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祖明
摘要:一堂優(yōu)秀的課程絕大部分取決于好問題的提出。由此可見,問題不僅是思維活動的決定性因素,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只有問題徹實的貫穿在課堂講授核心中,才能夠真正意義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要想最大化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就要明確的將課堂主軸定位于提出問題。在此過程中應當明確的是,好的問題不僅局限在提出上,更要進行有效的設計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問題設計;有效策略
小學教育是為學生奠定各學科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在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詞句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還注重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就離不開老師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是否有針對性和意義性。為此,本文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的有效設計。
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是否符合教材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教學目標,這是問題設計的要素。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認真了解現(xiàn)行的學科課程標準和達到的階段目標,然后根據(jù)相應的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重點分析教學內容,深入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意圖,仔細解讀課文,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課堂問題,這樣設計的問題才能有目標性和有效性。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要從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場景描寫入手,并圍繞著這幾個方面來設計相應的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方向,實現(xiàn)有效學習。
二、逐層遞進,設計層次化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低,對于一些枯燥的文字講解難以理解透徹。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遵循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和認可。比如,在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課中,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整篇文章,慢慢理解“爸爸的花”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事,“落了”又表示什么含義,文章作者是在何種心境下編撰此篇的,學生們在初讀此篇后,對于“爸爸的花”的理解只是淺層次地認為就是花園里爸爸種植的花兒凋落了?;诖?,老師提出了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文中提到的“花兒”是除了其表面意義還有其它寓意嗎?同學們在問題的引導下,又反復閱讀了文本,最終理解了父親這支花凋落死亡。作者是在無比悲痛的心情下寫出的這篇文章。即有對父親的愛與不舍,更重要的是,他對未來的目標和人生充滿信心。文中有些片段指出了作者一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是的,這里就數(shù)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薄鞍职值幕▋郝淞恕N乙巡辉偈切『⒆印?。教師可讓學生反復朗讀,加深問題難度,讓學僅僅淺層次地認為只是花園里父親種植的花朵兒枯萎了?;诖耍蠋熖岢隽艘恍┖诵膯栴},引導學生采取深層次反思:文章內容提到的“花朵”是除此以外其表面意義還有其它喻示嗎?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又多次重復閱讀了文本內容,到最后理解了父親這支花枯萎致死。作者本人是在極其悲痛的心情下寫出的這一篇文章。即有對父親的愛與不舍,更重要的是,他對未來的目標和人生充滿信心。文中有些段落指出了作者一生中一個重要的拐點是:“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倒進玻璃 瓶里。是的,現(xiàn)在就數(shù)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薄鞍职值氖㈤_的花兒落了。
三、善于設置有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主、有效學習的催化劑。不論教師講解如何細致,采用何種輔助教學方法,學生自身對所學知識或教師教學方法不感興趣,都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從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話題出發(fā),科學地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以吸引學生的回答問題的積極參與,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舉例來說,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地球有一天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能逃到其他星球嗎?請你從課文中找出與問題有關的理論依據(jù)。這樣有趣又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立即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從而產(chǎn)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在閱讀課文時,他們會一遍又一遍地和文本進行思想對話。在學生們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后,他們揭示了生命存在的條件,人類不能存有地球被破壞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去的幻想,呼吁人們要保護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土地。這類富有挑戰(zhàn)有趣的問題,可以喚起學生的探究與,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維,并貫穿課堂始終,讓課堂更簡潔高效。
四、聯(lián)系生活巧設問題,增強學生學習實效
離開真實生活的學習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使原有的價值,無法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為此,在設計課堂問題時,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還應注意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巧妙地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問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老舍文章《養(yǎng)花》一文時,由于本文主要是講花卉的種植,這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要想調動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熱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力,學科教師結合生活實例,設計以下相關問題:(1)孩子們,你們家有花嗎?都是什么花?(2)你知道養(yǎng)花的好處嗎?(3)你認為養(yǎng)花的家庭與不養(yǎng)花的家庭有什么不同?這種生活化的問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地投入思考、互相討論,活躍課堂氣氛,介紹本課所學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提出生活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思路,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義,提高閱讀效果。
結束語:總之一句話,有效的問題細節(jié)設計不只是語文課堂教學主任務,也是對思維活動的最佳要求。不難發(fā)現(xiàn),在思想上的探索中,創(chuàng)新和對真理的探索都有賴于問題設計的有效提出。只有積極地實現(xiàn)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才能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問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在人文學習中實現(xiàn)完美提升。
參考文獻:
[1]路璐.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
[2]許雪鳳.小學語文專家型教師課堂提問行為研究[J].淮北師范大學.2015(09)
[3]陳紅心.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6(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