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馮曉純
(1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2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
小兒便秘情況十分常見,馮曉純教授在治療小兒便秘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本文主要分析總結了馮曉純教授從陰虛治療小兒便秘臨證經驗。
便秘是指排便困難或費力、排便不暢、排便次數(shù)減少、糞便干結量少為主要癥狀的疾病。據(jù)文獻報道,多達30%的兒童受到便秘的困擾,估計有3%-5%的兒科就診原因為便秘[1]。在1歲及以上的年齡健康兒童中,95%以上的便秘為功能性便秘[2]。兒童時期的功能性便秘若不及時干預或徹底治療則可能會導致排便克制而加重便秘及社會心理后果。
現(xiàn)代醫(yī)學表明兒童功能性便秘與不良的生活習慣(食量過少、食物精細、運動少等),社會心理因素(人際關系緊張、社會關系改變等)及神經傳導因素均有密切聯(lián)系[3]。
傳統(tǒng)醫(yī)學則認為便秘指由于大腸傳導失常而導致的腸道失司,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而致難以排出,排便不暢。屬西醫(yī)學的功能性便秘范疇。小兒便秘與肺、脾、腎均有密切的關系。如《靈樞》:“腹?jié)M,大便不利……取足少陽;腹?jié)M,食不化,腹響響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陰”《金匱要略》:“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均闡述了便秘的病機與證治。
小兒便秘在臨床上可分為實秘與虛秘兩大類。《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瀉痢論》云:“凡臟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療,有虛秘,有實秘,胃實而秘者,能飲食小便赤……胃虛而秘者,不能飲食,小便清利”。故在臨床治療便秘時需因病制宜,不可一蹴而就。
3.1.1 中藥
針對實秘馮曉純教授在臨床上常用枳實、厚樸、梔子等藥物以通腑泄熱;大便干結可加火麻仁、郁李仁、杏仁以潤腸通便;腹脹滿疼痛者,可加延胡索、水紅花子、白芍、甘草等緩急止痛;外感邪氣入里化熱,由肺下移大腸者可加黃芩、連翹以清肺降氣[4];同時小兒為純陽之體,大便久不排除易入里化熱,造成熱盛傷陰,故在小兒實秘的后期均可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酌情加入滋陰理氣潤腸之品,如玄參、生地、麥冬等以達養(yǎng)陰生津,增水行舟之療效。針對虛秘患者,臨床以白術、蒼術、莪術三藥同用以健脾護胃;納差便溏苔膩者可加薏苡仁、白扁豆以健脾祛濕;氣虛明顯者可重用黃芪以益氣固表;若小兒便秘嚴重,多日不下,可少量用蘆薈、大黃等泄下之品,但要注意中病即止,小兒用藥宜少用竣下之劑,但也切勿濫用補劑,以犯實實之戒[5]。同時還要根據(jù)患兒體質、飲食習慣、季節(jié)時令靈活選擇用藥。
3.1.2 中成藥
中成藥的選擇運用雖沒有中藥靈活,但針對口服中藥困難,熬藥不方便的家庭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故馮曉純教授在治療實秘食積內熱型的患兒會選擇小兒豉翹清熱顆粒來輔助治療,以達到清解肺熱而通利大腸的目的。針對脾胃虛弱的患兒一般選擇保兒寧顆粒以顧護脾胃。而對于陰虛便秘患兒則可選用槐杞黃顆粒以養(yǎng)陰潤腸。
3.2.1 穴位貼敷
便秘膏(大黃,梔子,積實,蘆根,山植等組成),使用方法:將藥餅置于神闕穴,以醫(yī)用通氣緩釋貼或醫(yī)用通氣膠貼固定,以清肺消積,瀉腑通便[6];清降膏(吳茱萸、山梔子等),使用方法:將藥餅置于涌泉(雙)穴,以醫(yī)用通氣緩釋貼或醫(yī)用通氣膠貼固定,以消食除煩,清心瀉火。
3.2.2 推拿
小兒推拿是一種良性的、有序的、具有雙向調節(jié)的物理性刺激,易被小兒內臟和形體感知,從而產生“隨撥隨應”的效果[7]。根據(jù)不同的便秘證型,選擇的推拿手法也有所不同。
3.2.3 黃連膏
黃連膏為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的院內制劑,馮曉純教授在治療小兒便秘時配合黃連膏涂抹于肛周,可以起到保護肛周黏膜,防止肛裂、痔瘡的作用。
3.2.4 其他
近年來由于綠色醫(yī)學的大力倡導,越來越多的學者通過針刺、刮痧、藥浴、耳穴、直腸給藥等方法治療小兒便秘均取得了不錯的療效[8]。
