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興,薛福平
(武警山西總隊醫(yī)院,山西太原 030006)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發(fā)病率不斷增加[1-2]。預計到2025 年,中國60 歲以上老人將達到3 億,占世界老齡人口的20%。在OVCF 的治療上,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發(fā)展迅速,療效顯著。文章通過臨床病例觀察,分析其療效。
收集201801-201912月在武警山西總隊醫(yī)院行PKP 手術的老年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56 例(72 椎)?;颊哂谢驔]有明確的外傷史。傷后主要表現(xiàn)為責任椎體處腰背部疼痛、脊柱后凸畸形。
所有患者術前行脊柱X 線、CT 及MRI 檢查。X線片提示椎體有無骨折,X線側位片測量記錄術前傷椎高度。傷椎椎體高度為椎體上下終板中心(前、后緣連線的中點)之間的距離。測量結果根據DR 片上所標示的標尺進行換算處理。CT檢查提示椎體后壁是否完整,MRI 檢查判斷骨折發(fā)生的時間(新鮮或陳舊性骨折),以及X射線及CT不能發(fā)現(xiàn)的微骨折。術前使用疼痛視覺類比(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記錄評分。
患者俯臥,C 型臂定位傷椎椎弓根,做相應的體表標記。在椎弓根定位點旁開1.5~2.0 cm 處做局部麻醉,與矢狀面成15°夾角從椎弓根外側上方經皮穿刺,左側進針點在椎弓根10 點方向,右側在2 點方向。在穿刺針抵達椎體后緣時,拍攝傷椎正位片,觀察是否突破椎弓根內側壁,以免穿刺造成硬膜及神經損傷。C 型臂確定穿刺針到達椎體后緣且未突破椎弓根內側壁后,繼續(xù)進針,穿刺深度達椎體前1/3。拔出穿刺針芯,插入骨鉆,向前擴張通道至椎體前2~3 mm 處,探針探查通道四壁完整,置入球囊。C型臂透視下注入顯影劑擴張球囊,逐漸加壓,恢復椎體高度滿意后抽出顯影劑,退出球囊。注入調制好的骨水泥,在C型臂透視下可見骨水泥沿球囊擴張空間浸潤,到達空間邊緣后沿著骨小梁浸潤,當骨水泥浸潤到椎體骨皮質時停止。術中注意骨水泥的滲漏問題。骨水泥硬化后拔出穿刺針。術中透視觀察骨水泥浸潤情況,當浸潤超過椎體中線時,行單側注射,相反則行雙側注射。如果術中出現(xiàn)骨水泥浸潤到椎體后緣,應立即停止注射。
記錄手術中的單個椎體手術時間、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滲漏情況。
術后第1 天記錄患者的VAS 評分,術后3d內拍攝X 線片,記錄側位片上傷椎椎體高度。數(shù)據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手術前后VAS 評分、傷椎高度數(shù)據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記錄手術時間、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滲漏情況。
PKP 手術組共56 人,傷椎數(shù)72 個,手術后VAS評分為2.95±0.76,顯著低于術前7.26±0.9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PKP 手術組病椎72 例,平均手術時間為38.4 ±8.6 min,骨水泥注入量為5.8±2.4 mL,有7 例發(fā)生了骨水泥滲漏。手術治療前、后傷椎高度分別為1.24±0.66 cm和2.15±0.32 cm,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我國有14 億人口,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年齡是OVCF 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OVCF 的發(fā)生率從13.4%升至58.1%[3-4]。椎體骨折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同時伴隨著生活質量的下降[5-6]。對于椎體壓縮高度小于1/3 的患者,我們通常采取保守治療,包括臥床、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必要的止痛治療等。保守治療的并發(fā)癥有褥瘡、墜積性肺炎、深靜脈血栓等。對于疼痛癥狀為主、不適合長期臥床的患者我們建議使用PKP 手術治療。PKP不但能減少長期臥床所導致的并發(fā)癥,還能有效緩解疼痛。部分老年患者在椎體骨折的同時伴隨有諸多自身疾病,如果采取開放式手術治療,麻醉和手術的風險將成倍增加。有些患者身體情況甚至不能承受開放式手術治療,我們也建議使用PKP 手術治療。PKP手術對麻醉要求低,局麻即可,手術創(chuàng)傷小,切口僅1cm,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恢復快,這些都能滿足患者的需要[7]。
通過病例術前、術后數(shù)值比較,我們看出,PKP手術在緩解疼痛、恢復椎體高度方面變化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當中出現(xiàn)了7例骨水泥的滲漏,方向為側方和前方,沒有出現(xiàn)椎管內滲漏的情況。骨水泥滲漏是PKP 手術的常見并發(fā)癥,預防發(fā)生的關鍵是術前傷椎CT 掃描,觀察椎體后壁是否完整。我們把椎體后壁破裂規(guī)定為PKP 手術的禁忌癥。另外在骨水泥的灌注過程中,C 型臂反復觀察浸潤范圍,灌注即將達到椎體后緣時應立即停止。骨水泥的滲漏與注入量呈正相關,與療效呈非正相關[8-9]。當骨水泥注入量達到椎體體積百分比的29.8%(4~6 mL)時,即可恢復椎體的剛度和強度[10]。所以骨水泥的注入適量即可。在X 線正位片提示骨水泥浸潤超過中線的情況下可行單側注射,否則行雙側注射[11]。
PKP手術治療椎體骨折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完善。例如:PKP術后鄰近椎體再骨折的問題,骨水泥松動的問題,如何制定規(guī)范化個體化手術的問題等等,有待我們去研究。我們將繼續(xù)努力使治療更規(guī)范,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