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美術史教學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2021-01-03 04:22:22侯穎慧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美術史思政課程

    侯穎慧

    (曲阜師范大學 書法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課程思政就是要通過研究各類專業(yè)課的德育元素,突出各類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功能,使專業(yè)課程(非思政課程)與思政課程形成合力,實現(xiàn)教育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所提出的“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盵1]高校美術史課程思政就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美術史課程教學和教學改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實現(xiàn)高校美術史課程教學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新時期高校美術史教學要求融入思政元素。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diào):“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2]這段話旗幟鮮明地指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為高校對新一代美術專業(yè)的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指明了方向,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樹立正確的美術人生觀。也就是要求高校美術史教師,要結合美術史教學,探究新時期美術史課程中以“美”育人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融合問題,以便緊跟時代步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養(yǎng)學生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早在2016 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就強調(diào):“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盵1]要求全國高校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把思政元素融進日常課堂教學[3]37-43,以學生為本,關愛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的。

    自古以來,儒家思想道德體系就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孔子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盵4]68自那時起,我們中華民族就形成了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教育觀和人生觀。20世紀世界最著名的自然科學家愛因斯坦不僅以虔誠深摯的熱情追求科學和真理,而且也非常關心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他強調(diào):“教育除了要發(fā)揮學生本人的天賦才能,還應當努力發(fā)展學生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感。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盵5]73從中看出,教育的目是為社會培養(yǎng)有責任心的、有個性的公民,學校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最高目標就是服務社會。然而,在社會、經(jīng)濟、文化迅猛發(fā)展的今天,伴隨著多元化文化和各種社會思潮的出現(xiàn),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出現(xiàn)了問題。他們迷戀低俗的網(wǎng)絡文化、沉迷手機游戲,導致行為評判標準模糊、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等現(xiàn)象。

    美術史課程是高等院校美術專業(yè)開設的專業(yè)必修課,它具有獨特的美育功能,應在正確的政治導向下實現(xiàn)“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美術史課程學習過程中,既能夠學到美術史相關知識,又能夠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使美術史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為此,學校應該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以“美”育人,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評判標準,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功能。

    一、思政元素融入高校美術史教學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刻,他們思維敏捷、做事果斷、富有活力,但大部分學生對于世界的認識和社會上發(fā)生的各種現(xiàn)象缺乏思辨力,容易沖動。藝術類專業(yè)的大學生雖然思維活躍,部分學生擁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能,但普遍不太關注時政問題,思想修養(yǎng)及人文精神有所欠缺。而目前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現(xiàn),傳統(tǒng)觀念與現(xiàn)代思想相互交融,西方思想文化不斷對我國進行影響和滲透,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激蕩,社會思想意識呈現(xiàn)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

    美術專業(yè)的學生由于專業(yè)的特殊性,無論在專業(yè)技法方面,還是在相關理論知識領域,都會接觸到很多西方的文化藝術形式。在這種情況下,青年人特有的好奇心就容易被不同的文化藝術形式所吸引。再加上網(wǎng)絡的沖擊以及某些社會事件的發(fā)酵,復雜的環(huán)境就使得學生容易受到西方錯誤觀念的影響而迷失自我。如前所述,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那么,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對“我”與“社會”“他人”的關系做出正確判斷,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人格,便成為思政課程的重要任務,因為育人比知識的傳授更顯重要。教導學生建立起對“我”的正確認知,對自我、社會和他人的關系作出合理判斷,大學生才會終身受益。鑒于此,作為美術專業(yè)的教師,應該把思政元素融進日常的課堂教學,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基,引導大學生認清事實、辨別是非,培養(yǎng)正確的藝術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國家培養(yǎng)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校美術史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高校美術史課程融入思政元素能夠為美術史課程提供正確的指導方向,確?!傲⒌聵淙恕苯逃繕说恼_性,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乃至藝術觀保駕護航;另外,高校美術史課程融入思政元素還可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加強教師的責任感,確保教書育人全過程的順利進行;再者,高校美術史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是高等學校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舉措[6]19—26,美術課程教學融入思政元素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重要方式,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高校思政工作落實著地,是新時代大學生培養(yǎng)的有力保障。

