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若雪
摘 ?要:精準教學要求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既要精準設計,更要精準生成。道德與法治課應該是有溫度的、走心的課。在教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引導下,學生“忽開花,一花兩花三四五花無數(shù)花”。
關鍵詞:精準教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成
在一次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研討活動中,一老師吐槽:我課前認真準備,既備教材,又備學生,精心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也遵循精準教學要求,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甚至還充分利用了現(xiàn)代教學輔助手段。但教學效果還是不好,怎么辦?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精準教學如果僅僅停留在教學設計上,過分注重形式完整,而忽視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及要求的及時調整,不重視課堂生成,顯然是不夠的。精準教學既要精準設計,更要精準生成。筆者認為,精準教學就是新時代下的“因材施教”,但這里的“材”新時代就要有新的解讀,既代表不同的學生,也代表同一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xiàn)。也就是說,我們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時,要時刻關注學生表現(xiàn),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策略與節(jié)奏;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fā)學生心靈的共鳴。
如何落實精準教學要求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突出課堂生成,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成效顯著,這是一個值得好好探究的問題。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幾點思考。
一、激趣導入,初啟心扉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以促進初中生思想品德等方面健康發(fā)展的綜合性課程,其具有“人文性”這個顯著特性。因此,我們在組織教學時,要尊重學生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用初中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尤其是課堂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要圍繞道德與法治的學科特點,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景,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初啟心扉的目的。
二、活動探究,心花齊開
“實踐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一大顯著特征。我們的教學應該從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把初中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我們還要注重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學生通過認識、體驗和踐行,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規(guī)范的行為習慣。
(一)學生參與活動,增強情感體驗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對現(xiàn)行教材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發(fā)掘教材外的教學資源。而學生自身就是我們應該好好開發(fā)的最大的潛在資源。
如課題:《處處保護》。下面是我的課堂實錄(部分):
師:并不是每個人都生活在幸福的環(huán)境中的,在我的身邊就存在對我們未成年人的侵害行為。為什么會這樣?接下來我們就與楚楚一起分組進行案例大探究。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jù)自愿和指定相結合的原則,分成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個小組,每組確定一位組長(主持人)。
第一組:家庭保護
組長:請大家先欣賞我們組帶來的案例展示。
生:(表演小品:可憐的小寶。楚楚同桌的小寶同學天資聰明,但對學習無興趣,成績較差。開家長會時,他父親看到“成績排名榜”上,……回家后,小寶的父親將他打了一頓,然后強迫他輟學外出打工。)
……
第二組:學校保護
組長:(真實案例: 2002年9月23日晚6時50分,內蒙古自治區(qū)豐鎮(zhèn)市第二中學教學樓發(fā)生樓梯護欄坍塌事故,造成21名學生死亡、47名學生受傷。)
……
第三組:社會保護
組長:(表演快板:黑網(wǎng)吧…)
……
第四組:司法保護
組長:(表演評書:如此采訪。話說有兩個剛滿十四周歲的無知少年,因持刀搶劫罪被公安機關逮捕。某媒體不僅將兩名未成年人的面目公諸于世,還將他們的犯罪行為予以公開報道,其中姓名、年齡等都說得清清楚楚。害得兩個少年是……)
……
師:板書:畫一把傘,像什么?
師:《未成年人保護法》就是我們的保護傘,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我們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應有的權益不受侵犯。
這樣,通過組織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促使學生運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二)師生合作探究,齊開心靈之花
教育家第斯多德說過: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才能,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勵。我們的教學應該是在民主與和諧的教學情景里,在平等與友愛的師生關系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引發(fā)學生心靈共鳴。
還有一堂課題為《欣賞與贊美》,當時我設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通過師生間的合作探究,促進課堂生成的理念,雖是借班上課,但當時課堂氣氛卻特別融洽。學生喜笑顏開,課堂不時爆發(fā)出會意的笑聲。那一時,學生參與了;那一刻,學生心花齊開……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應該是有溫度的、走心的課。理想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該就是這樣的:教師引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反應,“忽開花,一花兩花三四五花無數(shù)花”。這才是真正的精準要求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這才是我們想要的有成效的思政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