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淑芬
內容摘要:語文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考驗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和詞匯掌握能力。同時還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考驗學生對語句的運用能力,學生只有在具體運用中才能夠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本文研究的重點是梳理與探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常識,主要目的是通過實驗課程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中變被動做題為主動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小學生對語文的具體運用能力。
關鍵詞:部編版 教學 探究
梳理與探究,這個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提出來的語文學習科目的實踐方式,很多教師也會在自己的語文教學課程中踐行這個行為模式。在本學期的教學課程學習完畢以后,會在期末考試之前,空出來兩周或者是三周的時間,帶領著全班的學生一起進行過往知識的梳理和復習,及時對學生的知識進行鞏固,強化其學到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取得一個更好的期末好成績。但是學部分學生對于老師帶領全班同學進行鞏固和復習的時候,所秉持的態(tài)度是被動和消極的,因為教師讓學生學,學生才會去學習,如果老師不讓的話,學生就會放任自流,將時間都交給玩耍。學生對班主任開展教學的不理解,以及自身愛玩的天性,導致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往往充滿了苦澀與艱難。
一.“梳理與探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生在進入小學以后獲得了很多的玩伴,但是,因為課程的安排相應的減少了玩耍的時間。因此學生在面對玩耍的誘惑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盡量擠出自己的時間去玩耍,而不是說去主動的去學習,去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一般的學生都是在教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才開始進行學習的,真正能夠自制能力比較好,可以積極的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很少出現。自制能力和自主獲取知識點的能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
二.傳統(tǒng)教師在“梳理與探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過分強調成績,給學生太大壓力
學生進入班集體學習以后,就開始面臨了考試和升學的壓力,同時班主任也同樣的面臨考核。在某些學校,為了抓升學率,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考試分數直接與教師的某些獎勵和獎金以及工資掛鉤。學校給老師的語文教學提出的高層次的要求和標準,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時時刻刻的緊繃自己教學的那根弦,時時刻刻以學生的成績?yōu)閷?。在這種壓力下,教師會逐漸將自己的負面情緒一點一點地傳遞給學生,導致學生也時刻處于考試成績的壓力之下。
在這種強強聯合的壓力下,教師會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導致在教學中一味的強調成績,用成績給學生施加壓力,讓學生背負著考不好就要挨批的壓力去進行學習。這種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遠遠大于積極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壓力過大,負荷過載。
(二)教師占主導地位,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
很多老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依然沿用著過去的教學方法,就好像他們當初受的教育一樣,教師是課堂表演的主角,教師站在講臺上指點江山,為學生勾勒出一個語文教學的世界,學生只需要在講桌下面好好的聽講,跟著老師的指示將筆記記好,課下按時完成作業(yè),上課聽認真聽講就可以。因此教師完全占據了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觀看表演的觀看者。教師的定位和學生的定位完全產生了顛覆,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完全不感興趣。上課的時候表面上在學習,眼睛也在盯著書本,其實思維早已經飛向了窗外。老師所教導的內容完全學不進去。時間久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下降,而且在考試中表現的就很明顯,成績會下降。當學生看到失敗的成績以后,就會逐漸的對自己產生了自我懷疑,進而喪失掉學習的興趣。
(三)題海戰(zhàn)術成為鞏固知識點的方法,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厭惡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鞏固學生在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點,老師所能做的除了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以外,另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采用題海戰(zhàn)術為學生搜羅到大量的習題,讓學生反復的去操作和練習,然后針對學生的練習題目進行講解。這種題海戰(zhàn)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去鞏固知識。通過習題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去避免掉入出題者的陷阱,取得好一點的成績。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枯燥乏味的刷題完全不出于學生的本意,就會導致學生厭煩自己所進行的這種刷題,尤其是每次刷題都會進行成績的排名和考核。成績穩(wěn)步提升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如果分數每次考試都比之前還要低的話,這樣會大大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學生對學習充滿了反感。
三.“梳理與探究”教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教學策略
(一)設置情景教學,避免教學中為學生帶入負面情緒