    二、美術史中“思政”元素的主要內(nèi)容

    從古到今,美術史中的思政元素與士人精神和社會理想是相互融合的,美術歷史告訴我們,美術創(chuàng)作歷來都與社會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無論是“士人”精神影響下對崇高藝術理想的追求,還是社會變遷中對自身民族文化的融合發(fā)展,或是戰(zhàn)亂中對“家國”情懷的堅守,都是如此。把愛國情懷、人文精神等積極向上的“思政”元素注入美術形象,融于詩書畫印中,形成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力量。美術形式的發(fā)展應緊跟時代的變化,一部美術史,在各個歷史階段上,都有旗幟鮮明的時代精神,都從不同側面表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思政”讓美術變得鮮活且具有新的生命力,同時也讓藝術精神變得深厚寬廣,變得更有實際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美術的變遷也是文化的變遷,自然離不開古代士人的貢獻。士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自身修養(yǎng)的重視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的高尚節(jié)操和崇高的社會理想。在古代,許多優(yōu)秀士人并非一直埋頭于書畫,而是積極進取,通過政治活動來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他們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所謂“士人之仕,猶如農(nóng)夫之耕”[7]89,他們居廟堂之高,卻以 “兼濟天下”自勉,處江湖之遠,猶以“獨善其身”自律。明朝愛國畫家崔子忠雖然一生清貧,卻把自己的作品都送與朋友欣賞,每當遇有義士英雄,定要為其繪圖像,立傳贊;對于凡夫俗子的附庸風雅則斷然拒絕,毫不留情。崔子忠的畫極為注重立意,當時文人和畫家們推崇其作品為立德、立功、立言、立像,合稱“四不朽”之作。就是這么一位明末畫壇的高士,于“甲申之變,走入土室,絕食而死”。后人以“孤傲絕俗”來評價他的氣節(jié),而這正是中國古代士人精神與社會理想的寫照。

    類似的高士不勝枚舉,如元四家中的吳鎮(zhèn),身為宋朝開國元勛的后裔,在元代遠離富貴名利,以孤傲荒寒的畫風卓絕宋元。蒙古族入主中原時期,吳氏一門全部隱居江湖,直至明朝建立,整個家族才出仕朝廷,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人畫家所特有的文化品質及在社會變遷時所具有的民族情懷與氣節(jié)。近代畫家齊白石始終保持民族氣節(jié),絕對不為日本人畫畫?,F(xiàn)代畫家石魯?shù)母锩}材的國畫創(chuàng)作《轉戰(zhàn)陜北》,還有革命領袖畫像第一人李琦的名作《毛主席走遍全國》《我們的總設計師》等等,他們的藝術作品及其人格魅力都顯示了畫家在特定的年代所展示出來的愛國思想與社會職責,也詮釋了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指出的繪畫即為“成教化、助人倫……”之功用。

    三、 高校美術史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

    (一)更新教學觀念,主動融入思政元素

    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中,有些教師談及思政,便有抵觸情緒,認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應由專業(yè)的思政老師承擔,高校的專業(yè)課程,則由專門的相關學院進行傳授和培養(yǎng)。實則不然,傳統(tǒng)觀念只能導致學生“品德”和“技能”的分離。美術專業(yè)的美術史課程并非圖片欣賞課,而是一門開啟人類心智的方法課。美術的歷史就是人類文化精神的發(fā)展史,美術作品的風格演變就是藝術流派的風向標,是人類不同歷史時期的所想、所做留在圖片中的痕跡,反映著人類思想、人類觀念的變化,蘊含著許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人生哲理。

    中國繪畫美學思想中所包含的基本因素是古代的士人精神與社會理想的統(tǒng)一融合。中國文人畫家歷來講究在繪畫中體現(xiàn)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對所處的時代總有一種割舍不開的隱憂感,正所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8]156。尤其是遇到社會變遷時,他們便會用畫筆進行諷喻、批評,典型的士人精神便得以體現(xiàn)。例如,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的作品不但體現(xiàn)了藝術價值,更體現(xiàn)了民族氣節(jié)與愛國思想。眾所周知,徐悲鴻擅長畫馬,不僅畫出了馬的神俊和壯美,更重要的是把馬升華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抗戰(zhàn)時期,徐悲鴻筆下的奔馬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思,“哀鳴思戰(zhàn)斗,回立向蒼蒼”等作品激勵國人不畏強暴,勇往直前。他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帶著自己的作品四下南洋,舉辦個人畫展,并將售畫所得,全部捐獻祖國救濟難民。另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田橫五百士》《九方皋》等巨幅作品,表達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的向往,畫中充滿了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摯的愛國主義感情。

