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SSA評分、NIHSS評分,較干預前均有明顯降低,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關鍵詞"/>
詹茂婷 康金鳳
【摘要】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路徑對腦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礙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92例,根據患者所實施的康復護理方案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患者發(fā)病后給予常規(guī)康復護理,觀察組患者則給予康復護理路徑干預。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SSA評分、NIHSS評分,均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SSA評分、NIHSS評分,較干預前均有明顯降低,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實施康復護理路徑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提高其神經功能恢復效果。
【關鍵詞】腦卒中;康復護理路徑;吞咽功能障礙;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腦卒中發(fā)病后會引起神經功能缺損,同時易遺留多種功能障礙性后遺癥,最常見的主要有肢體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和語言功能障礙[1]。其中的吞咽功能障礙比較普遍,會對患者的進食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引起患者機體產生營養(yǎng)不良等問題,危害較大。臨床主張對于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早期及時給予康復護理干預,是幫助患者有效改善功能障礙、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主要手段[2]。我科室應用康復護理路徑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干預,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礙及神經功能康復效果中表現(xiàn)出了較大的應用優(yōu)勢。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92例在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治療的腦卒中患者,根據患者所實施的康復護理方案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52~76歲,平均(62.7±3.4)歲。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53~79歲,平均(62.9±3.9)歲。比較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發(fā)病后分別配合常規(guī)康復護理和康復護理路徑干預,其中康復護理路徑干預如下:
1.2.1 構建康復護理小組
以科室主任為組長,科室護士長、科室技師長為副組長,同時選擇科室主管護師、責任護士若干名作為組員,共同構建成康復護理小組。該小組主要負責對腦卒中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臨床康復護理路徑表,對全科護士進行康復護理路徑培訓。監(jiān)督指導護士按照康復護理路徑表實施康復護理,并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康復護理路徑表的內容進行調整。
1.2.2 康復護理路徑干預實施
由臨床護士按照所制定的康復護理路徑表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干預。首先在患者入院24 h內,對其進行病情評估,并指導和協(xié)助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入院后2~4 d,開始進行吞咽器官運動訓練,主要訓練的器官有面部、下頜、腮部、腭咽、唇部、咽喉、舌,每次訓練時間保持在20 min,每日2次?;颊呷朐?~7 d,在吞咽器官功能訓練的基礎上,加入攝食訓練,攝食訓練過程中,首先指導患者在進食時保持正確的進食體位和姿勢,以此來避免患者發(fā)生吞咽誤吸;其次要根據患者的具體吞咽障礙程度,選擇適合患者的食物性狀,對于吞咽能力為中度以下的患者,需選擇半流質、糊狀、凍狀食物,易于患者吞咽。同時要注意控制患者的一口進食量,合理控制進食速度。每次訓練時間20~30 min,每日2~3次?;颊呷朐汉? d到出院前,對其進行康復效果評估,據此制定出院后的康復訓練計劃,并進行詳細地院外康復訓練指導[3]。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借助SPSS 21.0分析數據,NIHSS評分、SSA評分用(x±s)和t檢驗表示,(%)表示計數資料,行x2檢驗,檢驗水平為α=0.05。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吞咽功能障礙改善效果
應用SSA(標準吞咽功能評估法)評分結果對患者的吞咽功能進行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的SSA評分,均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SSA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神經功能改善效果
以卒中量表(NIHSS)評分結果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的NIHSS評分,均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護理路徑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康復訓練過程中引入護理路徑干預,能夠保證護理人員按照制定好的康復護理路徑表,以標準化的康復護理流程對患者開展康復訓練,從而使整個康復訓練更加合理、有序、高效的進行[4]。同時護理人員在開展康復護理的過程中,雖然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執(zhí)行,但這種執(zhí)行卻不是被動式的執(zhí)行,而是一種動態(tài)、主動性的執(zhí)行,一旦在康復護理開展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或不足時,就會及時對護理路徑表進行修正,以保證整個康復護理實施的科學性,從而達到顯著提高患者功能康復的目的[5]。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實施康復護理路徑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提高其神經功能恢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 燕.探討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康復護理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83):284+286.
[2] 馮志蘭,吳世鳳.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的預后影響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20,11(07):79-80.
[3] 孟凡梅.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臨床研究,2020,28(03):166-168.
[4] 劉 嬋,劉曉安.康復護理路徑對腦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礙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110-113.
[5] 裴玲玲.康復護理臨床路徑對腦卒中后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9,40(18):2358-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