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雄韜
(山西省林業(yè)種苗管理總站,山西 太原 030012)
沙棘是兼有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多功能植物資源[1]。根據全國沙棘資源普查資料,我國沙棘屬植物總面積達92萬hm2,主要分布在山西、云南、河北、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四川、甘肅、西藏、遼寧等12個省(區(qū))[2]。山西省是中國沙棘資源大省之一,占全國總面積的21%[3],但由于中國沙棘刺太多、果柄太短、果實太小、難以采摘,不便于經營管理,經濟效益有限[4]。所以,要使沙棘產業(yè)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有更大的發(fā)展,必須選育良種,改變沙棘種植材料的遺傳缺陷。
我國沙棘良種選育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引種的區(qū)域遍及黑、吉、遼、內蒙古、京、冀等10余省、市[5]。各地引種效果差異較大,特別是從高緯度引進的大果沙棘品種在我國的適應性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給生產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因此,開展沙棘新品種區(qū)域化試驗搞清新品種的適應范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6]。筆者于2018年春季從遼寧省阜新市引進8個優(yōu)良大果沙棘品種,并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建立了大果沙棘人工種植園,以中國沙棘為對照,通過種植試驗,觀察大果沙棘的保存率和生長狀況,分析這些大果沙棘品種在引種地區(qū)的生長表現,為大果沙棘新品種在山西的推廣種植提供基礎依據。
試驗地設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 37°25′ N,112°4′ E) ,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8 ℃,年最低溫-25.3 ℃,最高溫38.2 ℃,年均降水量462.9 mm,全年無霜期約為170 d。試驗區(qū)土壤為褐土,pH值8.0。
試驗以2018年4月引進的西伯利亞紅暈、壯圓黃、無核、9月黃、歐阜、雜交1號、雜交3號、雜交4號等8個大果沙棘品種為供試品種。以中國沙棘為對照。苗高50~90 cm ,地徑0.5~1.0 cm ,根長15 cm ,側根數 4~5 個。
試驗地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試驗區(qū)四周設有保護行。株行距1.0 m×1.5 m。栽植穴規(guī)格: 40 cm×40 cm ×30 cm。栽植后立即灌溉,隨后進行常規(guī)的田間灌溉和鋤草管理。
2.2.1 測定內容 2020年生長季末調查統(tǒng)計不同品種苗木的保存率、株高、地徑、冠幅。每個品種機械抽樣30株,株高、冠幅用鋼卷尺測量,地徑用游標卡尺測量。
2.2.2 數據分析 調查苗木成活株數和死亡株數,統(tǒng)計不同大果沙棘品種的苗木保存率。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試驗的各項數據進行方差分析,比較同一地區(qū)不同大果沙棘品種的生長差異性。
表1 不同大果沙棘品種的保存率
從表1可以看出,8個不同品種的大果沙棘的保存率存在差異,歐阜和雜交3號的保存率大于90%;西伯利亞紅暈、壯圓黃、雜交1號和雜交4號的保存率大于70%;九月黃和無核最低,分別只有61%和19%。
表2 不同大果沙棘品種的株高生長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種大果沙棘生長存在顯著差異(F=8.33,P<0.01)。其中九月黃、西伯利亞紅暈、壯圓黃、雜交1號、雜交3號和雜交4號的生長比對照的中國沙棘慢,但差異不明顯(九月黃F=1.221,壯圓黃F=1.452,西伯利亞紅暈F=0.321,雜1號F=0.95,雜3號F=0.568,雜4號F=1.179,P>0.05),無核和歐阜兩品種的生長小于中國沙棘,差異顯著(無核F=0.265,歐阜F=0.206,P<0.05)。
表3 不同大果沙棘品種的地徑生長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品種大果沙棘生長存在顯著差異(F=15.11,P<0.01)。其中西伯利亞紅暈和雜交1號的生長比對照的中國沙棘慢,但差異不明顯(西伯利亞紅暈F=0.384,雜1號F=1.067,P>0.05),無核、九月黃、壯圓黃、雜交3號、雜交4號和歐阜的生長明顯小于中國沙棘(無核F=0.125,九月黃F=0.066,壯圓黃F=0.136,雜3號F=0.0925,雜4號F=0.129,歐阜F=0.06,P<0.01)。
表4 不同大果沙棘品種的冠幅生長情況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品種大果沙棘生長存在顯著差異(F=12.60,P<0.01)。其中無核、九月黃、壯圓黃、西伯利亞紅暈、雜交1號、雜交3號、雜交4號和歐阜的生長明顯小于中國(無核F=0.024,九月黃F=0.061,壯圓黃F=0.058,西伯利亞紅暈F=0.085,雜1號F=0.287,雜3號F=0.147,雜4號F=0.138,歐阜F=0.013,P<0.01)。
有研究表明,大果沙棘品種在我國東北高緯度地區(qū)獲得較好的引種效果[7-9]。有些品種在陜西、甘肅酒泉[10]、青海[11]、山東[12,13]等地引種栽培后生長良好。但也有研究認為,俄羅斯大果沙棘在40°N以南區(qū)域許多品種不能成活或呈現生長不良狀況[7,14]。我們以往的研究已表明,不同品種的大果沙棘在山西的成活和生長有很大差異,有的大果沙棘品種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15,16]。
本試驗研究表明,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引種的8個大果沙棘品種,其中6個品種的保存率均比對照的中國沙棘高,雜交3號最高,歐阜次之。8個大果沙棘品種的株高、地徑和冠幅生長量均低于對照中國沙棘,但生長表現較好,由于本文只是對大果沙棘初期保存率和生長表現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對比,并且試驗時間短,因此必須通過更長時間的觀察研究,才能選育出適合山西省推廣種植的有生態(tài)、經濟、社會價值的大果沙棘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