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獲得感+”目標下高校思政課提質增效初探

      2020-12-11 21:53:04劉曉霞曾雪靈關冬松
      關鍵詞:教育者思政政治

      劉曉霞,曾雪靈,關冬松

      (衡陽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獲得感”這一充滿溫度和質感的暖心話語之后,“獲得感+”的相關研究和探索已經(jīng)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共識。面對新時代大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多元化需求,以及思政課程吸引力不強、學生滿意度不高、被動情形仍沒從根本上改變的現(xiàn)實,高校思政課程必須要以加強學生獲得感為有力抓手,從把脈需求、優(yōu)化供給、提升師資、整合力量上下功夫,切實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讓青年學生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一、“獲得感+”目標下高校思政課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提升思政課質量,關鍵點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首先要弄清楚“獲得感”,其由獲得和感兩部分組成,其中“感”是重點和中心,是人的一種主觀體驗,是指外物對人刺激或觸動而產(chǎn)生的主觀感覺;“獲得”是取得、贏得之意,獲得感則是指由于取得或獲得一定的物質或精神成果而產(chǎn)生滿足感的情緒體驗。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是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給與其心理和精神需求之間的有效契合中,所體悟到的滿足感和積極心理體驗,表現(xiàn)為教育客體在參與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受到正向影響而產(chǎn)生的思想上的共鳴、情感上的融合、價值觀上的認同和行為方式上的同化效應。其外延包括生智慧、價值觀念、健康心理、道德法律素養(yǎng),以及由此所表征出來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成熟心理、果敢氣質、準確的判斷力、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效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由此可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獲得感是從思想、心理、情感到行為全面、系統(tǒng)的獲得。誠然,讓大學生有這樣實實在在的獲得也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但客觀地說,目前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獲得感并不盡如人意,原因很多,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影響因素。

      (一)融媒時代多元化社會思潮沖擊了教育效果,影響了學生獲得感。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融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元文化和思潮相互激蕩,各種觀念相互交流交織交融的態(tài)勢日益加劇,致使人們的價值追求日益多樣化、多層次化,這些變化不可避免地對00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產(chǎn)生重要影響。多年來,我們從努力與互聯(lián)網(wǎng)爭奪學生到利用融媒體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和思潮針鋒相對,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及時發(fā)出正確的聲音,進一步提升了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堅定了青年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信仰。但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上各種不確定影響因素的存在和變化,還是影響了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眾所周知,網(wǎng)絡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陣地,已經(jīng)承擔起了學生接受信息和影響認知方式的重要渠道,為他們獲取知識、拓展視野、了解社會、溝通思想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上良莠不齊的信息、文化和思潮以及夾裹著西方意識形態(tài)內(nèi)容的低俗、過度娛樂的有害信息撲面而來,吸引了一些涉世不深、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學生趨之若鶩、兼收并蓄,使部分青年注意力集中于網(wǎng)絡游戲、娛樂明星、網(wǎng)紅等,還出現(xiàn)了諸如“佛系青年”、“小眾青年”、“粉絲”等文化現(xiàn)象。這些年來,雖然我們也積極占領了互聯(lián)網(wǎng)這塊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并在這塊陣地上對大學生進行了大量有針對性的教育,但由于目前資源開發(fā)的還不到位,整體設計還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內(nèi)容方面的感染力還不強,尤其是利用網(wǎng)上優(yōu)勢開展思想教育的方法還不夠靈活多樣,有時難以引起大學生的興趣,影響了大學生的獲得感不強。

