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本草綱目》草部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記載及啟示△

    2021-01-04 03:12:00賈春伶王錦燕趙奎君彭華勝桂雙英
    中國現(xiàn)代中藥 2020年11期
    關(guān)鍵詞:嫩苗本草綱目藥食

    賈春伶,王錦燕,趙奎君,彭華勝,桂雙英

    1.首都醫(yī)科大學(xué) 附屬復(fù)興醫(yī)院,北京 100038;2.首都醫(yī)科大學(xué) 附屬友誼醫(yī)院,北京 100055;3.安徽中醫(yī)藥大學(xué) 藥學(xué)院,安徽 合肥 230012;4.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 道地藥材研究創(chuàng)新單元,北京 100700

    藥食同源屬于醫(yī)藥飲食聯(lián)系的范疇,是指基于藥物偏性與飲食五味,通過起源、功能、應(yīng)用來輔助養(yǎng)生治病的理論體系[1]。藥食同源物質(zhì)是在藥食同源理念指導(dǎo)下,在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學(xué)和食療學(xué)中使用的既可食用又可藥用的中藥材物質(zhì)[2]。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特指在《按照傳統(tǒng)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zhì)目錄》(以下簡稱《藥食同源目錄》)中規(guī)定的具有傳統(tǒng)食用習(xí)慣,且列入國家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以下簡稱《中國藥典》)及相關(guān)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中的植物。隨著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群越來越多。如今,人們養(yǎng)生和健康意識逐步提高,藥食同源藥用植物迎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因其安全性、方便性和普遍性的特點,又兼具治病和養(yǎng)生之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應(yīng)用歷史久遠(yuǎn),《詩經(j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等文獻(xiàn)均有記載相關(guān)應(yīng)用,《食療本草》《救荒本草》《野菜博錄》等文獻(xiàn)也記載了大量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侗静菥V目》作為16世紀(jì)以前本草集大成者,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在世界范圍內(nèi)也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3]?!侗静菥V目》不僅收載了1892種藥物,其中還提出藥食同源的觀點,記載了大量食療藥膳的單方、驗方,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藥學(xué)本草巨著。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中藥資源需求量激增,野生藥用動植物資源的貯量急劇下降[4],中藥資源人均占有量與利用率逐年降低,資源問題日趨嚴(yán)重[5]。當(dāng)前,實現(xiàn)中藥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刻不容緩,中醫(yī)藥產(chǎn)業(yè)界必須從資源的多宜性與多用性角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6]。本文以《本草綱目》草部為研究對象,對草部記載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進(jìn)行整理,與《中國藥典》2015年版進(jìn)行對比,以挖掘藥食同源藥用植物和非傳統(tǒng)藥用部位綜合開發(fā)利用方面的潛力;對認(rèn)識藥食同源藥用植物古代的應(yīng)用、繼承傳統(tǒng)食療文化、開發(fā)現(xiàn)代藥食同源藥用植物提供重要的本草學(xué)依據(jù)。

    1 《本草綱目》草部中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

    本研究以《本草綱目》草部所記載藥用植物為研究對象,對“主治”“集解”“發(fā)明”項下,出現(xiàn)藥食兩用相關(guān)記載的藥用植物及其內(nèi)容進(jìn)行系統(tǒng)整理。《本草綱目》草部所載藥用植物共447種(不包括“雜草9種和有名未用153種”)[7],涉及藥食兩用表述的藥用植物共151種,占草部總藥數(shù)的33.78%。被《中國藥典》收載的品種81種,未被《中國藥典》收載的品種70種。

    以《藥食同源目錄》[8]及5次修訂的征求意見稿所載的110個藥食同源物質(zhì)為依據(jù),與《本草綱目》草部中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進(jìn)行篩選和整理,并錄入Excel表格建立數(shù)據(jù)模板;《中藥藥名辭典》[9]作為中藥材名稱正名標(biāo)準(zhǔn),個別未記錄的別名則以《中藥別名大辭典》[10]和《中國藥典》[11]對中藥材名稱進(jìn)行統(tǒng)一規(guī)范。

    《本草綱目》將草部分為山草類、芳草類、隰草類、毒草類、蔓草類、水草類、石草類、苔類共8類。經(jīng)統(tǒng)計,以水草類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比例最高,達(dá)68.18%,其次為隰草類,比例達(dá)44%;毒草類最少,比例為17.02%(見表1)。其中,隰草類所含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品種最多,達(dá)55種。