    充滿民族精神的畫家并非徐悲鴻一人,抗戰(zhàn)爆發(fā)的那年冬天,張善孖畫《猛虎貫日圖》激勵抗日將士的殺敵氣概,圖中猛虎踞于山巔,俯身對著遠方落日狂嘯,寓意深遠。用筆下的猛虎表達中華民族的堅貞不屈和英雄氣概。張大千與畫上題跋:“東北變起,世界震驚。忍辱含垢,喪師失地……國家存亡之責,遂在吾宗?!盵9]22內(nèi)容充滿憤懣,傳達出救世豪情。張善孖、張大千兄弟二人濃烈的愛國情懷、熾熱的民族感情,匯聚成為飽滿的抗戰(zhàn)熱忱,激發(fā)了更多人的抗日報國情懷。中國文人畫家歷來篤信“藝術為感情之流露,為人格之表現(xiàn)”,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們用自己的畫筆,以中國傳統(tǒng)文人自己的方式,含蓄而有力地表達了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對國家、對人民深沉的愛。

    這些事跡正是美術史上課程思政的融入點,通過學習、頌揚大師的作品,通過潛移默化心靈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藝術觀以及民族精神。

    高校美術史課程要求教師盡快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新時代的美術史教學,應該在提升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yǎng)高雅審美趣味的同時,理清美術現(xiàn)象所產(chǎn)生的文化源流,引導學生進一步挖掘美術作品中蘊含著的哲學思想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尋找藝術作品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把美術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與大學生的人生觀念和價值取向結合起來,使美術史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協(xié)同并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美術史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當代大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體味人生價值,感悟生命狀態(tài),最終,樹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增加新一代大學生的人文、家國情懷,擔當起新時代改革創(chuàng)新的歷史使命,實現(xiàn)美術史課程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實現(xiàn)思政元素的滲透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僅教授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而且還應對一些經(jīng)典名作的創(chuàng)作歷程,作者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加以闡述,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體味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審美熏陶中激發(fā)愛國情懷和崇高的民族精神。使得美術史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并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例如,南宋山水四家之首的李唐的《采薇圖》,描述商亡之后,伯夷、叔齊拒食周粟,隱遁首陽山,采薇而食,餓死不屈的情景。傳統(tǒng)課堂上在講此畫時,大多都是強調(diào)李唐“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藝術境界,但卻忽略了李唐繪畫所充斥的愛國主義精神。畫中二人充滿著浩然正氣,如同端坐的君子,不可侵犯??鬃诱f:“求仁而得仁,又何怨?”[10]70堅持自己的理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畫中蘊含的民族氣節(jié)與民族精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屹立于世界并不斷煥發(fā)新的力量的根本。

    類似充滿愛國激情的畫作還有現(xiàn)代繪畫大師關山月和傅抱石為人民大會堂所繪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畫面上旭日東升,河山壯麗。蒼勁的青松、雄偉的山峰、奔騰的長江等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屬性,象征新中國的勃勃生機……類似愛國畫作還有元初鄭所南“淚泉和墨寫離騷”的“無根蘭”,清代揚州畫派代表鄭板橋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等,通過這些作品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民族自信,樹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中融入社會熱點,彰顯時代精神

    美術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時政要聞和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緊跟時代,與時俱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在講授歐洲中世紀建筑樣式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入時政熱點,從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火災開始說起,既滿足了00后大學生喜歡各種新鮮事物的心理需求,避免了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的枯燥無味,避免教師口若懸河,學生心不在焉的尷尬狀況,又加強了對這座800年前哥特式建筑的印象;然后再引入2019年9月17日“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讓學生圍繞展覽展開討論,感受中國美術史的燦爛和悠久,并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2]。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然而,晚清以來,列強入侵,戰(zhàn)亂頻仍,無數(shù)珍貴文物慘遭掠奪倒賣,流落他鄉(xiāng)。文物流落之殤,是一個古老民族流血的傷口。通過講述文物回歸的曲折歷程與精彩故事,從而展現(xiàn)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讓學生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不要總是崇洋媚外,認為只有西方的理念才是先進的,只有西方的節(jié)日才是時尚的,而忽略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使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在我們黨領導下取得的輝煌成就,增強學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感。