      (二)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導致供給錯位不給力,降低了學生獲得感。

      思想政治教育供需雙方信息基本對稱,即大學生實際獲得與內(nèi)在需求之間差異越小,大學生的實際獲得在質和量上就會越高,獲得感就越強。因此,解決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供需矛盾是提高大學生獲得感的重要前提條件。雖然當前正在推進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給側改革大大改善了供需之間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但以教育者主觀感受為主的供給形式,使二者之間仍然存在著供給錯位不給力與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矛盾。一是“配方”有些陳舊?!芭浞健笔侵杆枷胝谓逃┙o的內(nèi)容。很多教育者還沒有實現(xiàn)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致使供給的內(nèi)容生硬、刻板。表現(xiàn)為內(nèi)容“高大上”的多,“接地氣”的少;空洞呆板的多,鮮活生動的少;照本宣科的多;獨創(chuàng)性的少。二是“工藝”有些落后?!肮に嚒笔侵杆枷胝谓逃齼?nèi)容供給的方式方法。教育者們采取單向灌輸教育方法的不在少數(shù),一些教育者沒有切實從00后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特別是涉及價值觀教育、勞動教育、艱苦奮斗教育的內(nèi)容,自覺運用多種方式方法使教育內(nèi)容潛移默化進入學生頭腦的不多,有的只是一味的主觀“強灌硬塞”,這種單一的教育方式方法會極大地削弱教育對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育教學活動變成教育者的獨角戲、個人秀,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包裝”有些過時。“包裝”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表達方式。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長大的一代,他們話語表達時尚新穎,擅長網(wǎng)言網(wǎng)語,而部分教育者卻依然沉浸于自身的話語環(huán)境而怡然自得,忽視了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和接受心理,無法以教育對象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來供給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難以引起大學生的興趣,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學生獲得感。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中存在的“內(nèi)卷化”效應,消解了學生獲得感。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教育對象較之過去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教育者的工作態(tài)度、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時刻保持一種奮發(fā)狀態(tài),不自我懈怠,不固步自封,使教育內(nèi)容對學生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目前由于部分教育者存在“內(nèi)卷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學生的獲得感。具體來說:一是政治信念、理論素養(yǎng)不夠夯實。政治信仰堅定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者最基本的要求,而理論素養(yǎng)扎實是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和關鍵,二者互為前提,相互促進。但在目前我國經(jīng)濟、政治體制深刻變化、人們價值選擇日益多元的形勢下,不可避免地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表現(xiàn)為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在教學中隨便發(fā)牢騷,講一些奇談怪論,不注重理論學習,功底差,教學中底氣不足,缺乏說服力,學生理想信念方面的獲得感不強。二是人文情懷不夠深厚。思想政治教育是心靈相通、情感相融的有溫度的育人活動,要求教育者關心、尊重、熱愛學生,心懷祖國、愛崗敬業(yè)、師德高尚,但現(xiàn)實中,還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沒有大情懷,缺乏責任感、使命感;缺少擔當精神,不關心、熱愛、了解學生,不關心他們的訴求,心浮氣燥、把自我利益放在首位,還有的僅把育人工作看成是謀生的手段。三是綜合素質不夠強大。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和設計師,但由于受“內(nèi)卷化”效應的影響,一些教育者產(chǎn)生了職業(yè)倦怠,結果就是知識結構更新緩慢,思想不敏銳,理論素養(yǎng)有限,思維已成定勢,教育中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也不善于分析熱點問題,習慣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實踐經(jīng)驗為基礎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難以激活00后大學生的心靈和思想,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青年自我認知不足造成多維場域不在場,弱化了學生獲得感

      00后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破解供需矛盾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主導因子。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關系到立德樹人工作的實效性問題,不了解和解決這個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就會事倍功半。目前的情況是,青年對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認識的水平,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作用、本質和功能、內(nèi)容與方法等認知不足,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對于自身成長成才發(fā)展的重要性也知之不深,結果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開始前,部分青年就對其缺少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樣的認知直接致使部分青年雖然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中,但心卻不在場。究其原因,有教育者、社會的問題,還有教育對象自身的因素問題。從教育對象的角度來說,主要是大學生中存在著明顯的實用主義傾向。他們想事做事容易以“是否對我有用”為出發(fā)點,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態(tài)度也是以有沒有用為衡量標準,如很多教育對象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如專業(yè)課對他們有用,他們稱之為“水課”,加之教育者對大學生思想、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困惑和真正需求關注得還不夠,解的惑也不多,方式方法手段也不新,造成教育對象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不高,甚至產(chǎn)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僅僅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經(jīng)常出現(xiàn)出勤率高、“抬頭率”低的問題以及人在課堂心已飛翔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對象的實際獲得。

      二、“獲得感+”目標下高校思政課程質量提升對策探討

      (一)把脈需求側:推動供需雙方信息同律動

      1.了解學生所思所想,進行精準對接。學生的思想與時代密切相關,也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特別西方宣揚的普世價值觀以及一些錯誤思潮和觀點影響,教師要融入學生中,走進他們內(nèi)心,深入了解他們思想特點、行為方式、價值追求等方面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以學生期待和悅納的方式供給教育內(nèi)容。一要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直面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對學生關注的社會熱焦點問題,如中美貿(mào)易摩擦、香港問題、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多角度評析,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化解學生的思想疑慮。二要聚焦學生思想,深化其認識。厘清大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存在的模糊認識,避免淺嘗輒止、空洞說教,而要以豐富的內(nèi)容、詳實的數(shù)據(jù)、高度的自信直擊學生的思想疑慮,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黨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2.掌握學生所疑所惑,進行有效引導。時代的飛速發(fā)展、激烈的社會競爭、不斷變化的世界,使大學生們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人生困惑和疑問,如:什么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金錢是否是人生幸福的決定因素?作為思政教育者應做到理清思路、對癥下藥,以大學生期待和悅納的方式供給教育內(nèi)容。一是要針對疑惑,正向引導。教育者要針對學生們各種各樣的人生困惑與疑慮,進行有針對性、說服力地引導、輸導、開導。二是直指內(nèi)心,深入引導。教育者要重視大學生心靈方面特別是價值觀、幸福觀、得失觀、義利觀等問題的困惑與疑問,引導大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義與利、群與己、成與敗、得與失的關系,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內(nèi)心平衡和幸福的節(jié)點,給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

