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元 (甘肅定西市臨洮縣第四中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沒有任何東西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更復雜。它是花叢中最嬌嫩的而又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道德?!痹诘掠倪^程中,最關鍵的一步是老師用自己的愛去引領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德育最重要之處在于靈活教學,且能夠通過課程去培養(yǎng)高中生積極向上、勇于承擔的精神,我們要關注新課改的拓展教育部分,以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為基礎,真正把德育滲透進我們的課程中。
德育是強調一種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在日?;顒舆^程中,德育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興趣的形成,只有讓學生真正去了解歷史以及歷史背景下精彩的故事,通過歷史故事去學習人文精神,才能使學生這方面的興趣更加濃厚。因此,德育其實是一種精神的生活,是一種從質的角度去理解高中歷史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它對興趣的促成起到了積極向上的作用,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思考歷史,因此,德育不僅僅告訴學生怎樣做人,也會讓他們產(chǎn)生一定的人生價值追求,從充滿魅力地角度去看待歷史,并且能夠對自身身心發(fā)展的過程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德育與學科教學的不同在于德育是從學生的道德情操去培養(yǎng),強調一種正確的價值觀,高中生處于較為叛逆的階段,如果他們的思想意識不能夠朝著積極的方向去發(fā)展,就容易產(chǎn)生一定的偏移,甚至出現(xiàn)心理上的問題。因此,作為歷史老師,我們有責任站在歷史的高度,借助名人的事跡和國內外所發(fā)生的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學生去感受道德品質的重要性,這種做人的道理,要時時刻刻灌輸在課堂中,讓高中生在青年時期就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對于他們未來進入社會乃至以后的發(fā)展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要把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放在關鍵的位置,就是做人要擁有正確的價值理念才可以進一步去展開其他方面的學習,所以德育是基礎,這也是我們在學生人格培育過程當中需要開展的第一“育”。
在德育內容的加入中,我們可以在高中歷史當中充分地感受到其中涉及的許多積極向上的內容,其中包括一些歷史事件與名人事跡,歷史告訴我們:要懂得去創(chuàng)造積極的人生。而德育的作用恰恰如此,德育強調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卑不亢的人生態(tài)度。老師應當帶領學生學習這種精神,從歷史的長河當中去尋找人生價值,比如一些名人是如何解決難題名垂青史的,充分地把握德育中的積極影響,讓學生更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學業(yè)。課程與德育的培養(yǎng)在于塑造積極的精神,懂得讓學生合理地解決自己面臨的難題,德育的方向是多方位的,要從態(tài)度、情操、興趣等多個方面著手。
德育強調一種榜樣的作用,學生在自己人生當中,必須懂得學習榜樣精神,而歷史課程中出現(xiàn)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革命家,基于這些偉大的歷史名人,老師應當選擇典范為學生講解,真正起到榜樣作用。每一位歷史名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故事,他們偉大優(yōu)秀的品格深深地影響后世的我們,因此,老師應當帶領學生去學習名人優(yōu)秀的地方,以榜樣作用為德育案例,加強學生對于正義、榮辱觀、道德觀的理解。榜樣作用在于舉一反三,從名人的事跡當中體會到自己的生活,并且將優(yōu)秀的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懂得摘取歷史材料,并且從人物事跡中體會人生才最為關鍵,讓我們的學生去學習這種人物的精神,且代入自己的生活中,讓其精神影響學生價值觀念。
在教學中教師的人格魅力也十分關鍵,一名教師人格特征的發(fā)展對于學生會有很大的影響,那么作為歷史教師,無論我們在平時上課以及生活的過程中,都需要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用良好的素養(yǎng)去引導我們的學生,讓學生把老師當作榜樣。人格魅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它能在平時教學過程當中展現(xiàn)出來,當一個老師擁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時,學生會把他當成榜樣,老師的一舉一動和所行所思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努力去塑造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提升老師的個人魅力為主旨,真正地去影響學生,這才是德育教學的根本。
