設與便道施工,并確定適宜的拋石擠淤流程,確保施工順利完成。
(1)在建設方與相關單位積極協(xié)調和配合之下,對欲換填部位的水田及魚塘實施防水。
(2)對無法完全放干與不允許完全放干的,需配置發(fā)電機與抽水水泵實施疏排,具體的抽水量與機械臺班,需要由建設方與監(jiān)理方通過現(xiàn)場檢查來確定。
(3)對于還沒有征用的魚塘,由于有一部分處于紅線范圍以外,所以要考慮進行圍堰施工,以土石圍堰為宜,其頂部寬度為1.5 m,在兩側按照1∶1的坡比進行放坡處理,并在外側通過漿砌片石來防護。
(1)將換填區(qū)的積水排除干凈后,對表層的淤泥與軟土進行開挖。開挖需從縱向便道其中一側開始,在開挖的過程中,應確保所有機械設備都行走于穩(wěn)定堅實的便道,同時要配置一定數(shù)量的自卸車,用于在開挖的同時將淤泥和軟土運輸?shù)街付ㄎ恢枚逊拧?/p>
在開挖到設計要求的高度后,立即通知各工程參與方開始驗槽,確定達到設計要求后,使用裝載機開始裝運片石,并對其進行拋填,將片石拋填至軟土的表面之后,利用挖掘機與推土機等對其進行整平碾壓,最后用粒徑相對較小的石塊將縫隙填滿并墊平,再用壓路機將其碾壓至密實的狀態(tài)。
(2)當軟土地層較為平坦且軟土處于流動狀態(tài)時,需沿路基的中線不斷向前按三角形的形狀對片石進行投放,然后向兩側持續(xù)擴展。如果軟土地層的橫坡超過1∶10,則應按照從高到低的方向進行填筑,同時在坡腳以外適當寬度范圍內進行拋填,以此形成完整的片石平臺。
(3)片石擠淤實際范圍應比填方段的坡腳略寬0.5~1.0 m,同時要在兩側采取適當?shù)姆雷o措施。
(4)片石擠淤需要從便道的其中一側不斷向外側推進,直到整個換填區(qū)域中的軟土均被處理。
(1)墊層施工時使用的材料應具有良好透水性,以中風化砂巖為宜,且填筑與碾壓都應分層進行。施工時,具體的碾壓厚度、遍數(shù)和含水量都要通過試驗段施工來確定,并在施工中進行嚴格控制。
(2)每填筑和碾壓完一層都要對其壓實度進行檢驗,當墊層和路床頂面之間的距離小于0.8 m時,主干路墊層壓實度應達到96%以上,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墊層壓實度應達到94%以上;當墊層和路床頂面之間的距離在0.80~1.50 m范圍內時,主干路墊層壓實度應達到94%以上,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墊層壓實度應達到93%以上;當墊層和路床頂面之間的距離超過1.50 m時,主干路墊層壓實度應達到93%以上,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墊層壓實度應達到90%以上。
(1)進行拋石擠淤的軟基,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達到沉實穩(wěn)定,因此,施工要做到適當提前。
(2)根據(jù)場地范圍內水文地質條件,在雨季進行施工時可能產生大面積滯水,對此要制定有效疏排措施,以免積水進入到基槽當中。除此之外,還應嚴格且認真的進行地表水疏排。當施工必須在雨季進行時,注意作業(yè)面不可過大與過多,在換填過程中應做到隨挖、隨運和隨填,所有工序都要在雨前結束,否則將使填筑后的部分產生一定流水坡度,造成積水,不僅影響后續(xù)施工,而且還會影響到軟基處理效果。
(3)墊層施工應使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材料,以中風化砂巖為宜,同時還要有良好的級配,不能含有垃圾與雜質。施工前對石料進行檢查,確定其粒徑與含泥量是否滿足施工要求。
(4)施工完成后應認真做好驗槽,若經(jīng)驗槽發(fā)現(xiàn)換填開挖之后存在異常,應立即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理和解決。
(5)施工時要做好對各種材料與工序的經(jīng)常性檢驗,使其滿足設計和相關規(guī)范提出的要求。
綜上所述,軟基在當前的公路工程建設中十分常見,為保證公路工程路基質量,需要對軟基進行有效處理。目前該公路工程軟基處理施工已經(jīng)順利完成,且質量合格,所用軟基處理施工技術合理可行,值得類似工程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