馮曉純教授根據(jù)多年的臨床經驗指出,小兒便秘與飲食關系密切,隨著現(xiàn)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兒飲食多以辛、辣、油炸食物為主,加之父母喂養(yǎng)經驗較少且多溺愛,故造成了小兒的不良飲食習慣[9],因此食積內熱型及陰虛內熱便秘患兒日益增多。故在治療小兒便秘的同時還應該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管理,減少食用油炸、辛辣、冰冷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增加飲水,適量運動以刺激腸壁內膜的蠕動,縮短糞便運輸時間,通腸排便。
患兒張某某,男,2歲,于2018-01-11初診。主訴:便秘1年,加重1個月。現(xiàn)大便干結,羊糞狀,每日需使用開塞露才能便下。無腹痛及腹脹,口中異味,納可,寐可,小便黃。查體:舌紅,苔黃,心肺未見異常。中醫(yī)診斷:便秘(食積內熱),治以瀉熱導滯,潤腸通便。處方如下:焦山楂、萊菔子、郁李仁、火麻仁、枳實、決明子、石斛、石膏、生地、金銀花、瓜蔞仁、肉蓯蓉,3劑,2日1劑,每日3次。配合便秘膏、清降膏,日1次穴位貼敷治療以清熱降火,幫助通便。
2018-02-03二診時前癥稍有緩解,仍見大便干,呈羊糞狀,日1次,手足心熱,口中異味,皮膚皮疹,小便黃,納可,寐可。故調整處方如下:玄參、瓜蔞、山楂、內金、肉蓯蓉、郁李仁、火麻仁、決明子、升麻、知母,3劑,2日1劑,每日3次。仍配合便秘膏日1次以穴位貼敷治療。
2018-02-10三診時癥狀未見明顯好轉,大便干,呈羊糞狀,日1次,手足心熱,口中仍有異味,皮膚皮疹減輕,小便黃,納可,寐差。調整處方如下:烏梅、檳榔、梔子、蘆薈、內金、萊菔子、枳實、決明子、桑葉、肉蓯蓉、郁李仁、火麻仁,7劑,2日1劑,每日3次。同時給予中成藥槐杞黃顆粒以益氣養(yǎng)陰,配合便秘膏以輔助排便。
2018-02-24四診時上述癥狀明顯減輕,偶爾大便干,日1次,手足心熱減輕,口中異味緩解,四肢及背部偶有皮膚皮疹,納寐可,小便淡黃。查體:舌淡紅,地圖舌。給予處方如下:烏梅、石斛、升麻、知母、肉蓯蓉、郁李仁、火麻仁、萊菔子、當歸、內金、梔子、蘆薈。7劑,2日1劑,每日3次。
2018-03-10五診時癥狀好轉,大便頭干,日1-2次,皮膚皮疹,易受驚嚇,寐不安,納可,小便黃。調整處方如下:蓮子、肉蓯蓉、黃精、白術、當歸、紫草、白薇、地膚子、焦山楂、內金、梔子、萊菔子。5劑,2日1劑,每日3次。
2018-03-24六診時癥狀未見明顯好轉,仍見大便頭干,日1次,易受驚嚇,寐不安,皮疹減輕,納可,小便淡黃。給予處方如下:梔子、山楂、杏仁、升麻、知母、山楂、內金、黃芪、萊菔子、枳實、當歸、遠志。5劑,2日1劑,每日3次。
2018-04-02七診時癥狀明顯好轉,大便正常,少許皮疹,納寐可,小便淡黃。給予方藥:紫草、地膚子、烏梅、麥冬、山楂、杏仁、升麻、知母、山楂、內金、黃芪、萊菔子、枳實,繼服4劑后患兒臨床痊愈。
該患兒便秘日久,且大便質干如羊糞狀,手足心熱,口中異味,舌紅,苔黃為一派熱象,且該患兒日常飲食以肥甘厚味為主,故診斷便秘(食積內熱型),治法以瀉熱導滯,潤腸通便為主,因此在選方用藥時也多以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的藥為主。方中火麻仁、郁李仁、決明子均可潤腸通便,同時配以石斛、知母、肉蓯蓉等養(yǎng)陰生津潤腸之品更有助于增液潤腸。后期患兒則熱象不顯,陰虛之象較重,出現(xiàn)背部及四肢的皮膚皮疹也是由于“陰虛不能制陽,兩陽相合,則為斑疹”,同時還可見易驚,寐不安等癥狀,故馮曉純教授在潤腸通便之余,還佐以益氣養(yǎng)陰之品。如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有補腎澀精,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黃精可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佐以黃芪、白術可補脾益氣,白薇、紫草可涼血消斑。諸藥合用使通而不滯,補中寓清。
小兒便秘為多方面原因造成,生理條件上小兒“肺脾腎常虛,心肝常有余”,飲食上小兒乳食不知自結,而在日常的護理上家長又常溺愛,造成小兒乳食積滯,脾胃虛弱。故在治療小兒便秘時經常以清熱瀉火之品為主,但同時也應注意滋陰益氣,顧護脾胃,勿要重用攻下之品而傷及后天之本。同時還可以外治法輔助治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在中藥的治療上家長的日常護理也尤為重要,多食水果、蔬菜,多飲溫水,勿食生冷之品,加強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便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