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揚州地區(qū)出土漢樽

      2020-12-21 03:20:35劉松林周赟
      大眾考古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器身云氣神獸

      劉松林 周赟

      樽,有異于尊、奩、卮,為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日常實用酒器,盛行于漢晉,形制有盆形、筒形及球形三類,胎骨有銅、陶及漆木之分。一般漢樽蓋頂銜環(huán),環(huán)周飾對稱的鳥形或環(huán)形鈕,器腹飾兩對稱的鋪首銜環(huán)耳,底部飾三熊足或三蹄足。

      “奩”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竹部》:“奩,鏡奩也。從竹,斂聲?!眾Y亦稱“檢”,是一種竹木的小型容器,主要存放梳妝器物,如鏡、梳、篦及面部化妝品,發(fā)于戰(zhàn)國楚,盛行于漢,其形制較低矮,以圓形為主,間以橢圓形、方形、長方形、馬蹄形,平底。

      卮為飲酒器,戰(zhàn)國時開始出現(xiàn),漢代流行開來。許慎在《說文解字·卮部》中解釋:“卮,圜器也?!苯Y(jié)合考古發(fā)掘與古代文獻考證,卮的形制應(yīng)為筒體、平底,下部或有三足(少數(shù)無足),體積遠小于樽,重要的是其腹部側(cè)面飾一鋬或環(huán)耳。

      從樽、尊、奩形制的差異來看,揚州地區(qū)出土的漢樽并不多,且多集中于等級較高的墓葬內(nèi)。共出土樽21件,其中銅樽4件、漆樽11件、陶樽6件,漆、銅樽流行于上層階級,擁有者上至諸侯王、下至普通貴族,部分陶樽的所有者為平民階層。

      形制

      樽,按質(zhì)地不同分為銅樽、漆樽、陶樽,其中漆樽為多,銅樽次之,陶樽最少;按身形制不同分為筒形樽(20件)與球形樽(1件),未見盆形樽;按足形制不同分為熊形足樽(10件)、人形足樽(1件)、蹄形足樽(10件)。

      銅樽

      揚州地區(qū)出土的4件銅樽均為筒形,蓋面偏隆,腹中部兩側(cè)飾鋪首銜環(huán)耳。依足形制不同又可細分為熊形足3件、蹄形足1件。

      邗江楊壽寶女墩新莽墓出土熊形足銅樽,蓋面飾六道凸弦紋,弦紋間飾鏨刻云紋。頂部立一只昂首展翅飛鳥,圍繞飛鳥飾三對稱的鳳鳥鈕。器身直腹,平底,三矮熊形足。熊作并足直立狀,抬首瞪目側(cè)視,肩扛器身,前足一托頸,另一足搭于肩部。器身外壁口沿、中腹、底邊各飾凹弦紋一組,間隔成上、下兩周紋飾帶,飾鏨刻云紋,以三角形紋作邊。全器鎏金,大部脫落。蓋邊緣及器身下緣,各陰刻隸書“中官”二字。

      儀征新集螃蟹地M7出土熊形足銅樽缺蓋,器身直口直腹,腹中部飾一寬箍紋,平底,下有三熊形足,熊作蹲伏狀,陰刻眼睛、胡須、嘴巴等。

      邗江平山荷葉張莊M1出土熊形足銅樽,蓋頂飾半環(huán)鈕銜環(huán),并鏨刻柿蒂紋鈕座,間飾四對稱的鹿、鳳、虎等神獸紋,神獸紋外堆貼一周寬箍紋、凸棱及三對稱乳丁紋。器身直口,直腹,腹中部飾一寬箍紋,平底,底部飾三熊形足。熊作蹲伏狀,陰刻眼睛、嘴、鼻等,前足搭于后足上,兩眼圓瞪,雙耳后豎,呈負重狀。樽內(nèi)底涂一層朱砂。

