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書刊版式設計中,虛空間是版面布局重要的構成要素,對提高書刊版式趣味性有重要的意義,但在書刊版式設計中經(jīng)常被忽略。書刊版式設計中虛空間的趣味表現(xiàn),趣味設計原則,以及趣味審美內(nèi)涵,對拓展書刊版式設計思路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書刊版式設計;虛空間;趣味性
一、書刊版式設計中的虛空間概述
書刊版式設計中的虛空間是指實體要素文字、圖像、色彩、裝飾元素以外的空白空間。具體表現(xiàn)在字間距、行間距、段間距、欄間距中的空白空間,還表現(xiàn)在版面構成實體要素之外的背景空間。它常以留白方式出現(xiàn),但不局限于留白,也可表現(xiàn)為帶有顏色的開放式空間。虛空間版面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以虛實相生、無中生有、少即是多、計白當黑的哲學和美學理論為依據(jù),成為設計師增強書刊版面趣味性的重要手段。
傳統(tǒng)的的書刊版式設計中的虛空間是實體要素設計之外,無心留下的空白區(qū)域,后來發(fā)展成有意留下的較大空白區(qū)域,體現(xiàn)在天頭、地腳、訂口、切口處的空間,目的是以實用為主,便于書寫筆記或是翻閱觀看等,并沒有將虛空間對書刊版面的審美性發(fā)揮出來。隨著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逐漸帶動審美追求的提高,對書籍版式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有助于流暢地閱讀,更要使人在閱讀中感受到輕松愉悅,這就需要設計師在書刊版面中增強趣味性。而虛空間在書刊版面中即可以引導視線,增加停頓,放緩視覺節(jié)奏,對增強書刊版面趣味性和愉悅感有重要的作用。
二、書刊版式設計中虛空間的趣味表現(xiàn)性
虛空間布局的分散性是其最常見的特性,在書刊版面中表現(xiàn)為面積不聚攏,形狀不規(guī)則的分布狀況。這種特性主要是由書刊版面中主要構成要素文字、圖像、裝飾性要素,安排布局后形成的,一般在常規(guī)版面和自由版面的背景中均有體現(xiàn),具有偶發(fā)性和隨意性。在常規(guī)版面設計中,空白被文本、段落、章節(jié)題、圖片所打亂,成散狀分布,并且無規(guī)則可循,只是單純的主體要素安排后的剩余空間。而現(xiàn)代的書刊版式設計,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在功能性實現(xiàn)的基礎上更注重版面的美感。設計師們?yōu)榱俗非筇厥獾陌婷嫘Ч_始有意利用虛空間在版面中的分散性,抓住其具有偶發(fā)性和隨意性的特點,并以此為創(chuàng)意點來設計書刊的版面,利用虛實的巧妙結合,將文字進行適度的排式變化,有意模仿自然狀態(tài)下具有偶然性和隨意性的書寫軌跡。這種夸張了的文本編排,形成了與文本性質相對應的疏密不一的留白空間,在視覺效果上可呈現(xiàn)出猶如夜晚繁星閃爍的律動感。這樣的版面設計打破了常規(guī)思維,擺脫了標準的文字版面機械的、塊狀的形態(tài)特征,營造了輕松活潑的情感氛圍,使靜態(tài)書刊版面呈現(xiàn)出動態(tài)視覺效果。
對稱性是虛空間在書刊版式呈現(xiàn)趣味感的另一表現(xiàn)。從美學上講,對稱具有形式美規(guī)律及其法則靜態(tài)意義上的核心地位。書刊版面中的虛空間表現(xiàn)出的對稱性,是指其在體積結構上具有相對稱的特性。這種特性在版面中具體表現(xiàn)在形態(tài)上的對應,性質上的一致,結構上的重復,常見于跨頁版面中。這種對稱的版面秩序符合人類最基本的審美習慣,在視覺上,形成鮮明的視覺秩序,因而往往能為書籍帶來清晰和工整的版面感受,而這種版面感受通常是和傳統(tǒng)的、唯美的視覺心理直接對應的。臺灣雜志《漢聲》,是臺灣地區(qū)報道中國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主題期刊,每一期的主題和內(nèi)容在插圖、字體、裝飾等視覺元素上都有一定的差異,但基本的版面結構總是對稱的,虛空間也是對稱的,造成的視覺秩序也是對稱的。虛空間的對稱性在版面中隨處可見,一般呈現(xiàn)出形態(tài)、性質、結構上對稱的布局,不僅僅跨頁版面如此,其單頁版面也能找到對稱帶來的平衡與穩(wěn)定感。在版面中圖像以去底形式表現(xiàn),脫離了四邊的呆板樣式,虛空間作為開放式背景與之融合,打破了等距模式,使整個版面顯得自由生動,開闊明朗,給人以整體規(guī)整,細看靈動,又帶有清新的感覺。
