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成
摘 要:游戲符合兒童的天性,所以游戲化教學在小學多學科的教學中非常普及,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音樂本身就是一門輕松、愉悅又充滿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音樂游戲,既符合學科特點,同時又能滿足兒童的學習需求。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音樂游戲;運用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大力提倡,原本被老師、學生和家長忽略的學科如今也備受重視,小學音樂便是其中之一。盡管與以往相比,音樂學科的教學方式有了極大的改善,學生的藝術審美品位也在不斷提升,但由于音樂是一門與天賦有很大關系的學科,一些不具備音樂天賦或者天賦較差的學生,很難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音樂,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淡漠。這就需要老師采用更加有效、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彌補學生“天賦”方面的欠缺,爭取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體驗藝術的魅力,促進身心的全面發(fā)展,而音樂游戲的加入,為實現(xiàn)這一切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排排隊”游戲的運用
在對一二年級的學生進行啟蒙教育中常用到“排排隊”游戲,該游戲的特點是難度小、重復性高,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與性格特點。課堂教學前,老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班級中用彩色膠帶粘貼出一模一樣的三條小路,每條路又被劃分為若干個小方塊。游戲開始前,老師還要教唱“do re mi fa sol la si”與對應的簡譜。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樂譜知識后,把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小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do re mi fa sol la si”這些音符的簡譜,選擇任何一個樂譜,向三個小組中第一排的學生提問,如果該生回答正確,則可以排到本組的最后一排,然后第二排的學生接替剛才回答問題學生的位置,并朝前走一個方塊。如果回答錯誤,那么該生仍然排到最后,但其他學生保持原位不動。哪個小組最先走到講臺下面,即為獲勝的隊伍。如果學生退回最后一個方塊,但是回答錯誤,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學生站到最后一排,排在第二位的學生保持不動,直至回答正確才能向前移動一個方塊。
“排排隊”游戲非常適合低齡兒童,但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就會顯得趣味性不足,而且該游戲在基礎音樂知識教學中比較適用,放在其他教學內(nèi)容中并不是十分合適,所以應用范圍較窄。
二、通過音樂游戲提高學生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能力
音樂是一門藝術性非常強的學科,而幾乎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源自生活,所以,音樂學科同樣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都可以成為音樂素材,比如雷聲的轟鳴聲、鳥語蟬鳴聲、雨聲、風聲……老師都可以把它們用游戲的形式引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模仿和創(chuàng)造音樂,在學生了解了不同聲音的特點后,再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形容這些聲音,從而加強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在《森林狂想曲》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就可以將各種各樣自然界的聲音當作游戲素材,一邊播放《森林狂想曲》,一邊為學生講述發(fā)生在森林中的趣事,讓學生閉上眼睛專注地聆聽,用心感受腹斑蛙、飛鼠、樹蟾、山羌、雉雞、褐鷹梟等動物和提琴、吉他以及笛子等各種樂器共同演奏的森林之歌,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和理解,創(chuàng)作發(fā)生在森林里的故事,鼓勵學生模仿森林中各種小動物的聲音,既加強了學生對教學主題、音樂特色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除此之外,在練習高音的過程中,也可以加入游戲。老師挑選八名學生,分為內(nèi)圈和外圈,按照1A、1B的順序類推,學生面對面站立,老師給出間奏提示,兩兩一對的游戲搭檔踩著節(jié)奏踏步走,老師彈“l(fā)a”的音時,學生為游戲搭檔戴帽子,彈“mi”時,學生兩手叉腰,彈“sol”時,學生輕輕揉捏游戲搭檔的鼻子。然后老師再彈間奏四拍,內(nèi)圈和外圈的學生都朝右邁出兩步,重新組合游戲搭檔,按照上述的游戲規(guī)則做動作。通過腰部、鼻子、帽子位置的高低,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高音,在不斷的接力重復中訓練對高音的辨識能力。
三、在音樂教學中應用歌曲對唱和改編游戲
這種類型的游戲主要適合在五六年級的學生中開展,因為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改編歌曲和歌曲對唱的能力,樂理知識比較完善,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識字量也基本上可以滿足歌曲改編的需要。這種音樂游戲主要可以采取兩種方式進行。第一種是針對比較流行的歌曲進行改編,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歌詞改編方式,只要不用于牟利,是不存在侵權(quán)問題的。所以,老師可以選擇已經(jīng)學過的歌曲旋律讓學生創(chuàng)作歌詞,對填詞風格不做任何要求,完全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和創(chuàng)作,既可以寫嚴肅的歌詞,也可以創(chuàng)作風趣詼諧的歌詞。最后用匿名投票的方式挑選填詞最受歡迎的學生。填詞游戲為學生提供了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自由創(chuàng)作能力。第二種是老師選擇一個旋律,把學生分為兩組進行對唱。老師定一個基本調(diào),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其中一組學生發(fā)問,另一組學生回答。只要不嚴重跑調(diào)便可,對唱游戲主要鍛煉的是學生的應變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和樂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入了學生所學的多學科知識,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游戲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一種娛樂形式,游戲與音樂教學的相互結(jié)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加深了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是打造高效音樂課堂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孫倏瀾.在游戲化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技能的策略探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8):49-50.
[2]張璇.妙趣橫生其樂融融:談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施[J].新課程(小學),2019(8):84.
[3]戴榕馨.探討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魅力中國,2019(17):19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