      3.熟悉學生所期所待,進行按需供給。大學生思政課程獲得感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者對教育主體的真正需求和期待了解不夠,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常常出現(xiàn)供需之間錯位、不到位等各種各樣供需不給力現(xiàn)象。通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課中收獲的東西,按先后順序分別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的指引”、“了解國家發(fā)展大勢,掌握國家的方針政策”,“立身做人的道理”、“理想和信念方面的引導和情感解惑”、“人際關系方面的引導”、“提升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在本地區(qū)高校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生獲得感問卷調(diào)查,讓思想政治教育者理清思路,真正了解大學生的需求和期待,工作中做到按需供給,對癥下藥,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

      (二)優(yōu)化供給側:促進思政課程教學高質效

      1.內(nèi)容創(chuàng)優(yōu),提升供給的研學養(yǎng)料。一是透徹的學理傳播主流價值觀,提升大學生思想的獲得感。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提升學理探究的“研值”,提升大學生思想的獲得感。用真理的力量引導學生,以深厚的學術素養(yǎng)講清理論,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同時對錯誤思潮批駁有理有據(jù)。引導大學生能夠在魚龍混雜的思潮和觀點中明辨是非、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二是用豐厚的知識傳播先進價值觀念,提升大學生的成長獲得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豐厚豐滿的材料、養(yǎng)料引導大學生明確人生的價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理想與現(xiàn)實、道德與利欲、奉獻與索取等方面的關系,做一個有信仰、愛國向上有擔當?shù)娜耍瑢崒嵲谠诘氖斋@人生成長與發(fā)展的精神食糧。三是課上與課下社會大課堂相融合,提升大學生的行為獲得感。課上可通過開展實踐教學,如組織學生排演重要歷史人物的故事,演繹英雄人物或時代楷模的光輝事跡等,使大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身飾演的情感體驗中自覺感悟進而受到教育、感染和激勵;課下可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diào)查、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教育活動,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做中了解世情、國情、社情、民情等,堅定“四個自信”。

      2.教法適切,改善供給的調(diào)配工藝。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思政課教學要以學生為本,進行教法創(chuàng)優(yōu),使課程教學“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滋有味、有己有人”。[1]一是優(yōu)化產(chǎn)品配方,轉變供給方式。思政課在注重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其如何的出場,其授課形式猶如產(chǎn)品和菜肴,要配方先進、包裝時尚、工藝精湛、顏值亮麗。因此,思政課要寓教于思,改進配方、提升工藝、重新包裝,做出色香味形和合、搭配適當?shù)母哳佒稻翊蟛?,滿足大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期待和需求。二是變換話語體系,優(yōu)化表達方式。思政課要進行話語體系的轉化,“讓馬克思說中國話,讓大專家講家?;?,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課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出場,從教材的書面語言轉變?yōu)槿粘5目陬^語言,要深入淺出,言之有情、言之有理,使理論脫下“高大上”外衣,實現(xiàn)理論講解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家?;H抢煤没ヂ?lián)網(wǎng)技術,注重感同身受。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網(wǎng)絡這塊陣地,通過網(wǎng)絡互動、翻轉課堂、多媒體展示等形式使教學工作活起來,通過展示一幀幀生動的圖片、一則則感人的故事、一段段難忘的視頻,使思政課教學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既“入眼”又“入腦”,在不知覺中增強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認可和信服。

      (三)提升師資力:做好鑄魂育人工作守初心

      1.筑牢信仰,為學生成長引領航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2]要求教師要堅守自己的初心,提升播種信念、夯實信仰、培根鑄魂的能力。其獨特的歷史使命要求教師們一是要堅定政治立場,夯實信仰。思政課教師要政治強、信念堅,始終堅持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2]這樣,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才能在青年心中扎下根。二是要提升理論素養(yǎng),增強素質。教師要悟透原理,對經(jīng)典運用得嫻熟得當;追求真理,明辨是非,對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批駁得有理有據(jù);明白事理,準確把握,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三是重視愛國踐履,強化實踐。思政課教師要做到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的有機統(tǒng)一。革命英雄的豐功偉績、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新農(nóng)村的蒸蒸日上等,親自到現(xiàn)場去感受、去聆聽,就會進一步堅守住初心,在課堂上講出來的理論就能充滿底氣和說服力。

