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衢
語文包含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項基本內容。語文的基本技能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又要加強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這四項基本功是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密切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然而,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只重視聽、讀、寫的訓練,而忽視了“說”這一基本功的訓練。
“說”是人們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最普遍、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表達方式。在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中,它將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話、手機、因特網等現(xiàn)代信息手段的普及使用將有力地證明這一點。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說”的基本功訓練。然而,在課堂教學中“說”的最主要、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討論,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討論的作用,必須要強化討論的訓練。
課堂教學中的討論就是就某個教學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在討論中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認識與見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與價值取向。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進行討論呢?下面就從討論的內容、形式、與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談談我多年來探索與實踐的點滴經驗。
一、討論的內容
課堂教學中的討論內容豐富,幾乎教材的每項內容都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語文課堂教學中以下一些內容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
1.文章的線索
如魯迅的《祝?!?,有的認為小說以“我”的見聞為線索,有的認為以“祝?!睘榫€索,有的認為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線索。究竟是以什么為線索呢?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討論明白小說中“我”的見聞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遭遇,“祝福”的場景描寫是為了突出祥林嫂遭遇的悲慘,進一步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所以小說應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線索。
2.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如孫犁的小說《荷花淀》的層次劃分與大意概括。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出課文所寫的故事情節(jié)——水生嫂夜晚編席等夫、夫妻話別、送夫參軍、馬莊探夫、未遇歸來、擺脫遇敵、助夫殺敵、戰(zhàn)后感受和成立隊伍參加戰(zhàn)斗。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把課文劃分為夫妻話別、探夫遇敵、助夫殺敵三個部分。
3.人物形象的分析
如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討論明確作者主要是從生活上和思想上描寫別里科夫的“套子”特征。生活上從穿著、用具、出行、住處等方面刻畫別里科夫的“套子”,突出他盡量使自己與外界隔絕起來。他思想上的“套子”則是憎恨現(xiàn)實,歌頌過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報紙上規(guī)定著禁止什么,他才放心,而對允許什么則憂心忡忡,生怕鬧出什么亂子。再通過對別里科夫的婚事與死的分析討論中讓學生弄清別里科夫不僅“套己”而且還要“套人”的腐朽靈魂,他是沙皇專制制度下的一個可憎可恨而又可悲可憐的衛(wèi)道士形象。
4.文章主旨的歸納
如何滿子的《剃光頭發(fā)微》的主旨應在理清文章層次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得出——文章通過對一理發(fā)師拒絕給“鄉(xiāng)下佬”剃平頭,認為他只能配剃光頭事件的評述,揭示了掌權者濫用職權、玩弄權術,以權欺人、為所欲為,危害民眾利益、破壞黨的形象的重大社會問題,并且對掌權者提出了“試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的嚴正警告。
5.分析文章的藝術特色
如司馬遷的《鴻門宴》的藝術特色亦可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得出:①在矛盾斗爭中刻畫人物形象。文章在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開情節(jié),通過生動的對話描寫、精彩的動作描寫以及對當時那種劍拔弩張、殺機四伏的氣氛的渲染,使讀者身臨其境,充分感受到歷史脈搏緊張的悸動。②運用對照烘托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點更為鮮明突出。文章對劉邦的刻畫,都是為塑造主要人物項羽服務的。另外如謀士范增與張良、部將項莊與樊噲、內奸項伯與曹無傷的形象刻畫,都是相互映襯彼此輝映的。③語言豐富多彩,簡練傳神。
6.對作者思想觀點的評價
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有人認為文中含有悲觀消極的思想。對此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從結尾“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等句中有的學生會肯定這個觀點??墒墙處熞龑в懻撟寣W生明白陶淵明的棄官歸田,是與官場決裂的行動體現(xiàn)。他無法忍受官場對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以求保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所以斷不能說他意志消沉、消極處世??梢哉f,陶淵明辭官歸田,是他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現(xiàn)。
7.關鍵詞句的理解
比如過渡句、過渡段的層次劃分,詞語的深層含義的理解,詞語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詩詞中意象與意境的領會等都可以進行討論。
8.作文的修改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討論
如錯別字的糾正,詞語的選用推敲,病句的指正修改,作文的情節(jié)線索,篇章結構,立意選材,思想傾向等都可以讓學生討論。
二、討論形式
課堂教學中的討論也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梢允峭劳瑢W討論,可以是前后桌小組討論,可以是自由組合為五人或四人小組討論(這主要適應于室外課),可以是抽答式討論(分別抽學生陳述自己的見解觀點,互相補充),可以是學生與教師的討論等等。
三、討論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由于45分鐘的時間與特定教學內容的限制,課堂教學中的討論應該注意以下問題:1、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占主導地位,要總體把握與控制討論的問題。2、討論的次數(shù),在一堂課內一般為一至二次,不超過三次。3、討論的時間一般為每次五到十分鐘。4、討論的內容應為當堂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5、有些開放性的問題(具有多義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保留自己不同的意見。
總之,打破教師“一言堂”、“滿堂灌”,將課堂變成“說堂”,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討論有著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中的討論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既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討論,強化討論訓練,讓學生在討論中學到知識得到鍛煉,這樣就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語文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