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要:自主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一個大的發(fā)展趨勢,它與“被動學習”恰恰相反,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眼睛、嘴巴、肢體和腦力去探索問題,發(fā)現創(chuàng)新,作學習的主人。因此,筆者立足于“自主探究”展開了關于高中生物教學方法的探討,希望對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生物;自主探究;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5-0123-02
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人才的支持,而如今的時代就急需一批具有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素質的人才。對此,筆者從結合“自主探究”教學思想的基礎上,對如何激發(fā)高中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如何讓高中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出了一些淺顯性分析,希望對同仁有所裨益。
1.布置課前的預習作業(y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般來說,在每節(jié)課的課后我們都會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yè),這些作業(yè)有的是讓學生復習今天課上所學過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鞏固和強化已經掌握的知識,使之深深鐫刻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明確而清晰的印象。有的則是布置預習性質的作業(yè),即讓學生自主預習下一課,標記出下一課的重點生物學概念,或者是不理解的生物概念和圖表等,有興趣的還可以做一些課后的生物練習題,看看自己對新課的預習成果有多少?但無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后的復習,這個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獨立去完成,而通過這一生物學習的環(huán)節(jié),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和發(fā)展。
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在學生還沒有接觸新課前,給他們布置一些預習的作業(yè),比如,在教學指導人教版必修三中的《生物群落的演替》一課前,我們就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設計以下幾個課前預習問題,“其一,什么是群落的演替,它的主要標志和類型是什么?其二,生物群落的演替可否持續(xù)的進行下去,說一說它的具體原因?其三,是什么因素在直接影響著生物的群落演替?”如此,將這些預習問題布置下去,讓學生去自己查找學習資料,自己閱讀生物教材,自主理解生物學概念,可以詢問家長和同學幫助理解,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材料搜集能力,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方法,讓學生們可以逐漸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和束縛,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
2.結合教材,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實驗自主探究意識
生物實驗探究和實驗分析,是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生物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和總結概括,可以給高中生創(chuàng)造一個最真實、直觀和有效的學習平臺,促使學生更好的融合到生物課堂學習中,促使青少年獲得自主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學習的過程總是離不開思考探究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識,設計一些問題,激發(fā)學生設計實驗,合作探究生物實驗的學習興趣,讓高中生在邊思考,邊觀察,邊動手感悟的過程中,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更加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比如,在教學指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關內容時,我們都知道植物通過葉綠體進行主要的光合作用,而葉綠素則是葉綠體中的核心內容,也是光合作用的樞紐,在葉綠素的作用下植物可以將陽光帶來的光能轉化為被儲存起來的化學能?;诖?,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問題,“葉綠素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東西,毫不客氣的說是它養(yǎng)活了我們人類和其他生物,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的去了解它,分析它,那么我們怎樣去了解它呢?”就此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興趣,讓他們結合為學習小組,通過生物探究性實驗“植物的葉綠素提取和分離”來進一步增進對“葉綠素”的了解,得到最終的實驗結論,提升高中生的實驗整體認知和操作能力,讓生物課堂的“自主探究”氛圍形成。
3.開展生物活動,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社會生活就是一個大學校,每個人都會在這一氛圍中學到知識,也在應用著知識。生活為高中生物教學提供了源頭之水,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我們不妨嘗試結合生活設計一些課內和課外生物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多樣性和豐富性等特點,利用好課余教學的時間,創(chuàng)設出科學的實驗探究情境,比如,開辟出校園內的一塊試驗田,種植一些瓜果、蔬菜,繼而以這片實驗田為教學活動的依據,讓學生嘗試學習嫁接、培土、施肥、控制灌溉等技能,還可以采取試驗田中的果實、根莖等進行生物解剖觀察,以此,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學會尋找生物問題,探究思考問題,在相互交流、相互分析,相互啟發(fā)的過程中,學會成長和成才。
4.引導學生學會自主總結,歸納詩詞中的生物知識
古典詩詞文化堪稱我中華文化的一絕,將生物學知識與古詩詞文化聯系起來,用以激發(fā)高中生的自主歸納和總結興趣,同樣也可以起到促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主人,優(yōu)化高中生物教學的目的,另外,對于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也具有巨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對此,首先,我們可以以某一首詩詞為例,為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總結和提取,其次,在高中生掌握了一定的詩詞歸納方法之后,我們應當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去尋找詩詞中的生物學知識,這樣一則可以鍛煉學生的材料搜集和歸納能力,二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觀念,繼而獲得生物學乃至各個學科的學習發(fā)展。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也是在踐行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比如,有的學生整理到“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边@反映了生物學中的“動物繁殖行為”的知識;再如,“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边@就反映了生物學中的“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知識,當然,類似的詩詞中融合生物學知識的現象還有很多,我們教師僅僅可以提供一個教學的例子,真正的教育核心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歸納,如此,才能促使高中生獲得真正的學習提升和美好的情感體驗,促使高中生綜合健康成長。
綜上,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與時俱進,生物科技也是時代尖端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可以起到一定教育目的,但是無法促使學生獲得自主、健康、多元、創(chuàng)新發(fā)展才能,故而,本文立足于“自主探究”,嘗試改變生物教學思路,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動能,讓學生切實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宋文豪.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20(23)
[2]楊濱.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互動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