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王橋小學 王 鳳
數(shù)學課堂應該是動態(tài)的、充滿活力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數(shù)學課堂教學時,應該更注重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讓學生主動地探索、掌握知識,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數(shù)學源于生活,與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對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熟悉感”,激發(fā)探究興趣。
例如,王艷玲老師在執(zhí)教“編碼”這節(jié)課時,開始設計的是“老師準備上移動公司買一張手機卡,登錄界面,要求填身份證號碼”,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探究編碼的主題。“買手機卡”“填身份證號碼”等熟悉的生活場景拉近了數(shù)學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而輕松自然地引導學生走進編碼世界。教育無痕,像話家常一樣把孩子們帶進數(shù)學的大世界,能夠為促進課堂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是不是關注數(shù)學課堂生成就可以不進行課前預設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生成課堂不但不能沒有預設,還要進行更周密的思考、設計,要有更巧妙、更深刻、更開放的預設,要多設計一些開放而有探索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索,實現(xiàn)預設與再生的統(tǒng)一,促進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生成。例如,王艷玲老師在執(zhí)教時提出:“如果是你編寫身份證號碼,你認為應該包括哪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身份證號碼應該包括哪些信息能區(qū)分出每個獨特的人。學生的大腦快速運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自己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
但在實際教學的時候,部分老師有時不太注意問題的開放性,只是單一地按教材去提問,不考慮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教學“圖形的旋轉”,只按照例題的安排提問:“你會把方格紙上的三角形繞點A 逆時針旋轉90 度嗎?”這樣的提問方式太過單一、死板,無法有效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梢該Q一種方法設計問題:你能把三角形旋轉90 度嗎?怎樣旋轉呢?對此,學生就要開動腦筋思考:①旋轉方向是什么?(順時針、逆時針兩種)②繞哪個點旋轉?(這里三角形有三個點可以選擇)③怎樣旋轉90 度?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才能真正明白如何把三角形旋轉90 度,同時,無須老師多講解,也能明白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的方法。通過這一發(fā)散性的問題,能讓學生自主探究出旋轉的注意事項和方法,遠遠勝于第一種機械式的提問。這樣的問題設計能讓學生的智慧之花絢麗綻放,學生思考問題的意識、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小組合作是一種有效促進課堂生成的手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各抒己見,每個同學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達出來,這是一個思維互相碰撞的過程,大家通過觀察比較、探究、討論、總結,綜合眾人的智慧得出結論,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比如,探討“三角形面積”的時候,讓學生拿出剪掉的115 頁的三角形在一起拼一拼,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討論:①兩個什么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②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③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每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樣的關系?④怎樣根據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算出三角形的面積?⑤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美地解決了三角形面積的問題。學生的探索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效實現(xiàn)了課堂封閉與開放的結合。這是我們在數(shù)學教學時應該多借鑒的一種學習方法。
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部分老師很害怕學生出錯,但是,“失敗是成功之母”,教師應該給孩子犯錯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糾正、自我成長,才能讓課堂生成更有意義。
例如,教學有關除法的簡便運算時,可以出這樣兩題:
①8.6÷2.5+1.4÷2.5; ②9.6÷0.4+9.6÷0.6。
讓學生獨立完成時,有一大半的孩子兩題都用了簡便運算:
①8.6÷2.5+1.4÷2.5 ②9.6÷0.4+9.6÷0.6
=(8.6+1.4)÷2.5 =9.6÷(0.4+0.6)
=10÷2.5 =9.6 ÷1
=4 =9.6
“有不同意見嗎?”“第二題不對?!庇袑W生發(fā)現(xiàn)了問題。“為什么呢?”“我按照運算順序算得40?!薄鞍??”學生一片驚訝?!罢埓蠹叶及催\算順序再算一遍!”“是啊,得40。”“為什么第一題能運用簡便運算,而這題不能運用簡便運算呢?”大家再通過仔細思考、舉例驗證、討論后得到結論:原來兩個數(shù)分別除以同一個數(shù)的和,等于把這兩個數(shù)先合起來再除以這個數(shù),但是被除數(shù)相同的時候除以不同的數(shù),卻不能利用這種方法,因為被除數(shù)是兩次分別被平均分成了不同的份數(shù)后再求和。
這樣,學生雖然剛開始做錯了,但是通過探究,不斷進行自我糾正,最終找到正確答案,這就是允許學生出錯的意義。
總之,在課堂教學時,我們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巧設問題,注重小組合作,因錯提升,讓課堂生成之花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