    表1 《本草綱目》草部藥食同源藥用植物分類、可食用種數(shù)及其占比

    2 《本草綱目》草部食用部位與《中國藥典》藥用部位對比

    《本草綱目》記載了同一種藥用植物的多個器官,除了《中國藥典》所載的藥用部位外,常常有其他部位可供食用,如黃精“根、葉、花、實皆可餌服,酒散隨宜”[7]580-582;菊“嫩葉及花皆可煠食”[7]763。葳蕤(玉竹)“嫩葉及根,并可煮淘食茹”[7]584。本文以《中國藥典》[11]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作為依據(jù),對《本草綱目》草部所記載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食用部位與《中國藥典》所載的藥用部位進(jìn)行對比。

    2.1 《本草綱目》草部食用部位與《中國藥典》藥用部位一致的品種

    將《本草綱目》草部所記載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食用部位與《中國藥典》所載藥用部位一致的藥用植物(41種)進(jìn)行統(tǒng)計。目前,《藥食同源目錄》已經(jīng)收錄且物種和食用部位都一致的品種有13種:薄荷、姜黃、昆布、金銀花(忍冬)、肉蓯蓉、砂仁、山柰、鐵皮石斛、天麻(赤箭)、西紅花(番紅花)、香薷、益智仁、紫蘇/紫蘇子(蘇)?!端幨惩茨夸洝肺词珍浨椅锓N和食用部位都一致的品種,有28種:艾、菝葜、車前、芍藥、栝樓、海藻、何首烏、虎杖、黃藤、積雪草、蒺藜、麥門冬、牽牛子、青蒿、苘麻、瞿麥、菖蒲、鎖陽、天門冬、通脫木、土茯苓、五味子、豨薟、鴨跖草、茺蔚、茵陳蒿、萹蓄、假蘇。

    2.2 《本草綱目》草部食用部位多于或不同于《中國藥典》藥用部位的品種

    將《本草綱目》草部所記載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多于或不同于《中國藥典》所載的藥用植物(40種)進(jìn)行統(tǒng)計,見表2。目前,《藥食同源目錄》已經(jīng)收錄達(dá)12種:白茅根、蓽茇、小薊(大薊未收錄)、淡竹葉、葛根、黃精、黃芪、桔梗、菊花、決明子、夏枯草、葳蕤(玉竹)?!端幨惩茨夸洝肺词珍涍_(dá)28種:澤蘭、紫菀、術(shù)(白術(shù)、蒼術(shù))、白鮮、百部、葈耳(蒼耳子)、豆蔻(草豆蔻)、茈胡(柴胡)、芎(川芎)、大黃、地膚、地黃、地榆、葵、防風(fēng)、天名精(鶴虱)、紅藍(lán)花(紅花)、蜀葵、款冬花、麻黃、木鱉子、通草(木通、預(yù)知子)、惡實(牛蒡子)、牛膝、香蒲/蒲黃、前胡、青葙、商陸。

    表2 《本草綱目》草部及《中國藥典》所載品種及其部位

    3 《本草綱目》草部藥食同源藥用植物食用部位分類

    將《本草綱目》草部收錄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按其食用部位分為5類,分別是根及根狀莖類、嫩苗類、葉類、花類、果實及種子類。

    3.1 根及根狀莖類

    《本草綱目》草部中,以根及根狀莖類供食用的品種達(dá)39種。蒲黃,《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花粉,《本草綱目》記載其花蕊和嫩根可食:“取其中心入地白蒻,大如匕柄者,生啖之,甘脆。又以醋浸,如食筍,大美。市廛以蜜搜作果食貨賣。采其嫩根,瀹過作鲊,一宿可食。亦可炸食、蒸食及曬干磨粉作餅食。隔三重紙焙令色黃,蒸半日,卻再焙干用之妙。蒲黃……人多食之,以解心臟虛熱,小兒尤嗜之”[7]1116-1117。澤蘭,《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地上部分,《本草綱目》記載根可食:“其根可食,故曰地筍,產(chǎn)婦可作蔬菜食,佳”[7]742-743。

    在39種可供食用的根及根狀莖類藥材中,《中國藥典》收載24種,分別為葳蕤、赤箭、白茅、芍藥、姜黃、肉蓯蓉、鎖陽、澤蘭、大薊/小薊、惡實、地黃、紫菀、麥門冬、淡竹葉、虎杖、商陸、栝樓、葛、天門冬、何首烏、菝葜、土茯苓、菖蒲、香蒲蒲黃;未收載15種,分別為薺苨、山姜、石蒜、白蒿、蘘荷、蒟蒻、蚤休、旋花、營實/墻蘼、王瓜、陳家白藥、羊蹄、白昌、菰、萍蓬草。

