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英
摘要: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小學生而言,在求學的起步階段加強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他們更加有效地學習不斷更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因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必須要形成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fā)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學會會讀細讀,改善閱讀方法
雖然小學生已經走過了認知啟蒙的教育階段,但是他們并沒有完全的思想獨立,他們辨別事物真假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同時又由于小學生意志力薄弱的特點,他們很難細致地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地改善學生思考問題的自覺性和準確性。在課堂的初始階段,由于學生對新課文的生澀,教師可以適度地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積極引導鼓勵學生深入思考文章的細節(jié)。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閱讀下不斷地對文章細節(jié)作出一些質疑,然后通過互動討論將問題一一擊破,這樣也就使學生最終掌握了全篇的意義。質疑性閱讀,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閱讀方法。它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對文章細節(jié)的把握,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tài),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fā)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
四、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jié)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yǎng)思維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fā)問。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三是比較優(yōu)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
總之,對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