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穎
(興安盟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內蒙古 興安 137400)
銀屑病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常見病多發(fā)病的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后會伴有明顯的紅斑、鱗屑癥狀,此疾病可以全身發(fā)病,最為常見的發(fā)病位置為頭皮、四肢。銀屑病可以發(fā)生在各個年齡段,但以青壯年居多,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將給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2]。為了給予病人最優(yōu)質的治療,我科室運用了鈣泊三醇倍他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軟膏序貫治療方式,具體詳情請看如下[3]。
選擇銀屑病病人共計120例實施調查,此次調查選取時間為2016年9月~2018年12月。將病人分為2組,每組60例。對比組當中的男性病人共有32例、女性共有28例,年齡在32歲~69歲之間,平均50.5歲。實驗組當中的男性病人共有33例、女性共有27例,年齡在33歲~68歲之間,平均50.5歲。兩組病人的基本資料均無差異,P>0.05。
對比組采用卡泊三醇軟膏實施常規(guī)治療,以外涂的方式給予病人,每天2次,共用60天。
實驗組應用了鈣泊三醇倍他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軟膏序貫治療方式,共有3階段,第1階段為:取鈣泊三醇倍他米松乳膏以外涂的方式給予病人,每天1次,共治療14天;第2階段為:卡泊三醇軟膏、鈣泊三醇倍他米松乳膏輪替治療,每間隔1天用藥,卡泊三醇軟膏每天2次,鈣泊三醇倍他米松乳膏則每天1次,共用14天;第3階段為:卡泊三醇軟膏,每天2次,共治療30天。
分析治療結果。從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分析。臨床療效以顯著、顯效以及無效表示,顯著為和銀屑病有關癥狀均改善;顯效為和銀屑病有關癥狀有一定的改善;無效為上述情況均為達到。不良反應為灼燒感、紅斑、瘙癢。
根據(jù)觀察指標統(tǒng)計相關數(shù)據(jù),將需要對比的資料輸入到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中進行查詢,但P值低于0.05的時候說明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實驗組中有58例病人治療結果為有效,其中顯著為42例、顯效為16例、無效為2例,構成比為96.67%;對比組中有47例病人治療結果為有效,其中顯著為28例、顯效為19例、無效為13例,構成比為78.33%;對比組治療有效率和實驗組相比較低,組間差異較大,P<0.05。
實驗組有2例病人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其中瘙癢為1例,灼燒感為1例,構成比為3.33%;對比組為13例,其中瘙癢為4例,灼燒感為6例、紅斑為3例,構成為21.67%,對比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實驗組相比較高,差異明顯P<0.05。
銀屑病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常見疾病的一種,具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在治療中多數(shù)采用維生素D衍生物、皮質激素治療方式。常用的鈣泊三醇、卡泊三醇軟膏,均為維生素D3的類似物,在使用中均可以起到誘導細胞分化的作用,同時可以抑制角化細胞增生。雖說兩種藥物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起效比較慢,而且長時間用藥還會誘發(fā)灼燒、瘙癢、紅斑等不良反應,降低了用藥的安全性,導致病人不能夠堅持用藥。而倍他米松屬于糖皮質激素之一,作用效果強,具備明顯的止癢、抗炎效果,在治療中均可發(fā)揮抗過敏、抗表皮增生以及促進血管收縮的功效,使用后可以緩解病人紅斑、瘙癢以及灼燒的情況。我科室在此文中采用了鈣泊三醇倍他米松乳膏對病人實施治療,此藥膏兼具了兩種藥物的優(yōu)勢,在提高藥效的同時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同時可以發(fā)揮抗炎、調節(jié)細胞分泌的作用,最大程度的改善病人病情。
綜上所述,鈣泊三醇倍他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軟膏序貫治療方式可以作為銀屑病治療的首選,效果理想,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