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首先,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社會的發(fā)展不僅依靠科學技術,更要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需要人文素質的教育。大學生作為國家與社會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對他們進行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能夠提升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更好地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家長以及學生都把知識學習成績當作教育的核心目標,使得學生進入大學以后,自身的人文素質和自身發(fā)展不一致,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存在偏差。所以,在高校教育當中,要高度重視人文素質的教育,并把其滲透到體育課程中,使學生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得到大幅度提升。其次,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們的意識有了巨大改變,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都要求“以人為本”。因此,高校體育在教學當中要注重人文素質教育,才能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
受傳統(tǒng)體育教育觀念的影響,現(xiàn)階段高校體育教育的實際發(fā)展現(xiàn)狀不容樂觀。體育教學計劃在實施的過程當中實踐課程是主要內容,導致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多數高校在制定體育教學大綱的時候,配備了體育教材,但是實際教學活動當中不注重學生的體育理論學習,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不強。這樣以來就影響了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體育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只有豐富多彩,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依舊比較單一。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師都是按照教學大綱開展教學,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和模式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班級作為常見的學習單位,限制了學生的體育活動項目,降低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使得體育教學整體效果不佳,影響了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教育中學生學習的對象,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要提升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才能能確保人文素質教育的科學性與高效性。其一,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質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體育教師需要具備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以及較高的思想道德品質,才能做到積極向上、文明舉止,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其二,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與豐富的人文知識儲備。隨著社會和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體育教師應該不斷吸取各方面新知識和新理論,進一步充實與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才能在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質與人文素養(yǎng)。其三,注重個性修養(yǎng)。體育教師必須要從自身做起,嚴于律己,以身示教,提升自身修養(yǎng)素質,在學習與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各方面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努力做素質高、修養(yǎng)高的新時代體育教師。其四,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處于新時代,學生的思維方式發(fā)生了較大改變。體育教師必須要用新的理念,淵博的專業(yè)知識,精湛的教學技能去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才能適應新形勢的教學需求,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
要想更好地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體育教學活動當中要科學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術,豐富體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并且要加大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采用合理的信息化技術,可以有效提升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實際融入效果,能夠大幅度提高高校體育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增強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高校體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學活動的主要模式就是通過動作教學和練習來完成教學任務,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要積極展開人文素質教育,有效引導學生練習與鍛煉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欲望,從而發(fā)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潛能。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體育活動當中,同時合理滲入人文素質教育,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堅強勇敢地迎接各種挑戰(zhàn)。
總之,人文素質教育作為學生提高自我內涵、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主要途徑,加強高等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主要趨勢。所以,高等院校要把人文素質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