    3.2 嫩苗類

    《本草綱目》草部中,以嫩苗類供食用的品種達(dá)49種。黃精,《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根狀莖,《本草綱目》記載其苗初生,根,葉,花,實可食:“根、葉、花、實皆可餌服,酒散隨宜。今遇八月采,山中人九蒸九暴作果賣,黃黑色而甚甘美。其苗初生時,人多采為菜茹,謂之筆菜,味極美。其根橫行,狀如葳蕤,俗采其苗煠熟,淘去苦味食之,名筆管菜。根為精氣,花實為飛英,皆可服食”[7]580-582。決明子,《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種子,《本草綱目》記載其嫩苗、花、角子苗可食:“苗高四五尺,春亦為蔬。茳芒決明,救荒本草所謂山扁豆是也。茳芒嫩苗及花與角子,皆可瀹茹及點茶食。春月種決明,葉生采食,其花陰干亦可食。葉作菜食,利五臟明目,甚良”[7]871。

    在49種可供食用的嫩苗類藥材中,《中國藥典》收載28種,分別為術(shù)、白鮮、葈耳、車前、大薊/小薊、地膚、地黃、防風(fēng)、天名精、紅藍(lán)花、黃精、黃耆、蜀葵、假蘇、決明、牛膝、前胡、青葙、瞿麥、豨薟、夏枯草、鴨跖草、茺蔚、桔梗、葵、木鱉子、商陸、香薷;未收載21種,分別為薺苨、蘼蕪、馬蘭、白蒿、牡蒿、鏨菜、苦芺、蠡實、萱草、菟葵、龍葵、龍珠、酸漿、蓼、石龍芮、王瓜、白英、鼠藤、酢漿草、敗醬、澤漆。

    3.3 葉類

    《本草綱目》草部中,以葉類供食用的品種達(dá)102種。茈胡,據(jù)考證為傘科植物柴胡,《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根,《本草綱目》記載葉可食:“嫩則可茹。柴胡葉名蕓蒿,辛香可食”[7]639。葳蕤,據(jù)考證為百合科植物玉竹,《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根狀莖,本草記載葉可食:“嫩葉及根,并可煮淘食茹。性平味甘,柔潤可食”[7]584。

    在102個可供食用的葉類藥材中,《中國藥典》收載54種,分別為黃芪、黃精、葳蕤、術(shù)、地榆、茈胡、前胡、防風(fēng)、白鮮、白茅、芎、蓽茇、香薷、假蘇、薄荷、積雪草、蘇、菊、艾、茵陳蒿、青蒿、茺蔚、夏枯草、青葙、紅藍(lán)花、大薊/小薊、惡實、葈耳、天名精、豨簽、地黃、牛膝、紫菀、淡竹葉、鴨跖草、葵、蜀葵、款冬花、決明、地膚、瞿麥、車前(平車前)、萹蓄、大黃、商陸、木鱉子、百部、通脫木、黃藤、忍冬、海藻、昆布、石斛、桔梗;未收載48種,分別為薺苨、蘼蕪、蒟醬、馬蘭、水蘇、薺苧、白蒿、蒿、牡蒿、鏨菜、苦芺、飛廉、竺麻、蠡實、萱草、菟葵、龍葵、龍珠、酸漿、敗醬、鼠曲草、金盞草、甘藍(lán)、蓼、水蓼、澤漆、鳳仙、石龍芮、營實/墻蘼、王瓜、白英、蘿摩、甜藤、鼠藤、牛奶藤、蔛草、羊蹄、酸模、莕菜、莼、水藻、景天、酢漿草、紫背金盤草、陟厘、干苔、石蕊、艾納。

    3.4 花類

    《本草綱目》草部中,以花類供食用的品種達(dá)11種。豆蔻,《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種子,《本草綱目》記載嫩花,果可食:“今雖不專為果,猶入茶食料用。南人多采花以當(dāng)果,尤貴其嫩者。并穗入鹽同淹治,疊疊作朵不散。彼人皆用芼茶及作食料,恒用之物。廣人取生草寇入梅汁,鹽漬令紅,暴干薦酒,名紅鹽草果。其初結(jié)小者,名鸚哥舌。元朝飲膳,皆以草果為上供。再如,豆蔻辛烈甚香,可常食之”[7]707-708。菊,《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頭狀花序,《本草綱目》記載花,嫩葉可食:“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菊。惟紫莖氣香,葉厚至柔者,嫩時可食。嫩葉及花皆可煠食。菊類自有甘苦二種,食品須用甘菊,入藥則諸菊皆可。葉亦明目,生熟并可食。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藥,囊之可枕,釀之可飲”[7]762-764。

