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鳳
摘要:教師要從比較品味、手法品評等多維度進行學習,探索古詩文的深度,構建古詩文單元主題學習框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采用編寫劇本、改寫原文等方法對古詩文進行遷移和創(chuàng)作。教師幫學生搭設支架,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進階發(fā)展,進而讓學生真正地進行古詩文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深度教學 古詩文 單元主題
傳統(tǒng)學習古詩文的方法,大多是讀通、讀熟詩文,結合注釋理解詩意,聯(lián)系背景、抓關鍵詞體會詩情。這種學習方法使得內涵豐富的古詩文變得模式化,極大地打擊了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古詩文如何跳出傳統(tǒng)教學的桎梏?深度學習是小學生有效學習古詩文的方法之一。
深度學習是指在相應的學科教師指導下,學生依據(jù)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學習主題,積極地實踐探究,牢固地掌握學科知識,并且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正確的價值觀,最終成為既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又具有合作精神的優(yōu)秀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的主人。那么,如何引導小學生深度學習古詩文呢?
一、構建古詩文單元學習主題框架
深度學習往往倡導單元主題學習,“單元主題學習”是依據(jù)課程標準,根據(jù)某一核心內容,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深度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深入?yún)⑴c此項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古詩詞的主題像萬花筒那樣五彩斑斕,如果學習一首,體會一首,那么,無論哪個主題都只能得到零碎的印象,打擊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可能還會制約學生思維發(fā)展。教師要主動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對古詩文教學內容進行二度開發(fā),圍繞單元學習主題選擇古詩文。從某一主題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構建古詩文課程,是十分有價值的選擇。
在浩如煙海的古詩文中,表現(xiàn)詩人愛國主義情懷的很多,其中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有三首古詩——《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引導學生探索“愛國”主題或寫到“愛國”行為的古詩詞,從一篇拓展到多篇,就是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同樣是愛國,《示兒》中,詩人陸游至死都不忘記要收復失地?!额}臨安邸》中,詩人林升則是從熱鬧的場面寫起,不作謾罵之語,諷喻當朝的政府不作為?!都汉ルs詩》中,詩人龔自珍批判封建統(tǒng)治的腐朽,呼喚改革的風雷。三位詩人從不同的角度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愛國情懷。教師還可以將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杜牧的《泊秦淮》、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做成一個古詩詞主題單元課程,學生通過吟誦品讀,心中流淌濃濃的愛國情懷。
再如,描寫“四時景物”的古詩文很多,詩人在詩詞中巧妙地運用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手法,教師可以將此類寫法的古詩文做成單元主題課程。如將王維的《山居秋暝》、張繼的《楓橋夜泊》、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整合到一起,再拓展閱讀王維的《鳥鳴澗》、劉方平的《月夜》、志南的《絕句》等,誦讀之間,學生既能感受四時景物的變化,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又能生出幾許人生感慨。
教師應積極發(fā)揮構建單元主題學習框架的能力,每學期精心選擇兩三個有關古詩文的主題單元,透過古詩品悟作者的寫作技巧,感悟詩情,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古詩文,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文。
二、多維度學習探索古詩文的深度
有了單元主題學習的框架,教師要依據(jù)單元學習主題、單元學習目標,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積極地探究實踐,合理組織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課堂活動,如一些巧妙的提問、多元的活動等,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讓古詩文的學習真正發(fā)生。
(一)比較品味法
“愛國”單元主題的三首古詩,雖然主題相同,但是在愛國的方式方法和語言表達上卻有所不同。在吟誦古詩、理解詩意后,筆者問了兩個問題:這三首古詩中,哪一句話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愛國情懷?詩人抒發(fā)愛國情懷的方式有何不同?學生多層次、多方式吟誦過后,分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找出關鍵的語句,品味詩人的情感。
《示兒》中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句子,詩人即使去世,也很想知道祖國統(tǒng)一的好消息。詩人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祖國是否能統(tǒng)一,可見詩人的愛國情深?!额}臨安邸》中有“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的淫靡之風。詩人用“杭州”與北宋都城“汴州”對照,抒發(fā)詩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己亥雜詩》中有“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他期待著杰出人物的涌現(xiàn),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陰霾。
(二)手法品評法
同樣是“送別主題”的古詩,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詩人直抒胸臆,表現(xiàn)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無所不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有“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詩人借景抒情,通過寫綠意盎然的春草來表達離別之情。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有“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柳”和“留”諧音,表達詩人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教師通過品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諧音等不同的寫法對于詩人情感的表達效果,理解詩人寄存在詩中的思想,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感受幾種寫作手法的不同表達效果,在比較品評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這樣一個理解詩的過程,形式和方法是多樣的,學生的思維是多維、綜合的。教師利用古詩文的語言文字、傳統(tǒng)文化等豐富的教育因素,引導學生將這些詩句聯(lián)系起來,感受古詩文學習的發(fā)散性、趣味性,是一次次深度學習的探索之旅!