    (四)引導學生用自己的作品表達思想情感

    美術史教學過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另一個教學目標還在于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創(chuàng)作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高校美術生大多涉及到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設計和書法六大專業(yè),美術生通過高考進入大學,他們大都有著扎實的基本功與創(chuàng)作能力。高校美術史專業(y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fā)揮其專業(yè)優(yōu)勢,幫助學生通過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現(xiàn)對思政元素的滲透與認知。例如:曲阜師范大學書法學院利用專業(yè)優(yōu)勢,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組織學生開展“百年禮贊心向黨,砥礪奮進新征程”紅色詩詞書寫活動。鼓勵同學們用隸書、行書、楷書等多種藝術字體,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創(chuàng)作出心中的藝術作品,表達對革命英雄的緬懷,對和平環(huán)境的珍惜。既提高了本專業(yè)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又重溫了革命前輩的崢嶸歲月,增強了愛國情懷,升華了學生的精神境界,實現(xiàn)了美術史課程與思政元素的完美結合;再如,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利用美術專業(yè)優(yōu)勢,組織全院本科生、研究生開展“我為抗疫作貢獻”主題藝術創(chuàng)作展覽,用不同的繪畫形式創(chuàng)作出抗擊疫情中涌現(xiàn)出的各行各業(yè)的代表人物,有無私奉獻的白衣天使、有沖鋒在前的解放軍戰(zhàn)士、有赫赫有名的鐘南山院士、也有不知姓名的快遞小哥……他們共同演繹著抗擊疫情的感人畫面。這些作品顯示了新時代人民的強大的凝聚力與無所畏懼的精神面貌,傳達了對英雄的贊美、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創(chuàng)作將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融入高校美術史課程的教學之中,并使學生內(nèi)化于心,實現(xiàn)了美術史教學思政元素的完美的融入。

    (五)充分利用實習考察等途徑進行課外現(xiàn)場教學

    大學生的實習考察是對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具有直觀性和說服力。實習考察以大學生身體力行的方式踐行“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教學準則。高校學生的實習考察一般安排在三年級下學期,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選擇不同地點進行實習考察,教師帶隊考察全國各地的歷史遺跡、博物館、美術館及文化講壇等,對學生進行現(xiàn)場教學。實習考察讓學生以參與方式進入歷史文化氛圍,并在真實的歷史文物、美術文獻等視覺資源浸染下提高文化修養(yǎng)、拓寬眼界,在加深民族文化修養(yǎng)的同時也著眼于當下,重新認識我們的民族文化,并以新的姿態(tài)審視自我,將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內(nèi)化為學習動力,激發(fā)大學生對美術史的學習興趣,建立起美術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聯(lián)系,提高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為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打下堅實基礎。例如今年四月中旬,曲阜師范大學書法學院2018級本科生與研究生的西線考察隊到達“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古陳倉——寶雞市,實地考察了寶雞市青銅博物館。學生目睹了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何尊”,見到了課堂上學過的、平時臨寫過的青銅器大篆銘文實物。其中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們首次了解“中國”一詞的由來。何尊銘文“宅茲中國,自茲乂民”是“中國”一詞的最開始的出處。盡管當時“中國”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與今天的意義完全不同,但是它依然豪氣沖天,令年輕的學子志氣昂揚,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F(xiàn)場的教學效果是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它更直接、更震撼、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潤物細無聲地實現(xiàn)了課程思政元素的完美融入。

    高校美術史教學課程所具有的獨特的美育功能,是其它課程所不能替代的。高校美術史教學課程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托,重點突出“以美育人”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美術史教學過程中既能學到美術知識,又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時代的美術史教學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入課堂,把新時代愛國元素融進美術史課程教學,真正使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美術史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滲透。

    猜你喜歡
    美術史思政課程
    龔和德戲曲舞臺美術史研究論綱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7:26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高校美術史課程教學改革之我見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中外美術史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沙湾县| 沧源| 来宾市| 达日县| 肇东市| 那坡县| 思茅市| 沙坪坝区| 天津市| 彭水| 改则县| 兴海县| 邯郸市| 张家港市| 富锦市| 遂昌县| 祁门县| 天台县| 晋城| 西和县| 文昌市| 永兴县| 溧水县| 芮城县| 湾仔区| 茂名市| 芦溪县| 教育| 金堂县| 云霄县| 巴里| 休宁县| 万源市| 汉沽区| 青川县| 启东市| 商水县| 博白县| 龙州县| 博爱县| 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