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東輝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聲樂專業(yè)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切實體會到教學改革的積極影響,逐漸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教師需結合每位學生的學習現狀,幫助其彌補自身的不足,并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
個人的生理構造存在差異,因而發(fā)出的聲音及共鳴也有所差異,此種狀況下,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引導,以適應學生的生理特點。聲樂教學屬于一項內化模式,需要教師開展“量身定做”的針對性教學。
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應關注班級整體,而非僅對表現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特別關照”,應當借助此類學生帶動整體的聲樂能力,因而,教師需把握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平衡。明確每位學生的特點后,需對其進行綜合性的深度認識,并給予適宜的定位,以整合個體的力量,形成有機整體。若過于關注某一學生,便會打破整體的平衡,導致團體內各成員之間產生矛盾。
聲樂教學期間,考評是其中較為重要的部分,但常規(guī)考評方式過于單調。實施個體考核方式,放大學生的特點,但此種模式下,最終形成的考評結果主觀色彩明顯,未能形成較為公平的聲樂成績。另外,考核的內容基本為既定曲目,造成學生為應對考試僅練習考試內容,形成固定化的模式,缺少個人特點,與聲樂專業(yè)開放性的特點相悖。
聲樂教學缺少有效的評價,是由于教師評價通常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未能將學生的個人特點發(fā)揮出來。學生的日常學習訓練也完全根據考試清單開展,難以形成個人特色。
在開展聲樂教學期間,教師應當注重素質教育,基于因材施教理念,合理優(yōu)化聲樂教學模式,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學生的主體價值,結合學生個體的身心狀態(tài),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規(guī)劃。以構建較為穩(wěn)定的思想基石,強化聲樂教學的規(guī)范化、高效性、個體性。為此,聲樂教師需主動適應目前素質教育形勢,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摒棄常規(guī)“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案的形成及制定都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不可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實施整體教學。此外,教師需充分運用當前的先進技術,增加課堂容量,利用大屏幕,為學生展示所學音樂的相關背景資料,以構建良好的聲樂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及感受分析音樂作品,強化學生對聲樂的感受,由此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1]。
教學改革期間,教師基于因材施教理念,調整實際的教學形式,打破常規(guī)“師本位”的觀念,發(fā)揮自身組織者、引領者、推動者的作用。在設計整體教學方案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落實聲樂教學方案。不僅有助于提升實際的教學效率及質量,還利于推動學生自身的綜合性發(fā)展。近年來,聲樂專業(yè)的學生存在啞音、鼻音等問題,教師可專門對此組織小組探討,若存在此類問題的學生偏多,可分成多個小組。此時,教師應當適時參與到討論中,給予適當的點撥及引導,確保小組討論的基本進程。同時,各小組代表向同學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則基于學生的討論結果加以總結歸納,借此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發(fā)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形成集體意識及良性競爭意識。
因材施教的基礎是教材,聲樂教材構建整體的教學流程,是整個教學規(guī)劃的主體結構,因而,各高校需在選材方面投入較多的精力。具體而言,其一,保證教材的科學性,突出當代正確的價值理念,教材不僅承載著聲樂知識,還推動學生素質方面的優(yōu)化方向。其二,教材排版需合理,并具有較好的可傳授特點??墒褂闷占胺秶^廣的聲樂教材,并以此為基礎,結合本校的辦學理念及學生特點,確定教材。換言之,教材可體現出高校整體的教學理念,同時也體現出實際的教學水平。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此處表現為,選用與學生高度契合的教材。各年級學生聲樂能力不盡相同,且不同高校學生的水平也存在差異。從個人偏好角度而言,部分學生偏愛搖滾,部分學生偏好流行唱法,也有學生擅長民族唱法等,因為學生個體差異性,對聲樂教材內容也有差異。
為滿足學生聲樂學習的需要,合理選用教材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可在選定綜合性較強教材的基礎上,拓展教學資料,并結合高校本身的辦學側重點,篩選教學資料。例如,部分高校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聲樂技巧,便可選擇高音訓練和發(fā)音等方面的資料;部分高校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歌劇、戲曲等方面,對此,需要配以對應的教學資料。
在因材施教理念下,教學目標的設定方式應突出多樣化特點,保證整體統一的基礎上,實現差異化的目標規(guī)劃。實際教學期間,統一的教學目標是不可或缺的,是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保障,該目標可設定為學生經過長期學習及練習,可以全面掌握基礎聲樂理論及演唱技巧。通過奠定堅實的聲樂基礎,在達到統一目標的前提下,開展個性化培養(yǎng)。此階段,需要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結合學生本專業(yè)的需要、生理條件及后天學習情況等,從而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
聲樂教學包括多個專業(yè),因而,不同唱法應用的聲樂技巧也有所差異,難以根據同一標準開展教學,教師需結合學生個人特點及具體狀況,制定多樣性的教學目標。高校聲樂專業(yè)今后職業(yè)發(fā)展通常為聲樂表演及教師,對此,教師設計教學目標也應考量此方面的內容。對于聲樂教育類的學生而言,教師需提高學生基礎層面的能力,可以用基礎性的樂器演奏音樂,并內化演唱技巧,此類聲樂專業(yè)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不高,掌握基本的聲樂內容便可。聲樂專業(yè)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綜合性及個性化,學生自身的生理條件不同,個人偏好、接觸的音樂類型、生活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對音樂的理解及感受、音樂呈現效果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探究方向[2]??傊?,教師需分析學生的特點,進行目標設定。
因材施教對教學改革有實際價值,該種理念適應聲樂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此理念指導下,教師應結合學生特質,合理調整教學形式,在基礎教育的前提下,注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制定有效的教學規(guī)劃,確保因材施教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