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鎮(zhèn)鋒,陳維榮,蔡高陽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廣東 汕頭)
胃癌這一惡性腫瘤主要發(fā)生在胃黏膜上皮部位,早期患者存在不典型的臨床癥狀,進展期胃癌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體重減輕、疼痛等,胃癌的發(fā)生會對機體的消化系統(tǒng)功能產生損害的同時,還會出現轉移情況,對機體的呼吸功能和肝腎功能產生嚴重影響,甚者會有惡病質情況發(fā)生,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極大威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導致患者病情不斷進展,出現營養(yǎng)不良、消瘦、貧血及惡病質等并發(fā)癥[1-2]。而老年人是胃癌的主要發(fā)病人群,老年胃癌指的是年齡超過60歲的胃癌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逐漸減退,其病情程度更加嚴重,因此,需要加強對老年胃癌的有效治療。本文主要探究老年胃癌的手術治療方法及對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
選取于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2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5人。觀察組男67例、女58例,年齡61至71歲,平均年齡(66.38±6.84)歲;對 照 組 男60例、女65例,年 齡63至71歲,平 均 年齡(67.23±7.12)歲。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對患者實施腹部硬膜外麻醉,成功麻醉以后,在合適的位置做一手術切口,充分暴露病變位置,主治醫(yī)師需要結扎病變部位的大動脈,將患者的病變組織切除,然后清潔傷口和縫補切口。結束手術以后,妥善安置腹腔引流管對患者實施有效引流。
觀察組實施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通過氣管插管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在腹腔鏡的作用下,對病變部位進行尋找,能夠快速、精確的完成手術。在手術過程中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將氣腹建立起來,通過三孔法在腹腔內置入腹腔鏡器械,將病變部位找到,手術過程中為避免患者發(fā)生內出血情況,需要通過可吸收夾有效的結扎處理患者的動脈血管,最后將病變組織徹底切除。
比較治療效果,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完全消除病灶,恢復穩(wěn)定的生命體征,腫瘤直徑減少超過30%時為完全緩解;病灶縮小超過50%,基本恢復穩(wěn)定的生命體征,腫瘤直徑減少超過20%時為部分緩解;基本恢復穩(wěn)定的疾病狀態(tài),病灶縮小超過30%,或病灶增大小于15%時為穩(wěn)定;沒有改善患者癥狀,有新的病灶出現,腫瘤病灶增大超過25%時為進展。
兩組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比較治療總有效率[n(%)]
表2 比較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s)
表2 比較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s)
?
表3 并發(fā)癥比較[n(%)]
在全球范圍內,胃癌是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作用下,胃癌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增高趨勢,在腫瘤死亡病因中,胃癌居于第2位。胃癌存在不明顯的早期癥狀,大部分患者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使疾病進入中晚期。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逐漸出現明顯的胃部癥狀,主要包括貧血、體重減輕、消瘦、食欲不振及腹部疼痛等。疾病后期出現癌腫轉移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嚴重營養(yǎng)不良、腹水、黑便、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及腹部腫塊等。胃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主要與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癌前期變化等因素有關,致病因素十分復雜。此外,直接播散、淋巴結轉移、血行轉移是胃癌的主要轉移途徑,可累及皮膚、脾臟、腦膜、腦、腎臟、骨肌肺等器官和組織,對患者健康危害極大。胃癌存在不良的預后狀況,放化療和手術治療是胃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使得患者面臨較大痛苦。同時睡眠障礙、情緒低落、體重降低、疲勞感及食管反流等相關問題容易在術后發(fā)生,且患者在康復治療期間不能充分認識身體的改變,或受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導致胃部不適表現加重,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4-5]。因此,為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疾病預后,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期間,需要加強對有效治療方法的積極探究。
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6-7],老年胃癌患者存在較差的身體機能,患者通過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會使患者的術中手術時間延長,使術中出血量增加,且患者術后疾病的恢復也會受到影響,不利于老年患者機體的愈合。所以,運用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老年胃癌的效果不十分理想?,F階段,在不斷發(fā)展醫(yī)療技術的影響作用下,在胃癌治療中逐漸擴大了腹腔鏡技術的應用范圍。在腹部疾病診斷過程中,腹腔鏡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診斷價值,利用腹腔鏡技術進行診斷,能夠實現對腹內器官損傷部位的準確診斷,有利于臨床醫(yī)師在制定診斷方案過程中將有效的參考依據提供,便于對合適的手術切口進行選擇。老年胃癌患者運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過程中需要將二氧化碳氣腹建立,在光鏡的作用下進行相關操作,能夠使視野充分暴露,同時可以全面的探查腹腔內的具體情況,能夠準確診斷出具有較小體積的病灶。除此之外,在操作過程中腹腔鏡技術還具有更高的精細度,對器官和組織存在較小的損傷,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小,且具有較少的出血量,還使得患者對美觀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有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因此患者對該治療手段的認可度較高,使其在臨床中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8]。
本文通過探究老年胃癌的手術治療方法及對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結果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少,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較短(P<0.05),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9.6%)較低(P<0.05)。綜上所述老,年胃癌患者運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和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均可以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是相比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運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同時能夠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治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