      揚州市郊新莽墓M5出土蹄形足銅樽,直口,直腹,平底,底部飾三獸面蹄形足,器身上、中、下三處各飾一道寬棱帶。

      漆樽

      11件漆樽亦有熊形足和蹄形足之分,此外還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人形足漆樽。熊形足漆樽器身為筒形,有帶蓋與無蓋之分。盱眙大云山西漢江都王陵M1出土漆樽,夾纻胎,圓拱形蓋,蓋頂正面以兩圈鎏金銀扣和兩道出筋隔出三圈紋飾,頂心貼飾圓形銀扣,四邊朱繪神獸云氣紋,其外嵌四組鏤空白描神獸紋銀飾片。兩圈鎏金銀扣均刻飾云氣紋。三圈紋飾朱繪云雷幾何紋或云氣紋,并間隔填嵌動物神獸紋飾片。器身腹中部兩側(cè)飾鎏金銅鋪首銜環(huán)耳,平底,底飾三鎏金銅熊形足。熊后足并立,前足搭于后足膝蓋處,雙眼前視,呈負重狀。器身外壁髹黑漆,口沿及底部飾云氣紋鎏金銀扣,并飾五圈紋飾帶,第一、五圈填嵌三角形鏤空神獸動物紋,第二、四圈朱繪云雷幾何紋,第三圈填嵌鎏金銀扣飾。M10也出土一件類似品,但殘損嚴重,僅存器底,近底處飾三熊形足。熊一足盤膝,一手上舉,形態(tài)憨厚可愛,通體鎏銀。器身內(nèi)外均髹黑漆,通體素面。

      盱眙東陽新莽墓M30出土熊形足漆樽腹中部兩側(cè)飾銅鋪首銜環(huán)耳,平底,底飾三熊形足。器身內(nèi)外通體髹黑漆,外壁口沿及近底部均朱繪四道弦紋,夾飾朱繪云氣紋。腹中部朱繪弦紋六道,夾飾朱繪云氣紋。

      揚州小楊莊墓地M28出土的漆樽稍有不同,為薄木胎,內(nèi)髹紅漆。蓋面偏隆,蓋頂立飾四對稱銅鳳鳥。器身外鑲五道銅箍,箍間貼飾玳瑁云氣紋。直口,直腹,腹中部兩側(cè)飾銅鋪首銜環(huán)耳,平底,底部飾三銅熊形足。熊雙足并立,雙目圓瞪,呈負重狀。

      人形足漆樽見于江都王陵M1,夾纻胎。蓋面偏隆,蓋頂正面通體髹黑漆,以三道出筋隔出三圈紋飾,頂心貼飾柿蒂紋銀扣。第一圈針刻六道弦紋,第一、二與五、六道弦紋間分別夾飾梳齒紋,第三、四弦紋間飾篦紋與菱形填線紋,第二圈素面,第三圈紋飾與第一圈相同。蓋外壁髹黑漆,飾六道弦紋,第一、二與五、六道弦紋間分別夾飾篦紋與朱漆點紋。蓋內(nèi)髹朱漆。器身外壁髹黑漆,口部紋飾與蓋外壁同,內(nèi)壁髹朱漆,近底部飾一圈銀扣,并飾三鎏銀銅人形足。人呈蹲坐形,一足前伸,另一足后撐,雙手托舉器身,肩部搭于器身之下,呈負重狀。

      蹄形足漆樽器身筒形,有帶蓋與無蓋之分。盱眙東陽新莽墓M30出土筒形漆樽蓋與器身底部均為木胎,器壁為夾纻胎。拱形蓋,內(nèi)外髹黑漆,頂面飾凸棱三道,頂心飾一鎏金銅環(huán),外飾三對稱的鎏金銅鳳首。器身口沿兩側(cè)飾鎏金銅鋪首銜環(huán)耳,底飾三鎏金銅獸蹄足。外壁髹黑漆,上下各飾朱繪弦紋四道,其間夾飾朱繪勾連云紋,外壁中部殘損嚴重,尚可見鳳鳥棲樹題材。