在這里筆者想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和學生探討一些歷史上的問題時,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態(tài)度,把自己對于歷史知識點的理解和怎樣去看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表達出來,讓學生肯定以及感受到老師的立場和魅力。教學關鍵在于一種渲染能力,品德的培養(yǎng)也在于老師能夠從課程中巧妙地去找到一些精彩點,且與自己的人格魅力結合在一起,展現(xiàn)出一種教學的快樂,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深入其中,愿意上歷史課,并且把歷史課程中的德育知識點深刻地記在自己的心里。歷史知識的教學在于融會貫通,德育的精神在于巧用歷史知識去展現(xiàn)德育的精髓,比如,在我們學習抗日戰(zhàn)爭有關知識時,要懂得運用一些民族榜樣鼓舞學生,老師通過對他們的了解,努力去學習這種精神,且通過自身去展現(xiàn)這種人格魅力,然后去塑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從思想上得到一種升華,讓學生更加理解老師,理解歷史知識內容。
思想道德的教育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的培養(yǎng)為主體,而不是讓老師進行強行的灌輸,所以要體現(xiàn)在學生整個歷史學習的過程里。那么基于教育部分是知識點的灌輸,而德育最為重要的是在整個對學生知識水平培養(yǎng)的過程中,去融入一種思想精神,以歷史人物為典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把他們當成榜樣,并且作為鼓勵自己日后學習的目標。
比如,在一些偉大的歷史人物事跡中,如林則徐虎門銷煙、岳飛精忠報國,這些歷史人物身上都擁有非常典型的思想精神,從而去鼓舞我們學生努力奮斗與掌握做人的道理。所以我的看法是要在教學中結合歷史內容融入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關心每一個學生內在的品質,比如,一名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是怎樣的,從而做出準確的引導。雖然我們的歷史課是圍繞歷史,但是歷史的最終目標是去樹立一種真正的智慧,能夠讓學生認清歷史事件,并且明白一些道理,這樣才能夠讓道德觀的輸入更加完整,所以老師自始至終都要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讓他們不斷地總結與學習,真正地從正反面的教材當中去理解道德觀念,且能夠獲得學以致用和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樹立更好的德育目標。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進行弘揚,且在歷史課堂中去引導學生追求真理。那么在教育上可以有效地運用一些歷史人物作為教學當中的素材,比如,秦檜和岳飛進行對比,通過兩種不同人格的體現(xiàn)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榮辱觀,中國人講究忠、孝、義,因此,在德育過程中,要去體現(xiàn)這種傳統(tǒng)文化精神,基于中國所有傳統(tǒng)當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投入課堂當中,讓學生去理解中華傳統(tǒng)美德,以此為學習目標,這是德育中我們的一個教學方向。傳統(tǒng)的文化不代表古板,可以從歷史事件的很多人物中去了解它背后的價值與意義,并且將這種教育思想帶入學生的生活中,能夠為他們未來人格培育做好鋪墊,真正進行思想價值引導。
在筆者看來,在高中歷史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故事,基于這方面要經(jīng)常與學生形成一種探索模式,從思想角度上不斷引導我們學生朝著正確的價值理念方向去思考,要做到教學上的多重變化,而不是僅僅從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正確的價值理念不代表單一,而是一種多元文化的融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歷史的特點去展開分析,基于人物事件的各個方面與學生進行探索和探討,真正地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的理解以及他們對如何做人的新的看法。所以傳統(tǒng)文化具有實際探索意義,結合了生活實踐的特點,真正地解讀每個人的價值理念,能讓德育的教學真正落到實處,以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念融入學生的生活中,真正為他們在精神方面打下基礎,以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總而言之,德育必須在歷史教學中準確地進行融入,因為我們在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不僅僅是以知識點為基礎,同樣也在于做人和對思想精神的探索,因此,要從德育的角度出發(fā),并且把它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以此不斷地去磨煉我們的學生,朝著擁有正確的價值理念與思想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