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鐵軍 張懷杰 許熔熔 周 飛 魏 杰
(1余姚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總站,浙江省寧波市 315400;2余姚市陽明街道農辦,浙江省寧波市 315400)
“蕓樂收”是一種新型、綠色、環(huán)保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其主要作用是壯苗、抗病、抗逆、增花、保果,且能改善農產品質量,提高作物產量[1]。目前,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蕓樂收”已在水稻、花生、榨菜、棉花、玉米等農作物上進行了應用試驗,且均表現(xiàn)出增產、增收效果,但有關“蕓樂收”在小麥上的應用研究較少。為此,筆者在小麥不同生長期進行了施用“蕓樂收”的田間效果試驗,以期探討該藥劑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和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從而為進一步推廣該藥劑提供依據(jù)。
試驗設在浙江省余姚市陽明街道芝豐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的冬小麥田進行。供試小麥品種為“揚麥20”,播種方式為翻耕后人工撒穗,于2018年10月30日播種,2019年3月15日始穗,5月12日成熟,播種量均為150 kg/hm2。供試藥劑為蕓樂收 (上海綠澤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施用肥料為洋豐復合肥(14-16-15)和尿素 (N 46%),均由農戶從當?shù)剞r資公司購得。
試驗設5個處理:(1)常規(guī)對照,不施用“蕓樂收”;(2)返青期噴施1次“蕓樂收”;(3)返青期和孕穗期各噴施1次“蕓樂收”;(4)返青期和灌漿期各噴施1次“蕓樂收”;(5)返青期、孕穗期和灌漿期各噴施1次“蕓樂收”。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為222 m2,小區(qū)之間設田埂和保護行。每次每667 m2用“蕓樂收”1包(含9%吡唑醚菌酯微囊懸浮液15 mL+0.01%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10 mL+蕓樂收專用增產助劑7.5 g),采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每667 m2兌水15 kg噴施。
各處理均基施洋豐復合肥600 kg/hm2,分蘗期追施尿素75 kg/hm2,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150 kg/hm2,各處理均不施用防治小麥赤霉病的相關化學藥劑。
苗情和產量性狀調查:每小區(qū)固定10叢小麥為觀察對象,每7 d調查1次分蘗數(shù);成熟期測定產量、穗長、有效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和千粒重。
防效調查:每小區(qū)隨機調查4個點,每點調查100穗,分別記錄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病穗數(shù),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效。防效 (%) =[ (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處理區(qū)病情指數(shù)) ÷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100。
由表1可知,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比常規(guī)對照有效穗數(shù)增加2.99%~11.95%,每穗實粒數(shù)增加3.78%~12.09%,每穗總粒數(shù)增加2.40%~12.66%,千粒重增加4.75%~15.30%,產量增加2.13%~9.32%。說明施用“蕓樂收”可以促進小麥生長,提高小麥的經濟性狀,從而提高小麥產量。其中,產量表現(xiàn)為處理(5)>處理(3)>處理(4)>處理(2)>處理(1),可見隨著“蕓樂收”施用次數(shù)的增加,增產效果也逐漸增加,即“蕓樂收”以在返青期、孕穗期和灌漿期各施用1次對小麥的增產效果最好。
表1 各處理對冬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
由表2可知,供試田塊的小麥赤霉病為輕度發(fā)生,常規(guī)對照的病穗率為10.3%;施用“蕓樂收”后,各處理的赤霉病發(fā)病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病穗率為6.1%~9.2%,其中處理(5)的病穗率最低,病指防效最高,為49.8%??梢?,施用“蕓樂收”對小麥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小麥實際生產中可配合其他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藥劑一起施用,以達到減藥控害的效果。
表2 各處理小麥赤霉病發(fā)生情況及防效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蕓樂收”,可有效促進小麥生長,增加有效穗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和產量。其中,以在返青期、孕穗期和灌漿期各噴施1次“蕓樂收”對小麥的增產效果最好,可較常規(guī)對照增產9.32%。同時,施用“蕓樂收”對小麥赤霉病具有一定的防效,這有利于在農業(yè)生產中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進而降低病菌抗藥性出現(xiàn)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