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利
(河南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 河南鄭州 450000)
為探索不同播期對大豆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在2019年河南省永城市新橋春光家庭農場進行不同播期田間試驗,以期更好的提高大豆產量,為生產實際提供參考。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田為砂姜黑土,地勢平整、肥力較好、排灌方便、地力一致。前茬作物小麥,單產630kg/667m2。大豆品種為商豆1310,播前采用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30mL/瓶)+4.23%甲霜靈·種菌唑懸浮種衣劑(50mL/瓶)統(tǒng)一進行種子包衣,每套拌豆種15kg;免耕覆秸精量種肥同播,行距35cm,播種量3.5kg/667m2,底施大豆螯合肥10kg;與大田采取同一管理措施。苗期用10%精喹禾靈+25%氟磺胺草醚50g/667m2+四氯蟲酰胺35mL/667m2統(tǒng)一除草防治青蟲;7 月26 日和8 月4日采用6%氨基寡糖素·鏈蛋白可濕性粉劑20g/667m2+25%噻蟲嗪·呋蟲胺水分散粒劑+1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50g/667m2預防青蟲和大豆癥青;每次打藥均加入0.01%蕓苔素內酯10mL/667m2,以提高防效和葉面補充養(yǎng)分;8月10日人工統(tǒng)一拔除大草;10月2日統(tǒng)一收獲。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4 個播期,分別于6 月10 日、6 月15日、6月25日、6月30日播種,不設重復,每個處理12行,計133.4m2。
1.3 試驗調查
1.3.1 觀察記載每個播期大豆出苗與生長情況。
1.3.2 測產調查
收獲前,每個區(qū)均采取三點取樣法:每點取2行,每行數(shù)51 株,測量計算平均株距;測量11 行行長,求平均行距;每點連續(xù)取12 株,調查總粒數(shù),求平均單株粒數(shù);同時結合室內考種,記載株高、節(jié)數(shù)、莢數(shù)等,烘干后,取500粒稱百粒重。
計算校正產量:
校正產量=株數(shù)×每株粒數(shù)×百粒重/100×0.85
2.1 田間生長情況調查
今年6-9 月份雨水偏多,播種時墑情足,從田間觀察看:各處理出苗都比較好,無明顯缺苗斷壟現(xiàn)象。從田間調查密度來看,除6月15日播種處理密度較低外,其它處理相差不大。
開花期、成熟期方面,6 月10 日、6 月15 日二個播期,大豆開花(7 月25 日)、成熟早(9 月25日),田間差異不明顯;和6 月25 日、6 月30 日播種大豆相比,開花期提前3d-5d,成熟期早5d-7d。
表1 大豆不同播期對產量的影響
2.2 各處理大豆的產量、株高、百粒重比較
不同播期對大豆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詳見表1。由表1可知:隨播期推遲依次降低,具體為:
株高:6 月10 日、6 月15 日、6 月25 日播種對應株高86.42cm、85.86cm、85.83cm比6月30號株高78.4cm,對應分別偏高8.02cm、7.46cm、7.43cm。
百粒重:6 月10 日、6 月15 日、6 月25 日播種對應百粒重分別為15.77g、15.67g、15.31g,分別較6 月30 日 百 粒 重15.05g 增 加0.72g、0.62g 和0.26g。
產量:6月10日、6月15日、6月25日播種,每667m2校 正 產 量 分 別 為288.44kg、277.49kg、272.84kg,較6 月30 日播種產量222.84kg 分別增加65.60kg、54.65kg 和50.00kg,增產率對應分別為29.44%、24.52%和22.44%。
3.1 從今年大豆播期試驗來看:不同播期對大豆百粒重和產量影響較大,以6 月10-15 日適期早播田間綜合表現(xiàn)和產量較好,二者之間差異不明顯;其次是6 月25 日,但熟期偏晚(9 月30日);以6 月30 日播種表現(xiàn)最差:開花成熟晚(10月2日),植株低、粒數(shù)少、粒重輕,產量低,較前三個播期每667m2均減產50kg以上。
3.2大豆播期過晚時,生育期短,田間生長量不足,株高、粒數(shù)和粒重明顯降低,不利于高產的形成。
3.3今年9月中下旬較常年氣溫偏高,雨水偏少,大豆后期病害輕,鼓粒時間長,利于提高粒重。反之氣溫偏低年份,播期過晚會導致大豆提前停止發(fā)育,粒重更低,產量更差。
3.4目前優(yōu)質高產大豆生育期100d-105d,根據(jù)今年播期試驗結果和歷年實踐證明:適期早播利于大豆高產,最佳播期為6月上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