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斯晨風
在我們中國,無論是街邊露天大排檔,還是家庭聚會的餐桌,一道小龍蝦都可以讓人胃口大開。盡管大家都愛吃小龍蝦,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了解它,前幾年還有很多關于小龍蝦的謠言,說它生活在污染嚴重的溝渠池塘里,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說是抗戰(zhàn)時期留下的生物武器……那么小龍蝦到底還能吃嗎?
小龍蝦和龍蝦有什么不一樣?
為了講清楚小龍蝦的前世今生,我們不妨從它的生物學分類說起。小龍蝦的中文正名叫克氏原螯蝦(拉丁學名:Procambarusclarkii),原產于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紀30年代才引入我國。雖然名字帶了“龍蝦”,卻跟我們通常所說的龍蝦不是同一科動物。更詳細一點說,我們常見的十幾種龍蝦都屬于十足目下面的無螯下目,龍蝦總科,而小龍蝦屬于十足目下面的鰲蝦下目,正鰲蝦總科。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龍蝦和小龍蝦最大的區(qū)別并不是大小,而是有沒有長一雙張牙舞爪的“鰲”——就是那雙大鉗子啦。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一種叫波士頓龍蝦的大龍蝦也長著一雙大鉗子,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波士頓龍蝦也不是真正的龍蝦,而是小龍蝦的近親,同樣屬于正鰲蝦總科,只不過它們生活在海洋里,叫海鰲蝦,而小龍蝦生活在陸地淡水中。
小龍蝦是哪里出產的?
很多地方的人都酷愛吃小龍蝦,北京人說“去簋街吃麻小兒(麻辣小龍蝦)”,上海棲山路被譽為“上海小龍蝦圣地”,江蘇省盱眙更有聞名海內外的“國際龍蝦節(jié)”。那么,到底哪里的小龍蝦產量最高呢?小龍蝦產地主要分布在南方那些水網密布、氣候濕潤的省區(qū),據統計,湖北、安徽、江蘇、江西、湖南五個省占據了全國小龍蝦產量的95%,其中湖北一個省的產量又占到了全國總產量的60%左右。而湖北省小龍蝦產量最高的潛江市,更是享有“中國小龍蝦之鄉(xiāng)”的美譽。
小龍蝦真的安全嗎?
跟那些從海里捕撈上來的名貴大龍蝦相比,小龍蝦顯得十分平民化,不管是在河流、池塘還是小溪里,它們都可以快樂成長并且繁衍后代。而且它們是雜食動物,不管是鮮嫩的水草還是小魚小蝦甚至動物尸體,什么都能吃。南方許多養(yǎng)殖戶還把它們和泥鰍或是螃蟹一起養(yǎng)在稻田里,同樣能長得很快。小龍蝦確實可以生活在很臟的水里面,它們有一種特殊的技能,可以把身體吸收的重金屬等污染物匯聚到自己的殼上,身體長大的時候再把殼脫掉,污染物也就隨風而去了。所以,野生的小龍蝦最好不要吃。
因為小龍蝦好養(yǎng)活,所以才能成為我們普通人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據統計,2019年度,我國小龍蝦年產量已經超過了200萬噸,這么大的數量當然不可能都是野外捕捉的,主要還是要靠人工養(yǎng)殖。小龍蝦也并不喜歡污染嚴重的環(huán)境,養(yǎng)殖戶要想讓它們快速長大,就要把它們養(yǎng)在清潔干凈的池塘或是稻田里。所以我們平時吃到的小龍蝦還是比較安全和健康的。現在市場監(jiān)督部門對小龍蝦的監(jiān)管也很嚴格,這幾年做過一些抽樣調查,絕大多數市售的小龍蝦里面,重金屬和農藥殘留含量均在安全限制內。如果擔心寄生蟲,用高溫煮熟就沒問題了。
吃個明白“蝦”
小龍蝦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通俗點說就是它們的身體和腿都分成一節(jié)一節(jié)的。小龍蝦的身體就分成了20節(jié),其中頭部5節(jié),胸部8節(jié),頭部和胸部長成一個整體,稱為頭胸部。腹部其有7節(jié),其后端有一扁平的尾節(jié)與第六腹節(jié)的附肢其同組成了像一把小扇子的尾巴。作為十足目動物的一員,當然有5對(10只)足啦,其中胸足5對,第一對就是我們看到的那種又粗又大、張牙舞爪的鰲,第二對足小了很多,像兩把小鉗子,剩下的那些就是普通的爪子了。
小龍蝦端上桌后,沒吃過的人不知道該怎么下手怎么辦?一般來說,小龍蝦身上有三塊地方可以吃。首先是蝦尾,剝開可以看到瑩白如玉的一小塊肉,吃起來十分鮮美;其次是兩只大鉗子,可以用核桃鉗之類的工具夾開蝦鉗,里面的幾絲肉也可以吃。最后就是小龍蝦的頭部,有人說里面是營養(yǎng)豐富的蝦黃,也有人說是蝦的排泄物。其實他們說得都不對,小龍蝦頭部那些黃黃的東西是它的內臟,主要是肝臟和胰臟之類的。雖然味道也很鮮美,但卻會富集一些有毒有害的重金屬元素,擔心飲食衛(wèi)生的話,還是不吃為好。
雖然小龍蝦走上我們中國人的餐桌不過才三十多年,但大吃貨國還是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吃法。最經典的當然是麻辣小龍蝦(簡稱“麻小”),根據各地不同口味,還有十三香小龍蝦、清蒸小龍蝦等多種吃法。
從營養(yǎng)學角度說,小龍蝦的肉基本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yōu)質食物,可以吃的蛋白含量甚至能占體重的16%~20%,脂肪含量還不到0.2%,所以小龍蝦是一種很健康的食物。不過市面上賣的小龍蝦大多都用了重油重鹽爆炒,也不適合多吃。當成零食,偶爾吃一次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