      揚州胡場漢墓M1頭廂內(nèi)出土的漆樽,蓋面以三道出筋隔成四圈紋飾,由外向內(nèi),第一、三圈朱繪菱形幾何紋,第二、四圈彩繪流云紋并間飾鳥獸。頂部鑲嵌柿蒂形銅飾。器身直口,直腹,腹部兩側(cè)飾銅鋪首銜環(huán)耳,平底,底部飾三彩繪獸面蹄形足。外壁紋飾分上下三段,口、底紋飾為朱繪菱形幾何紋,腹部彩繪流云紋,間飾鳥獸,有龍、虎、鹿、狐、狼、雁、小鳥等。1997年發(fā)掘時在M17內(nèi)也發(fā)現(xiàn)有一件,底部飾三獸面蹄形足。外髹深褐漆,以朱漆繪紋飾,并以淺褐漆勾填??谘丶敖滋幉世L幾何紋,腹部彩繪大幅連續(xù)流云紋,間繪一昂首露齒、蹲坐欲撲狀的翼虎。內(nèi)髹朱漆,褐漆繪幾何紋與云氣紋。

      安徽天長漢墓M19出土漆樽,木胎,蓋面隆起,髹褐漆。頂心繪柿蒂紋,外飾云氣紋、點狀紋及草葉紋,紋飾以雙弦線間隔。器身直口、直腹,平底,底部飾三獸面蹄形足。外壁髹褐漆,上、下各朱繪一周草葉紋,中間飾云氣紋,以雙弦線相隔。蓋與器身內(nèi)壁均髹朱漆,內(nèi)頂、底以褐漆為地,朱繪云氣紋。

      揚州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球形器身漆樽出土于小楊莊墓地M28,厚木胎。平頂蓋,蓋沿飾一周紅彩弦線及三角折線紋。器身球形,溜肩,球腹,圜底,底部飾三蹄形足。外通體髹黑漆,上、下以三道重弦紋為界,分別朱繪云龍紋、幾何勾連云紋及三角折線紋,足面飾朱繪獸面紋。

      陶樽

      6件陶樽按質(zhì)地不同分為釉陶樽及灰紅陶樽。蜀岡西陳莊墓地M69出土了一件熊形足釉陶樽,青灰胎,胎質(zhì)致密、堅硬,火候高,工藝與原始青瓷無異。腹中部兩側(cè)飾圓環(huán)耳及一圈弦紋,內(nèi)壁有明顯的輪痕,平底,底飾三熊形足。熊雙足并立,身體前傾,極其抽象。東陽小云山M1出土2件蹄形足釉陶樽,形制相同,灰紅胎,施青綠釉。腹部兩側(cè)飾扁環(huán)耳,底部飾三矮蹄足。蓋、腹均飾折線紋、水波紋、弦紋。

      2件熊形足灰紅陶樽的熊雙足并立,身向前傾,呈負重狀,抽象簡練。其中邗江甘泉勝利東漢墓M1出土的熊形足灰紅陶樽腹中部兩側(cè)飾獸面鋪首銜環(huán)耳,平底,底部飾三熊形足,口沿及近底部飾一圈凸弦紋,出土?xí)r內(nèi)置耳杯14件、洗1件、勺2件。此外安徽天長漢墓M27還出土了一件蹄形足灰紅陶樽,足面刻劃獸面紋。

      由于漢樽上未發(fā)現(xiàn)紀年銘文,我們從相應(yīng)的墓葬年代進行推定,其年代可定為西漢早中期至東漢中期,其中漆樽年代處于西漢早中期至新莽時期,陶樽處于西漢早中期至東漢中期,銅樽年代集中于新莽時期。

      相關(guān)問題

      演變規(guī)律

      商周時期青銅文化最為興盛,秦漢時青銅文化漸退,表現(xiàn)在器物工藝方面,即銅胎漸薄,紋飾趨于簡練、流暢,器類亦相對減少,取而代之是先進的漆器文化。揚州地區(qū)出土的漢樽從裝飾方面來看,漆樽最為豪華,其中6件仿銅樽,均圓筒形器身,腹中部兩側(cè)飾鋪首銜環(huán)耳,還有飾鎏金銀扣、玳瑁云氣紋、多彩繪云氣紋及柿蒂紋等,并間飾大量神獸紋,底飾三熊形足或蹄形足,有的蓋面飾立鳳鳥。