      2.升華人格,為學生成長潔行感召。“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盵2]思政課的獨特性要求思政課教師一要擁有家國情懷,勇?lián)姑K颊n教師主動跳出人生的小我,“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yǎng)分、豐富思想”,[2]將自身發(fā)展和社會責任統(tǒng)一起來,用崇高的心靈、高尚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構建起學生美好的精神家園。二要走進學生內(nèi)心,真誠關愛。通過與學生建立微信群、QQ群等進行交流和談心,使學生敞開心扉,成為其良師益友,然后有針對性地從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感等各方面給予關懷疏導。三要堅持潔行修身,清白做人。教師有情懷,品行高潔,更要付諸實踐,人前人后、網(wǎng)上網(wǎng)下、課上課下、說與做要一致,不要人前人后兩幅面孔,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欣賞和認同,從而愿意走近教師,敞開心扉,聆聽教育,思政課教育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3.提升內(nèi)功,為學生成長傳道解惑。打鐵還須自身硬,一是積極參加國家和省級各種教育培訓,如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研修班、周末理論大講堂、骨干教師研修班等,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二是繼續(xù)學習提高自我,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習過程中開展更高層次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以教研和科研帶動教學水平提升;三是積極參加高校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的研修,學會以馬克思主義視野觀察分析整個世界,全面提升理論素養(yǎng),拓展知識視野;四是落實思政課教師‘手拉手’集體備課機制,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準確把握問題,對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教學中的重難點等問題集體進行研討。通過一系列學習培訓,強化思政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進一步增強其傳道解惑的“內(nèi)功”。

      (四)整合力量源:構建高校思政教育大系統(tǒng)

      1.發(fā)揮育人耦合體的協(xié)同效應,施教舉措更親和給力。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皩W校黨委書記、校長要帶頭走進課堂,帶頭推動思政課建設,帶頭聯(lián)系思政課教師”。[2]一是校內(nèi)各種育人載體力量相配合。高校要將思政課建設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抓好落實,重視發(fā)揮科研、實踐、文化、網(wǎng)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每年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做好頂層設計,將其納入學校黨建工作考核、辦學質量評估等體系。二是社會、家庭、學校合力育人。社會要形成崇德向上向善的良好風氣,重視發(fā)揮各級各類典型的示范作用;家庭要重視發(fā)揮良好家教家風的潤化作用,努力形成仁愛忠孝、謙和好禮、誠信知報、見利思義的家庭氛圍;學校輔導員和團總支等要與家長建立溝通協(xié)調(diào)機制,定期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各方面力量和資源匯集在一起同頻共振,為學生獲得感提升形成強大的育人共同體效應。三是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2]可通過開設專業(yè)倫理課程、講述工匠精神作為有益補充,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高校各門課程教學中,努力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局面。

      2.加強文化涵育力的感染效度,主題教育更鮮活貼近。要高質量地辦好新時代思政課,就要不斷增強校園文化正能量的涵育和潤化效度。一是增強校園精神文化涵育心靈的深度。每所學校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校史校風校訓,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學風師風教風等育人元素,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高校的生命力和底蘊所在。要重視發(fā)揮這些潛課程文化在培養(yǎng)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和擔當精神中的積極作用,可將其與教師的發(fā)展追求和學生的成長需求融合在一起,引導師生主動修德修行,不斷提升自我。二是增強校園環(huán)境文化滋養(yǎng)情志的廣度。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高校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是以文化人的重要載體。讓校園的山水、花草、亭廊、場館、網(wǎng)絡以及教室、寢室、食堂等人文景觀“藝術化、思想化、會說話”,使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精神相呼應,既貼近學生,又鮮活生動,崇德弘毅的氛圍熏染在不知不覺中轉化為學生積極向上、主動擔當和砥礪奮進的實際行動。三是增強校園行為文化鍛造品格的力度。愛國奮斗擔當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學??赏ㄟ^節(jié)慶紀念儀式、公益志愿服務、紅色文旅踐行、關愛弱勢群體、閱讀經(jīng)典、講座培訓、競賽演出等形式多樣、內(nèi)容鮮活的主題實踐教育活動熏陶感染師生,激發(fā)愛國情、砥礪強國志、實踐報國行,把崇高美好的情志和德行植入學生內(nèi)心,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并轉化為行為習慣。

      猜你喜歡
      教育者思政政治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工會博覽(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喀什市| 平度市| 囊谦县| 射阳县| 龙州县| 临澧县| 阿勒泰市| 宁城县| 高雄县| 盘山县| 蓬莱市| 西林县| 贵德县| 赣榆县| 虹口区| 新巴尔虎右旗| 鄱阳县| 龙口市| 乌鲁木齐市| 玉树县| 三门县| 平阳县| 庆安县| 普兰店市| 永年县| 同仁县| 宜章县| 黄石市| 常熟市| 库车县| 东辽县| 德钦县| 涿鹿县| 巫山县| 嘉荫县| 聂拉木县| 来安县| 民和| 阳城县| 湖南省|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