    在11個可供食用的花類藥材中,《中國藥典》收載7種,分別為黃精、豆蔻、菊、番紅花、決明、葛、香蒲/蒲黃;未收載4種,分別為山姜、茉莉、萱草、醉魚草。

    3.5 果實及種子類

    《本草綱目》草部中,以果實與種子類供食用的品種達(dá)28種。通草,《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藤莖,《本草綱目》記載其種子及果實可食:“子長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南人謂為燕覆子。瓤黃子黑,食之去皮。結(jié)實如小木瓜,食之甘美”[7]1078-1079。紅藍(lán)花,《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是花,《本草綱目》記載其種子可食:“其子五月收采,淘凈搗碎煎汁,入醋拌蔬食,極肥美”[7]794。

    在28個可供食用的果實及種子類藥材中,《中國藥典》收載17種,分別為黃精、豆蔻、縮砂藌、益智子、蓽茇、紅藍(lán)花、苘麻、葈耳、天名精、麻黃、決明、蒺藜、五味子、木鱉子、牽牛子、栝樓、通草;未收載11種,分別為蒟醬、甘蕉、酸漿、葒草、火炭母草、蓬蘽、懸鉤子、木蓮、千歲蘽、菰、萍蓬草。

    4 《本草綱目》草部中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食用方法

    《本草綱目》草部收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以作蔬菜為主,還有代糧、果飲、釀酒、調(diào)料等多種食用方法。

    4.1 作蔬菜

    4.1.1生食 生食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多屬鮮藥,古人所言之“生”即是現(xiàn)今所言之“鮮”。最大限度地保持藥材原有的色澤和氣味,大多味道良好,且有解暑避濁、芳香輕清、生津止渴、滋陰涼血、化濕和中的作用[12]。適宜生食的品種如防風(fēng)嫩苗、肉蓯蓉、赤箭(天麻)、蓽茇葉、姜黃、香薷、薄荷、積雪草、蘇葉、水蘇、薺苧葉、苦芺、決明葉、大黃莖葉、何首烏、土茯苓。《本草綱目》記載香薷:“家家有此,作菜生食。暑月亦作蔬菜。中州人三月種之,呼為香菜,以充蔬品。春月煮飲代茶”[7]745。

    4.1.2熟食 經(jīng)過蒸煮或煠等方法加熱后,作蔬菜食用,或通過淘洗、煮等方法去除植物的苦味再食用。適宜熟食的品種如黃芪嫩苗、薺苨嫩苗、黃精初生苗、葳蕤(玉竹)嫩葉及根、赤箭(天麻)、地榆葉、石蒜、芎(川芎)葉、蒿、茺蔚初生苗、夏枯草、竺麻、蠡實嫩苗、惡實(牛蒡)根葉、葈耳(蒼耳)嫩苗、天名精嫩苗、豨薟嫩苗、菟葵莖葉、敗醬嫩苗、瞿麥嫩苗、金盞草、甘藍(lán)葉、商陸莖葉、石龍芮、木鱉子嫩實及苗葉、百部莖、蔛草、羊蹄、蘋、景天?!侗静菥V目》記載茺蔚:“茺蔚初春生時,亦可浸洗,淘去苦水,煮作菜食?;ǎ梢詾轱嫛盵7]781-782。

    4.1.3生熟皆可 新鮮植物或者經(jīng)加工后,都可以做蔬菜食用,如假蘇(荊芥)初生苗、菊葉、白蒿、蘿摩、菰?!侗静菥V目》記載白蒿:“先諸草發(fā)生,香美可食,生蒸皆宜”[7]777。

    4.1.4菹食(腌菜) 菹食是古代人對葉菜類進(jìn)行加工的方式,以便長久保留,菹字亦作葅。如薺苨根、蘇葉、青蒿、白蒿、蘘荷根、紫菀根葉、萱草嫩苗及花跗、葵、白昌根、香蒲?!侗静菥V目》記載青蒿:“人亦取雜香菜食之。嫩時醋淹為葅,自然香”[7]775。

    4.2 作糧食

    4.2.1可代糧救荒 古人利用自然界可供食用的救荒草木,經(jīng)過加工,制成食物以代糧充饑,起到既可果腹又可療疾的作用,如土茯苓、菰、甘蕉實、萍蓬草等?!侗静菥V目》記載土茯苓:“人取以當(dāng)谷食,不饑。其根……其肉軟,可生啖。食之當(dāng)谷不饑,調(diào)中止泄,健行不睡”[7]1061。在實踐過程中,古人還發(fā)現(xiàn)一些可代糧食的藥用植物,甚至食用后可斷谷,如白茅根、芍藥、麥冬、蒺藜、天門冬、何首烏?!侗静菥V目》記載天冬:“入山便可蒸煮,啖之?dāng)喙??;驗樯?,仍取汁作酒服散尤佳。門冬采得蒸,剝?nèi)テな持?,甚甘美,止饑”[7]1050。