圖底關系的對比性是虛空間趣味性表現(xiàn)的又一方式。在書刊的版面中,虛空間與各個要素之間都存在相互映襯與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把版面當成一幅畫來看,這就是圖與底的關系。在書刊中任何一個版面都是由圖與底構成的,所占面積較大的開放性的圖形我們稱之為“底”,具有閉合性面積相對較小的圖形稱之為“圖”。版面中的主體要素,如文字、圖像等裝飾性元素充當?shù)木褪恰皥D”,相應的虛空間就是“底”。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圖形就其特征而言是有賴于背景的,圖形出現(xiàn)在背景之上。背景起著一定的格局作用,由于圖形懸浮于其中,因此格局決定了圖形。”[1]虛空間作為背景出現(xiàn),與諸實體要素之間相互映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相融相生的關系,但是它們又有各自獨立的輪廓,經(jīng)常在版面中形成鮮明的對比,目的是為了突出主體部分的本質,形成鮮明的視覺形象,以緩解視覺疲勞,帶來視覺情感的愉悅。在書刊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大面積出現(xiàn)的虛空間背景和少量的文字圖像,從空間面積上進行對比,用大面積的虛空間襯托簡潔的圖文信息,以此達到信息的有效傳遞。在期刊雜志中,設計師也經(jīng)常從“圖”“底”的顏色入手,將其設計成互補色,增強視覺吸引力和趣味性。
三、書刊版式設計中虛空間的趣味設計原則
(一)虛實相生,增強對比
虛與實是中國美學一對重要概念。老子認為:“宇宙萬物也是無和有,虛和實的統(tǒng)一。有了這種統(tǒng)一,天地萬物才能流動、運化、才能生生不息”[2]。虛實結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書刊版式中的虛空體現(xiàn)虛,而虛表現(xiàn)實,實又存虛,二者相融相生。只有“無”和“有”融合為一體,才能使版面在某種程度上得到升華。有效的版面率固然重要,但是觀者的閱讀情緒決定信息的吸收率,如果版面中每個要素都去強調,每個部分都要突出,這樣就沒了視覺的重點,不能達到版面構成的最終目標。因此應加強虛實關系的對比,根據(jù)版面內(nèi)容和主題著重表現(xiàn)想要突出的圖像或文字,有節(jié)奏地安排版面的黑、白、灰關系。以實為實,形象只能具備內(nèi)容的意義,缺少了美的趣味,不能打動人心;以虛為虛,思維無法依托,則是完全的虛無。在版面設計中做到不以實為實,而以實為虛;不以虛為虛,而以虛為實,巧妙地將虛實互相滲透、轉換,版面方可呈現(xiàn)層次鮮明、意味無窮的視覺效果。
(二)氣韻生動,營造秩序
氣韻生動是謝赫六法中的其中一法,基于這種傳統(tǒng)的審美理論,書刊版面中的虛空間并不是一無所有,它客觀存在于紙上, 充斥著無限生命精神的律動,就是可以看見和感知的生命的運動。這種氣不僅表現(xiàn)在具體的物象上,而且表現(xiàn)于象外的虛空,沒有虛空就談不上氣韻生動。在現(xiàn)代書刊版式設計中,有必要考慮字與字的縫隙,行與行的間隔,文本與圖片的距離,天頭和地腳的大小,不同形式、形狀、大小的虛空間直接影響整體書刊的風格與生命活力。要做到氣韻生動就要有效地利用虛空間,設計師須要按照邏輯,通過對不同形狀、大小的虛空間的合理布局來構建視覺秩序,使版面看起來富而不亂,松而不散。
(三)計白當黑,取舍得當
“計白當黑”在水墨畫中一般來說有形的東西都是用筆墨來畫的,也就是各種程度的“黑”。換句話說,黑的也就是有形的,是筆墨畫到之處?!坝嫲住?,就是說要讓虛空做到有形,起到造型的效果,也要像是筆墨畫到地方一樣,并提醒和要求人們把白和黑看得一樣重要?,F(xiàn)代的書刊版式設計也應如此,將虛空部分與實體要素等同看待,打破虛空被看作是剩余部分,而不去認真對待的作法。不僅如此,甚至可以試圖從白的角度考慮黑,從無的角度安排有,通過計白當黑的方法對版面進行整體構思和布局。因為只考慮黑或白都不能構成版面,黑白失調也不是好的版面。設計師應該運用計白當黑的思維,合理安排詳略,做到取舍得當,才能創(chuàng)造整體和諧的版面。
四、書刊版式設計中虛空間的趣味審美內(nèi)涵
書刊版式設計能夠借鑒傳統(tǒng)美學虛實理論,在有限的空間蘊含無限的審美趣味。在書刊版面設計中根據(jù)書刊的不同種類,巧妙地安排和布局虛空間,并作用于實體要素而產(chǎn)生特殊的視覺感知。如2013年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稱號的《空度》,虛空間是畫面中遠處的天,平靜的水,在虛無縹緲中仿佛能感受到小船緩慢地滑動,蘆葦隨風輕輕飄揚,時而滑動在眼前,時而消散在遠處的空濛中,令人沉浸在虛幻的真實中,感受悠遠空靈的意境美。日本設計師杉浦康平的作品《疾風迅雷》,虛空間肆意流淌在文字間與段落間,時而密集時而松散,時而平緩時而跌宕,視覺在高與低中穿梭往返而絕不疲憊,反而像是在欣賞一曲交響樂,情緒激昂又精神抖擻。虛空的趣味是在有限的版面中感受無限的精神律動和意在畫外的想象。
參考文獻:
[1]考夫卡.格式塔心里學原理[M].黎煒,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52.
[2]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9.
作者簡介:張媛園,碩士,櫻桃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