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芝
(河南省平頂山市農業(yè)農村局,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也稱為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嗜血桿菌胸膜肺炎,該病多發(fā)生在秋末冬初,夏季很少出現。病原體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該病以3~5月齡豬最易發(fā)病,肥豬中散發(fā)。其特點是傳播速度快,初期不易發(fā)現,病呈急性型,有時隱性感染,反復連續(xù)發(fā)生。在臨床上表現肺炎和胸膜炎特征性癥狀和病理改變。國內外資料報道,急性者死亡率較高,慢性者多能耐過,單獨使用抗生素治療急性胸膜肺炎病效果不夠理想。
該次診療于2010年12月在河南省平頂山市某豬場進行。
該豬場飼養(yǎng)不同年齡的豬300多頭,其中60kg以上肥育豬96頭,小豬98頭,于2010年8月底從外市調進20kg左右小豬60頭,一周后就陸續(xù)有豬發(fā)病,在短短2周內就有76頭豬發(fā)?。ㄆ渲行∝i53頭,大豬23頭),發(fā)病豬絕大多數是經過長途運輸的,當時飼養(yǎng)條件改變,飼養(yǎng)密度過高,車內通風不好,可能是發(fā)病的誘因。在生豬發(fā)病初期,畜主曾用青霉素、鏈霉素、氨基比林、黃芪多糖、安乃近治療,但效果不明顯。
溫度計,手術刀,手術剪,手套,工作服。
炎毒咳喘清,頭孢氨芐青霉素,青霉素,地塞米松,氨茶堿。頭孢塞呋鈉,氟甲霉素。
觀察病豬的臨床表現,對病死豬進行剖檢。
方案一:炎毒咳喘清10ml+頭孢氨芐青霉素0.15g,每天1次。
方案二:用100萬IU青霉素與5mg地塞米松每千克體質量進行肌肉注射,同時兼用靜注氨茶堿2ml。
方案三:頭孢塞呋鈉注射5mg/kg,每日1次,效果很好。
方案四:氟甲霉素注射液肌注,每千克體質量0.12ml,每日2次,連用5d。
病豬體溫升高,常在41.5~42.5℃,精神沉郁,食欲廢絕,被毛粗亂,病豬喜歡尋涼爽的飲水器附近或僻靜處獨自站立,部分豬站立不穩(wěn),咳嗽,后發(fā)生呼吸困難,可見腹式呼吸。鼻流泡沫,有的病豬頸、胸四肢內側等皮膚呈現不同程度的充血、淤血,少數有呈犬坐姿勢等。有3頭因治療不及時窒息而死。
經剖檢該豬場3頭病死豬,眼觀病變主要在咽喉部。咽喉腫脹出血、肺充血水腫、肺炎癥區(qū)色深且質地堅實,切面易碎。支氣管內有大量灰白色、黏液性炎性分泌物。胸膜表面粗糙,有的被覆纖維素樣物,胸腔積液,心肌出血,心包表面可見纖維素樣物。
根據發(fā)病多在10~12月,3月齡仔豬最易感染,臨床上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剖檢見到胸膛粘連與肺有出血灶,可做出診斷。
該病在非疫區(qū)一旦發(fā)生,則表現急性、熱性、呼吸道癥狀。但在常發(fā)地區(qū)或已經發(fā)生過該病的豬場,其臨床表現較輕,呈現慢性傳染性呼吸道病,引起持續(xù)性干咳,少數引起死亡,或降低肥育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換率。
分析豬群中有帶菌豬或慢性病豬,經長途運輸,另外又需要搞好預防,在有條件的地方,應對引進豬群進行普遍檢疫。生豬經過長途運輸到達目的地后,大量豬密集地關養(yǎng)在通風不良的車廂或欄舍內,增加了帶菌豬傳染機會,是誘發(fā)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發(fā)生后應立即隔離病豬和受感染豬,并盡早治療,治療病豬同時,給予假定健康豬添加土霉素飼喂。
防止該病有效的方法是對無病場應防止引進帶菌豬。在購進豬之前應先了解當地疫情情況,有必要時應用血清學試驗進行檢疫,呈血清學陰性時方可進豬。同時,結合經常性的飼料添加藥物進行預防,同時用2%火堿消毒液對圈舍每周消毒2次,消除應激因素,收到較好的預防效果。
綜合分析這幾種用藥方案,可以發(fā)現方案二得到了最佳的治療效果,其他用藥方案也是有不錯的治療效果,臨床上發(fā)生該病可用這幾種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保證把豬的死亡降到最低,使效益得到最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