    4.2.2羹粥 粥多為米谷加水調(diào)和成的半流質(zhì)食物,而羹多為由肉菜加入水中調(diào)和成的黏稠濃湯。適宜做羹粥的品種如薺苨根、肉蓯蓉、鎖陽、蘇葉、菊葉、地黃、龍葵、白英、萍蓬草、莼。《本草綱目》記載肉蓯蓉:“生時似肉,以做羊肉羹補虛乏極佳,亦可生啖。西人多用作食。只刮去鱗甲,以酒浸洗去黑汁,薄切,合山芋、羊肉作羹,極美好,益人,勝服補藥”[7]587-588。

    4.2.3磨面做餅或粉食 將富含淀粉的蔬菜的根、莖或果實,經(jīng)研磨、濾過、沉淀制成粉,入食,做餅。如蒺藜、葈耳(蒼耳)子、葛根。也可和面粉作餛飩、餅食、果等,如艾、茵陳、鼠曲草、醉魚草花、甜藤、水藻。《本草綱目》記載葛:“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根……今人多作粉食。冬月取生葛,搗爛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入沸湯中良久,色如膠,其體甚韌,以蜜拌食,擦入生姜少許尤妙。又將生葛根煮熟,作果實賣。其花曬干亦可炸食”[7]1046。

    4.3 作飲品

    將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嫩苗、葉或花加工成飲品,性味比較緩和,煎煮時間不長、不拘時服用,又能提升口感,長期服用可以起到保健養(yǎng)生、調(diào)理不適癥狀等作用。適宜做飲品的品種如術(shù)、地榆、芎、蘼蕪、茉莉、香薷、假蘇(荊芥)、薄荷、積雪草、菊、茺蔚、虎杖、營實/墻蘼、石斛、石蕊等。《本草綱目》記載地榆:“其葉山人乏茗時,采作飲亦好,又可煠茹。葉,作飲代茶,甚解熱”[7]613-614。

    4.4 釀酒

    酒具有發(fā)散之性,可活血通絡(luò),助長藥效。生物發(fā)酵也是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炮制方法之一,可以起到增強療效和改變藥性的作用。適宜釀酒的品種如惡實(牛蒡)莖葉、營實根、淡竹葉、蓼?!侗静菥V目》記載淡竹葉:“俚人采其根苗,搗汁和米作酒曲,甚芳烈”[7]854。

    4.5 蜜煎作果食

    古人將有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用蜂蜜煎煮,加工成蜜餞果品,如薺苨、赤箭(天麻)、甘蕉、牽牛子、通脫木、香蒲等?!侗静菥V目》記載通脫木(通草):“今園圃亦有種蒔者,或作蜜煎充果,食之甘美”[7]1080。

    4.6 作脯食

    古人取藥煎煮,干制加工成脯食,如惡實(牛蒡)根、陟厘、干苔等?!侗静菥V目》記載商陸:“惟花白年多者,仙人采之作脯,可下酒也”[7]922;牛蒡:“取根煮曝為脯,云甚益人,今人亦罕食之。根作脯食甚良”[7]810-812。

    4.7 作香辛料或調(diào)味品

    絕大多數(shù)香辛調(diào)料屬于辛溫屬性藥材,不僅可以調(diào)味,還可起到散寒、溫中、行氣之功效,如豆蔻(草豆蔻)、縮砂藌(砂仁)、蓽茇。《本草綱目》記載縮砂藌:“縮砂藌辛香可調(diào)食味,及蜜煎糖纏用”[7]710。

    5 《本草綱目》草部收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服食禁忌

    《本草綱目》記載了大量藥食同源藥用植物,還對服食注意事項進(jìn)行了詳盡的論述,反映了李時珍對藥食同源藥用植物安全性和功能性的重視。

    5.1 個人體質(zhì)

    李時珍認(rèn)為飲食應(yīng)因人而異,不同體質(zhì)飲食注意要有側(cè)重。《本草綱目》記載薄荷:“新病瘥人勿食之,令人虛汗不止。瘦弱人久食之,動消渴病”[7]752;葵:“為百菜主,其心傷人??~尤冷利,不可多食。作菜茹甚甘美,但性滑利。食葵須用蒜,無蒜勿食之。凡久病大便澀滯者,宜食葵菜,自然通利,乃滑以養(yǎng)竅也”[7]855;蒟蒻:“性冷,甚不益人,冷氣人少食之。生則戟人喉出血”[7]978。