      銅樽次之,紋飾較為流暢、簡練,飾鎏金銀、鏨刻云紋及神獸紋,無商周時期繁復(fù)的神秘驚恐饕餮紋、云雷紋,少數(shù)銅樽口沿及底鏨刻“中官”二字,銅胎相對商周時期亦較單薄,為日常生活所用酒具。陶樽規(guī)格最次,僅1件仿銅樽,除足、耳部余大多素面。

      文化因素

      楚文化因素 21件漢樽中熊形足占比約50%,應(yīng)與楚文化因素有關(guān)。楚王的名號,大多冠以熊字,自穴熊至考烈王熊元止,共46代君王,以熊為名的有29位。東周和西漢時期,揚州地區(qū)受楚風東漸影響,無論是漢墓形制還是隨葬品特征,均表現(xiàn)出較多的楚文化因素。

      李新《漢畫像中熊圖像研究》一文中提到“漢畫像中熊圖像的象征意義共有三大類:神性、巫性及獸性,神性象征又分為三小類:仙界使者、持槌雷神、司藥統(tǒng)領(lǐng)?!毙苄巫愕男蜗髴?yīng)屬于司藥統(tǒng)領(lǐng)類,其專管天上神藥,凡人得神藥一粒難求,故漢人將司藥統(tǒng)領(lǐng)的神熊“拉到人間”,作為各種糧食與酒水器皿的器足,滿足長生不死、飛天升仙的心理期待。揚州地區(qū)漢樽多出土于墓葬內(nèi)廂室、器物陪葬坑、回廊等處,為“廚、廄之屬”,是盛裝“瓊漿玉露”(酒水)之器,供墓主人享用并得道成仙。

      邗江平山荷葉張莊漢墓M1出土銅樽內(nèi)底涂一層朱砂,朱砂即丹砂,是戰(zhàn)國時期方仙道認為的長生不老之藥。葛洪《抱樸子·金丹》云:“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成丹砂,其去草木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神仙獨見此理矣?!便~樽內(nèi)隨葬朱砂,即是墓主人祈求升天成仙的表現(xiàn)。

      此外,較多漢樽蓋面及器身外壁飾鋪首銜環(huán)、鳳鳥紋、羽人、云氣紋及神獸紋,生動反映了漢代長生不死、羽化成仙的思想。

      這些升天成仙的理念均為楚巫術(shù)文化因素對揚州地區(qū)漢墓影響的例證。

      吳越文化因素 6件漢陶樽中,蜀岡西陳莊墓地M69出土的雙環(huán)耳青釉陶樽為青灰胎,質(zhì)地致密、堅硬,火候高,可稱之為“漢原始青瓷樽”。其實漢代時揚州地區(qū)并不具備生產(chǎn)原始青瓷的資源與技術(shù)條件,這件類似原始青瓷的產(chǎn)品很可能是通過水運貿(mào)易而來,其源頭為吳越地區(qū),這件青釉陶樽也含有較強的吳越文化因素。

      (作者均為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猜你喜歡
      器身云氣神獸
      西漢羽觴龍紋銅燈
      話說“神獸”不簡單
      快樂語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10
      如果《山海經(jīng)》里的神獸被喚醒了?
      基于符號學(xué)視角下的漢代云氣紋特征分析
      卷宗(2021年13期)2021-04-14 22:32:40
      Cлово месяца
      中國(俄文)(2020年6期)2020-11-22 15:57:11
      野保糗事之守護『神獸』
      依稀海天云氣
      淺談云氣紋在服裝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
      一種使用接觸傳感器且可減震的變壓器
      世界首臺27/1000千伏高變比變壓器通過局放實驗
      儋州市| 建水县| 柘荣县| 名山县| 涿鹿县| 手游| 嘉定区| 开封县| 宣汉县| 宜兰市| 镇原县| 时尚| 新巴尔虎左旗| 句容市| 潜山县| 龙井市| 葫芦岛市| 长海县| 容城县| 肃宁县| 湘西| 永宁县| 沾益县| 吴川市| 婺源县| 阿拉善左旗| 桓仁| 道孚县| 哈尔滨市| 崇礼县| 靖西县| 常州市| 河曲县| 雅江县| 门源| 纳雍县| 延吉市| 黄山市| 延津县| 延安市|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