在對學生開展樹立與探究的語文學習時,不能夠強迫學生進行學習,而是要在學習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定情境。將學生帶入到學習這種狀態(tài)中去,而不是一味的將學生禁錮在學習的模式里。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樹立與探究的時候。不僅能夠讓為學生打造一個知識點比較明確的學習結構,同時,還能夠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去塑造屬于自己的語文認知結構,同時通過梳理與探究的活動開設,幫助學生將整個學期的知識點進行串聯起來。在梳理和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重回到當時去學習的那個情境,記住當時學習的狀態(tài),將學到的知識重新回映在腦海中,形成語文知識框架。
比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第一單元包括的教學科目有《觀潮》《走月亮》現代詩兩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以及《繁星》,口語交際和習作方面等都是與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在開展這個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供我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簡單的回放,在對學習內容的概括講解中,讓學生積極觀察自身所處的生活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狀態(tài)與教材中所描述的狀態(tài)有什么不一樣。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引導和回憶式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們去回憶之前所學習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當學生在進行梳理時,發(fā)現了自己從來沒有發(fā)遇到的問題,老師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如果有學生因為時間過長或是因為自身記憶力的問題忘記了之前所講授的知識點時,教師也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解釋,不要一味的打擊學生,進行言語的攻擊和侮辱,如斥責學生“豬腦子”等,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的時候,要避免為學生帶入負面情緒,如果碰到學生問了好幾遍仍然不會的問題,依然采用鼓勵的方式,建議學生去課下進行私人一對一的講解,而不是課堂占用大家的時間,在課下耐心地為學生解答問題。
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找準方法,設置前進教學,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要將成績?yōu)榭己藰藴蔬@個壓力強行附加給學生,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為提高學生的成績積極的找方法,而不是為了推卸自身的責任,將壓力強加給學生。
(二)以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角,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主人公意識
教師在開展梳理與探究語文教學課堂的時候,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角的位置上,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的參與語文課堂教學,而不是教師一味的照本宣科,讓學生呆坐在座位上聽講。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提問的自信息心,幫助學生掌握尋找題眼的技巧,讓學生先獨立去嘗試解決自己所提出的問題,當學生真的解決不了時,老師可以及時的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解答問題,在解答問題的同時告訴學生自己是從哪個點入手去解決問題的。當學生基本掌握技巧以后,教師可以采用小學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結對,然后互相出題。
老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梳理與探究活動時,在活動時要對學生的表現積極的進行肯定,鼓勵學生的行為,哪怕是有某一個閃光點非常優(yōu)秀,都要被老師看到。老師也要積極地指出,比如某一個詞用的非常的精準,語句表達很流暢、很自然,毫不怯場等等都是優(yōu)勢,通過鼓勵學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主人公意識,增強學生在學習中表現自我的信心和積極性。學生為了能夠在老師和同班同學面前去展示一個優(yōu)秀的自我,會在課下的時候,積極的去準備和學習,在準備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
(三)講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教師開展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在教學中不要一味的采用題海戰(zhàn)術去磨練學生的意志,鍛煉學生的解題速度,而是要在教學中講究方法,為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作出貢獻,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自主的去鞏固和積累自己的語文文化素養(yǎng),以保證能在期末或期中的每一次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作文寫作,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而且作文所占的分比重是整張試卷中最重的一部分,因此很多學生都會對作文充滿了恐懼。老師所給出的提高作文寫作能力的方式,也只是多讀多寫多背,不斷地對學生展開作文寫作培訓。但是,由于培訓的效果不如想象中那么好,會導致學生對作文寫作充滿了厭惡感。此時,老師就要積極的去反省自我,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個高效的作文習作技巧,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作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崔君.小學語文定位講解與自主學習的有效結合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59.
[2]李靜文.小學語文單篇課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6.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驛鎮(zhèn)紅堡子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