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小學蘇州路校區(qū) 王 麗
在生活中估算可以節(jié)約寶貴的時間。在超市購物、外出旅行時,由于條件不足,精算往往費時費力,估算成為最佳的選擇。估算不僅具有計算功能,還能對計算、口算進行檢驗。教師要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增加學生的估算感悟,促進學生對現實生活數的意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計算技能的提升。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長期注重口算、筆算,但運用估算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教師使用統(tǒng)一標準去解決估算問題,單一僵化,不利于學生數感的形成。在估算教學中,部分教師照搬教材內容,教法單一、缺少趣味,重結果輕過程,不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不能引起學生的主動探索。教師習慣于精算,不重視估算教學,將準確、速度看作唯一的標準,忽略了估算的檢驗作用,教師只有在估算中才要求學生使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法。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學生之間估算能力差異較大,整體水平有待提升。在估算教學中,教師忽略估算過程,沒有進行針對性指導,學生的估算方法缺乏多樣性。教師對估算技能的評價也限于書面考試,設有固定的答案,提出統(tǒng)一的要求,根據“標準答案”來進行評判。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自身的教學觀念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當學生遇到數學問題時,利用估算可以快速地算出結果,也可以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促進學生數感的形成和思維的發(fā)展。在估算中學生學會了推理,能促進他們思路的拓展,探索問題能力的形成。在估算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要采用多樣化的估算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引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營造具體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見解,對估算產生深刻的認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授課內容,確立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準確定位目標。如在學習蘇教版三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估算》的教學中,教師設計目標如下:讓學生經歷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過程,初步學會用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技能,還要讓學生理解估算的意義,提升他們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蘇教版三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報告廳有16 排座位,每排21 個座位,300 名學生去參加活動,他們能坐下嗎?學生閱讀題目后會產生如何估算的思考,教師巡查,發(fā)現了學生不同的估算方法,有學生將21 當作20 來估算,結果約是320;有學生將16 當作20 估算,結果約是420;有學生將21 當作20 估算,16 當作15 估算,結果約是300;也有學生將這兩個數都當作20 來估算,結果約是400,針對學生的不同估算方法,教師提出問題:上述方法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學生對比不同的方法,并在組內進行交流,分析哪種方法更接近于準確值?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概括估算的方法。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報告廳要在最后添加32 把椅子,每把椅子28 元,要購買這些椅子共需花多少錢?學生在此基礎上將其改編成一道估算題,在改編后進行估算解決,形成不同的估算方法,并說說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為什么?教師讓學生去交流、探索,感受到估算的重要意義,能合理地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往往難以估算,教師要以有趣的內容引發(fā)學生對估算的興趣,讓學生盡快融入估算學習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認知特點、學習內容選擇恰當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估算能給生活帶來便利。如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如下:明明與亮亮一起來到“歡樂谷”,他們帶了200 元,看到很多的游樂項目時猶豫不決(旋轉木馬26 元,摩天輪39 元,水上樂園74 元,海底世界65 元),你能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項目嗎?教師以貼近生活的內容引領學生去探究,促進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
在估算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理解估算教學的意義。學生通過有效的互動分享估算的思路與方法,能幫助學生理解估算的知識。教師可以開展估算活動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深刻理解估算的意義。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因教而學,沒有建立估算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學生就會不愿估算、不會估算,教師要合理地選用素材,調動學生的估算興趣,讓他們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不同的題目可以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也會產生多樣的結果,教師要結合實際題目教會學生估算方法,有去尾法、進一法、集中數字法、取整法、四舍五入法,如678-302 的估算可以有多種方法,學生運用取整法,就是700-300=400;用四舍五入法就是680-300=380;用進一法就是680-310=370;用去尾法就是670-300=370。每種方法都有它具體的情境,估算才會變得有意義。如在購物時會將總價估大,在估算座位時會估小一些。學生只有靈活掌握估算方法,才能促進他們對問題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小學估算教學中,教師要將估算教學融入生活,讓學生運用估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增強估算意識,明晰估算的目標,教會學生多樣的方法,促進學生數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