    5.2 用法用量

    《本草綱目》對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用法用量有詳細(xì)收錄?!侗静菥V目》記載蓽茇:“胡人將來,入食味用也。南人愛其辛香,或取葉生茹之。辛熱耗散,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7]713;昆布:“昆布下氣,久服瘦人,無此疾者不可食。海島之人愛食之,為無好菜,只食此物,服久相習(xí),病亦不生。凡是海中菜,皆損人,不可多食”[7]1129;莼:“和鮒魚作羹食,主胃弱不下食者,至效。莼雖冷補,熱食及多食亦擁氣不下,甚損人胃及齒,令人顏色惡,損毛發(fā)。和醋食,令人骨痿。而性滑,服食家不可多用”[7]1125。

    5.3 飲食宜忌

    飲食宜忌是中醫(yī)養(yǎng)生防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食物的選擇要知其所宜、知其所忌[13]。李時珍認(rèn)為,在服藥期間,凡屬生冷、黏膩、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yīng)根據(jù)需要予以避免。同時,在服用某些藥物時,不宜與某種食物同食,要注意藥食搭配。《本草綱目》記載假蘇(荊芥):“作菜食久,動渴疾,熏人五臟神。凡服荊芥風(fēng)藥,忌食魚”[7]749;蘇:“不可同鯉魚食,生毒瘡”[7]755;葈耳:“忌豬肉、馬肉、米泔”[7]814;土茯苓:“忌茶茗”[7]1061。

    5.4 炮制減毒

    《本草綱目》草部中記載了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各種炮制方法,包括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修制一般包括去皮、去殼。水制、火制一般加入各種輔料,以達(dá)到炮制減毒的目的?!侗静菥V目》記載豆蔻:“豆蔻辛烈甚香,可常食之。今人惟以面裹煻火煨熟,去皮用之”[7]707-708;海藻:“南方人多食,北方人效之,倍生諸疾,更不宜矣。凡使須用生烏豆,并紫背天葵,三件同蒸伏時,日干用。近人但洗凈咸味,焙干用”[7]1127。

    《本草綱目》草部收錄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有5種小毒藥材,分別為商陸、蒟蒻、石蒜、葈耳、豨薟。在加工過程中,大多經(jīng)過蒸煮或炸炒進(jìn)行減毒。《本草綱目》記載商陸:“根苗莖并可洗蒸食,或用灰汁煮過亦良”[7]922;蒟蒻:“以釅灰汁煮十余沸,以水淘洗,換水更煮五六遍”[7]978;石蒜:“可炸熟水浸過食”[7]660;葈耳:“其子炒去皮,研為面,可作燒餅食”[7]814;豨薟:“嫩苗煠熟”[7]820。

    6 討論

    6.1 《本草綱目》草部對《藥食同源目錄》的啟示

    《藥食同源目錄》及征求意見稿收錄了110個品種,《本草綱目》草部記載了該目錄中的25種,分別為白茅根、薄荷、蓽茇、小薊(大薊未收錄)、淡竹葉、葛根、黃精、黃芪、姜黃、桔梗、菊花、決明子、昆布、金銀花、肉蓯蓉、砂仁、山柰、鐵皮石斛、天麻、西紅花、夏枯草、香薷、益智仁、玉竹、紫蘇/紫蘇子(蘇)。另外,《本草綱目》草部還收錄126種藥食同源藥用植物,《中國藥典》記載56種,未記載70種。其中,《中國藥典》記載卻未收錄在《藥食同源目錄》的品種有艾、菝葜、術(shù)、白鮮、百部、萹蓄、葈耳、豆蔻、茈胡、車前、芍藥、芎、大黃、地膚、地黃、地榆、葵、防風(fēng)、栝樓、海藻、天名精、何首烏、紅藍(lán)花、虎杖、蜀葵、黃藤、積雪草、蒺藜、假蘇、款冬花、麻黃、麥門冬、木鱉子、通草、惡實、牛膝、牽牛子、香蒲/蒲黃、前胡、青蒿、青葙、苘麻、瞿麥、商陸、菖蒲、鎖陽、天門冬、通脫木、土茯苓、五味子、豨薟、鴨跖草、茺蔚、茵陳蒿、澤蘭、紫菀。這些未被收錄在《藥食同源目錄》的品種,可以作為擴充物種進(jìn)行新食品原料的研究。針對這些古代應(yīng)用廣泛、現(xiàn)代研究較少的品種,應(yīng)加大開發(fā)的力度。隨著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結(jié)束,大量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被記錄在冊,應(yīng)結(jié)合古代本草文獻(xiàn),利用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研究其藥食兩用的價值,將一些新品種逐步納入《藥食同源目錄》中,實現(xiàn)藥食資源的持續(xù)性發(fā)展?!侗静菥V目》記載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在民間有著豐富的應(yīng)用經(jīng)驗,在現(xiàn)代飲食文化中還在傳承應(yīng)用,如艾草、牛蒡等。