三、鼓勵古詩文的遷移和運用創(chuàng)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睆哪撤N程度上講,學習古詩文不能僅僅停留在吟誦詩文、理解詩意、領悟詩情的層面,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遷移和運用創(chuàng)作上加以突破?;蚍聦懀蛎}填寫,也可以嘗試編寫劇本……教師可選擇適合自己教學和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的方式方法。
(一)編寫劇本
高年級學生按照自己對古詩文的理解,選取最感興趣的題材、最能表現(xiàn)美好理想的故事來架構劇本,或對古詩文進行改編,寫成劇本。探討古詩文劇本的創(chuàng)作以及修改,對學生審美、理解古詩文的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幫助。選擇有改編價值的、有故事情節(jié)的古詩文,把握古詩文的精髓。
《塞下曲·月黑雁飛高》是唐代詩人盧綸以漢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體詩:“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比?0字,意境生動,有幽深的環(huán)境、曲折的情節(jié),更有鮮活的人物。筆者以問題啟迪學生想象創(chuàng)作:月黑風高的雪夜,單于如何遁逃?中原士兵是否繼續(xù)追單于?學生興致盎然,發(fā)揮想象,合理擴展情節(jié)或者細節(jié),添加一些人物,自由創(chuàng)編教育戲劇劇本。
學生創(chuàng)編的劇本,通過適當擴展情節(jié),細致入微地刻畫單于的心理,生動再現(xiàn)將軍與士兵的對話,并能借助于環(huán)境描寫烘托戰(zhàn)爭緊張凝練的氣氛。劇本創(chuàng)作實踐,展示了學生對于戰(zhàn)爭獨特的理解和感悟,更呈現(xiàn)出學生獨到的構思與出色的言語表現(xiàn)力。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創(chuàng)編和演繹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使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提升,深度學習古詩文。
(二)改寫原文
小古文《楊氏之子》中,孔君平拜訪楊氏,指著楊梅對楊氏子說:“此是君家果。”這是你家的果。孔先生和孩子開個玩笑,楊梅哪能就是楊氏家的果呢?楊氏子反應機敏,語言幽默,立即回應:“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睕]有聽說孔雀就是孔叔叔家的鳥兒啊。楊氏子的回答,巧妙地回應了孔雀不是孔叔叔家的鳥兒,那么楊梅也不是楊氏家的水果。筆者引導學生把小古文改一改,如果今天不是孔君平來拜訪其父,換成李君平、梅君平、柳君平呢?學生這時學著楊氏子的樣子來回答:“未聞李子是夫子家果?!薄拔绰劽坊ㄊ欠蜃蛹一ā!薄拔绰劻鴺涫欠蜃蛹覙??!薄瓕W生在改寫的過程中學會體會人物語言的幽默,進一步深度學習,理解小古文的內涵與深意。
深度教學要有技術、有方法、有手段,更要能觸及學生的心靈。教師要想辦法,從多個角度整合單元,在教學古詩文的過程中巧妙地提問,給學生搭設支架,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進階發(fā)展,從而使學生把“心”放在學習古詩文上,進而真正地進行古詩文的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月霞,郭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2]李竹平.讓兒童真正領略古詩詞的魅力[J].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案),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