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星
當斑斕的色彩、多彩的生活在人們面前展開生動的畫面,閱讀便是打開世界大門的神奇鑰匙。從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人們可以認識世界,了解自己,從這個過程中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提升自我認知,完善精神品格。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教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教材中除涉及說明性文章、優(yōu)秀的詩文、敘事文章之外,還包含了內容豐富的散文、戲劇、小說等。在這個階段,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閱讀數量急劇增加。而且這些文章大多文質兼美,極富內涵,這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主張,提倡個性化地解讀。但是我們在調研時發(fā)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閱讀收效不好。若想提升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效果,勢必要從閱讀教學的過程著手,探索出真正能夠提升學生興趣點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積極引入情境教學的方法,在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生動形象地運用豐富的語言,或創(chuàng)設生動的場景,將文本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靈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情感體驗,觸發(fā)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獲得自我認知的發(fā)展。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能夠通過設立生動的“境”,來觸發(fā)學生豐富的“情”,從而使學生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
情境教學,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或虛擬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延長其有意注意的時間,使學生樂于進入情境,受到情感熏陶。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注重課堂上“情”的激發(fā)與“境”的創(chuàng)設,以趣味的“境”激發(fā)學生主動的“情”,提高他們的自主求知意識。在一節(jié)課開始之初,教師便可以通過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導入,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所展示的情境之中。讓學生與作者很快達到心意相通的境界,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進入文本,去探尋更加豐富的知識。
例如在教學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詩時,上課之初,筆者就針對陸游的詩提出問題:你在小學階段學過陸游的哪些詩歌?其中表現了他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很容易就想到以前學過的詩歌,尤其是其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陸游在去世之前,還不忘國家要收復失地,表達了他深沉的愛國情感。然后,通過大屏幕播放這首詩的配樂朗讀,奠定深沉的愛國感情基調,順利進入到新課文的學習,用相似的知識背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把握。
課堂之初的新課導入,教師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不僅可以通過靈動的語言、悅耳的音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一切感官,使他們全身心地陶醉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然后,自發(fā)地去開發(fā)智力,陶冶情操。對一些感情比較深刻的文章,如《周總理,你在哪里》,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對周總理的資料了解甚少,教師不妨通過播放首都群眾悼念總理的資料呈現人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生動畫面,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讓學生體會人們對周總理的衷心愛戴之情。這樣一來,可以極大地增加課文對學生的感召力。渲染出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學好新課文奠定基礎。
二、激發(fā)情感,進入文本,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境教學,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通過設立情境,觸動學生的情感,語文文本所涉及的文章內容不同,所以設置什么樣的情境,需要根據具體內容來設定。例如在學習古詩詞或者文言文之類的內容時,因為文章的內容距離學生的時代較遠,甚至一些用詞習慣也和現在有諸多不同。因此可以通過圖片、文字、多媒體平臺等,交代作者的主要經歷和創(chuàng)作思想,引導學生在分析文本時真正激發(fā)感情,觸動學生的情感開關。寫景類的散文,漫步字里行間,會給人們帶來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在教學文本時,教師不妨真正展示文中所描繪的自然風光的圖片,再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有真實生動的感受,從而理解文章描繪的自然情趣。還有一些寫人記事的文章,它們都打上了作者的主觀情感烙印,傳達了作者鮮明的情感喜好,因此教師在進行這類文本的解讀時,不妨引導學生思考,回憶現實生活中自己類似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全身心地進入到文本所渲染的藝術境界之中。
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雖然文章中所描繪的都是生活中的瑣碎事件,如父親送兒子去車站、不顧年老體弱爬月臺為兒子買橘子等,但恰恰是這些平凡的小事,更能彰顯出父愛無微不至。此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自己的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可以創(chuàng)設幾種不同的情境,如突然下起了大雨,學校門口擠滿了送雨傘的家長;生病的時候,父母是如何守護我們到天亮等,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恰恰見證了父母愛孩子的不平凡,然后學生能夠真正地觸類旁通,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中所傳達的父子之情。
三、借助情境引發(fā)思考,把握文章的哲理
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有豐富的情感體驗,還要能夠引發(fā)他們深刻的思考,將知識從直觀轉向抽象,引發(fā)對作品的深入解析,而后進行自我評價,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作性地解讀,讓學生的靈魂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學習做人的道理。
例如在教學列夫托爾斯泰的《七顆鉆石》,文章寫的是小姑娘的愛心讓沒水的水罐兒裝滿了水,而后一步一步讓木頭的水罐變成銀的,銀的水罐兒又變成金的,到了最后,水罐中竟然還跳出了七顆鉆石。后來這七顆鉆石升到空中,變成了大熊星座。文章所傳達的思想就是作者希望愛心能夠普照大地。然后我們可以在這樣的故事情境中,觸發(fā)學生強烈的思想感情??梢栽诮虒W中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曾經讀過的文學作品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事例,真正體會到愛心傳遞的效應,體會關愛他人得到的快樂,從而讓真善美的光輝照進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引發(fā)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入思考,我們還積極采用了表演課本劇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去體驗文本中人物的處境,去模仿他們說的話,去經歷他們做過的事情,然后以文本中人物的口吻和身份,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思考,輔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筆者便采用了課本劇表演的方式,找同學分別扮演國王、兩個騙子、幾位大臣,還有參與游行的觀眾以及小男孩。在表演時,學生靈動活躍,盡量去呈現文本中人物的真實形象,騙子的狡猾、國王的愚蠢、大臣的欺瞞和小孩的誠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學生通過觀看表演,得出最終結論,即皇帝之所以有那樣的言行,還在于他的愛慕虛榮,而愛慕虛榮者終將被世人所嘲笑。在充滿笑聲的辯論中,學生的認識得到了升華,不再僅僅是看完課本劇哈哈一笑那么簡單,他們會思考人生道理,并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情境教學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探索,它可以運用在我們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心理距離,觸發(fā)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深刻的人生哲理,真正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從而真正將語文學習和生活互相關聯,構建一種豐富的大語文觀,使學生將學習到的文本內容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落實和體驗,真正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閱讀是學生掌握書本知識的最基本方式,只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升,為此本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自身素質提升并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