    艾草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藥,也是中國古代人們常用食料[14-15]?!侗静菥V目》記載:“得米粉少許,可搗為末,入服食藥用。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餛飩?cè)鐝椬樱倘迕?,以飯壓之,治一切鬼惡氣,長服止冷痢。又以嫩艾作干餅子,用生姜煎服,止瀉痢及產(chǎn)后瀉血,甚妙。近世有單服艾者,或用蒸木瓜和丸,或作湯空腹飲,甚補虛羸”[7]768-769。李時珍詳細(xì)地記載了艾草的服食方法和功效,重視艾草在民間的應(yīng)用。經(jīng)考證,艾草的原植物品種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orgyiLevl. et Vant.[16]。目前,艾草尚未進(jìn)入《藥食同源目錄》與《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應(yīng)利用現(xiàn)代研究方法加大艾草作為藥食兩用資源的開發(fā)與應(yīng)用。我國多地廣泛食用艾草,艾草茶、艾草汁、艾草酒不斷發(fā)展與傳承至今。特別是南方,以艾葉為原料制作的食材,如青團、糕點、主食、粥湯丸等常見于餐桌[17],增強了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牛蒡在食用及中醫(yī)臨床應(yīng)用已有千年歷史[18]?!侗静菥V目》記載:“其根和莖葉可食,其根葉皆可食,人呼為牛菜。根有極大者,作菜茹益人。剪苗汋淘為蔬,取根煮曝為脯,云甚益人,今人亦罕食之。根作脯食甚良。莖葉宜煮汁釀酒服。根須蒸熟暴干用。不爾,令人欲吐”[7]810-812?!吨袊幍洹匪d牛蒡的藥用部位是果實,《本草綱目》記載其根和莖葉可供食用。經(jīng)考證,牛蒡子的原植物品種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19]。目前,牛蒡尚未進(jìn)入《藥食同源目錄》,已進(jìn)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截至2020年3月1日,以牛蒡為原料的保健食品共計 5款,牛蒡在食品行業(yè)有廣闊市場前景和良好發(fā)展機遇[20]。如今,牛蒡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安徽蕭縣已有大面積種植,其根出口日本,逐漸變成日料中常見的一種食材,其莖、葉也能作為菜蔬食用。

    6.2 《本草綱目》草部對藥食同源藥用植物器官利用的啟發(fā)

    古代強調(diào)以食材之味,取藥材之性,古人對藥食資源沒有嚴(yán)格的區(qū)分,現(xiàn)代人受傳統(tǒng)用藥習(xí)慣的影響,大部分藥食同源藥用植物和常用中藥材仍存在僅限于單一部位入食或入藥的情況,對整體植株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植物資源的巨大浪費?!侗静菥V目》草部中所列的藥食同源藥用植物,普遍存在多個部位入食、入藥的現(xiàn)象。經(jīng)研究統(tǒng)計,《本草綱目》草部所載食用部位與《中國藥典》所載藥用部位不同的品種有40種。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既有藥性、藥效相近或相同的情況,也有部位不同、功效相異的情況[21]。《本草綱目》記載的藥食同源及其部位信息非常豐富。深入挖掘《本草綱目》所記載的藥食同源資源及其文化前景非常廣闊,不僅可以為非傳統(tǒng)用藥部位的開發(fā)利用提供本草學(xué)依據(jù),也可對藥食同源品種的資源綜合利用提供方向。

    大黃RheumofficinaleBaill是我國常用的中藥材之一,民間有食用的大黃葉柄的習(xí)慣[22]?!侗静菥V目》記載大黃:“但莖高六七尺而脆,味酸堪生啖”[7]916,說明李時珍認(rèn)為大黃葉可以食用?,F(xiàn)代文獻(xiàn)也證實,大黃葉可以加工制成蜜餞類食物,或者用于釀制甜酒、開胃酒等飲品。在歐美國家,食用大黃葉柄非常盛行,當(dāng)?shù)厝送ǔ⑵渥龈恻c餡或制成果醬[23]。大黃在《中國藥典》所載的藥用部位是地下的根及根莖,然而產(chǎn)量巨大的地上部分莖和葉,卻被當(dāng)作廢料大量丟棄,不僅污染自然環(huán)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利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科學(xué)技術(shù)和方法,對地上部分莖、葉進(jìn)行資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24-25]。

    地黃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為常用大宗藥材,民間有食用地黃葉,采葉煮羹食以作充饑的習(xí)慣[26-27]?!侗静菥V目》記載地黃:“地黃嫩苗,摘其旁葉作菜,甚益人。羊芐豕薇,則自古已食之矣。地黃粥大能利血生精。地黃切二合,與米同入罐中煮之,候熟,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入內(nèi),再煮熟食”[7]838-841。李時珍認(rèn)為,地黃的根苗、葉都可以入食。據(jù)現(xiàn)代文獻(xiàn)調(diào)研,地黃葉中有多種與地黃根中相同的化學(xué)成分,說明地黃葉同樣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28]。1988年,地黃葉已被正式收錄于《北京市中藥材標(biāo)準(zhǔn)》[29]。地黃種植存在連作障礙,資源有限,應(yīng)逐步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利用觀念,拓展地黃藥食部位[30],如此勢必能夠降低地黃資源浪費,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新模式。

    6.3 《本草綱目》草部對藥食同源藥用植物食用方法的啟發(fā)

    《本草綱目》不僅收載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來源、分類、功效、主治等,還記載了豐富的服食方法與飲食禁忌內(nèi)容,對臨床安全使用具有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侗静菥V目》草部藥食同源藥用植物來源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品者33種、中品者24種、下品者8種。 來源于《名醫(yī)別錄》上品者5種、中品者14種、下品者7種。《本草綱目》對其毒性進(jìn)行了詳細(xì)記載,涉及煎服用水、用火、煎法、服食次序、飲食宜忌及體質(zhì)等多方面內(nèi)容。李時珍記載:“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鮐、腥臊陳臭諸物;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蔥、諸果、諸滑滯之物”[7]82?!八谥断痰瑲夂聺B,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胃熱消渴以陳粟米炊飯,食之良”[7]1212。李時珍針對如谷、菜、果、蔬等常見的食物還提出6條“五味宜忌”原則,不但是醫(yī)家用藥療病的原則,而且還適用于普通百姓的日常飲食??梢?,李時珍十分注重飲食搭配、煎煮方法和劑型選擇,強調(diào)因人制宜和遵循“四時藥食”法則,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安全藥食的思想?!侗静菥V目》所載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服食注意事項,值得后人進(jìn)一步整理和研究。目前,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頒布的《藥食同源目錄》是藥食同源的現(xiàn)代體現(xiàn),但當(dāng)前該目錄僅限于收載品種,未標(biāo)明服食方法和注意事項,還存在品種修訂的問題[31]。應(yīng)利用現(xiàn)代技術(shù)和傳統(tǒng)本草文獻(xiàn)相結(jié)合的方法,進(jìn)一步完善相關(guān)限定,為安全食療提供寶貴經(jīng)驗。

    《本草綱目》“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32]。本研究對《本草綱目》草部藥食同源藥用植物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梳理,涉及分類、藥用部位、食用方法、飲食宜忌等多環(huán)節(jié),可以概括為藥食同源藥用植物開發(fā)、傳統(tǒng)藥用部位擴展、服食方法考證3個方面。這些記載體現(xiàn)出李時珍對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重視與推崇?!侗静菥V目》成書距今雖然已近千年,但是該書中對藥食同源藥用植物的記載依然有很強的指導(dǎo)意義,也為《藥食同源目錄》的進(jìn)一步完善提供本草學(xué)依據(jù)。

    猜你喜歡
    嫩苗本草綱目藥食
    愛上《本草綱目》 不只因為健身操
    少先隊活動(2022年9期)2022-11-23 06:56:32
    藥食兩相宜之雞蛋花
    藥食兼用話蝸牛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秋犯燥邪 藥食同療
    藥食兩用說食姜
    瓜子殼的自述
    綿茵陳養(yǎng)肝祛濕
    五指山市| 美姑县| 视频| 金坛市| 郑州市| 桃江县| 革吉县| 双牌县| 神农架林区| 翼城县| 谷城县| 嘉兴市| 东海县| 枣强县| 葵青区| 木兰县| 尉犁县| 江达县| 巢湖市| 乌鲁木齐市| 昌宁县| 体育| 井研县| 西藏| 余干县| 余姚市| 武穴市| 蕲春县| 湖南省| 交口县| 都匀市| 开江县| 旬邑县| 昌邑市| 临漳县| 卢氏县| 漳平市| 会泽县| 潜山县| 哈密市|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