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
近年來,音樂治療已逐漸成為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干預的一個全新領域。可視音樂治療又是一種全新的多感官綜合干預方法,即使用音樂、畫面、燈光等治療要素,將視覺、聽覺、運動覺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治療師與治療對象的互動,來調(diào)節(jié)患兒的情緒,起到喚醒、激勵、撫慰、宣泄等精神作用,進而改變其不良行為,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
有研究資料表明,自閉癥兒童喜歡旋轉(zhuǎn)物體,在單一刺激條件下難以長時間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研究中,我們采用聽覺(音樂)、視覺(畫面)、觸覺(運動)這些綜合的刺激要素,不斷地給予新的刺激,延長其專注力的時間,通過訓練使之泛化到生活中,進而形成一種習慣。
自閉癥兒童具有“刺激的過度選擇性”特征。刺激通過不同的通道作用于自閉癥兒童,可以讓他們學會對環(huán)境中多線索刺激做出反應,并提高注意力;同時,環(huán)境中的多線索刺激也會逐步提高兒童的學習、類化、遷移能力。這種多刺激共同作用的方法有效地調(diào)動了自閉癥兒童的多個感覺器官,有效地增加刺激的強度。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不同形式刺激的整合是良好的,不僅能對教師的語言提示作出反應,經(jīng)過多次練習后,還能對音樂同時做出動覺和視覺的不同反應。
游戲也是一種學習行為。心理學家朱智賢曾經(jīng)說過:游戲是一種獨特的活動方法,是促進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活動方式,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利用游戲與其互動要遠比枯燥的講解效果好得多。在對自閉癥兒童的教學中,游戲能幫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激發(fā)自閉癥兒童的興趣,讓自閉癥兒童在愉悅的心境中建立規(guī)則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反而相對較好一些,這也許和刺激物的性質(zhì)有關,小型的色板和大型的軟墊具有不同的刺激強度。同時,自閉癥兒童粗大動作的發(fā)展也比精細動作的發(fā)展好,所以作出 全身反應也要比有目的的手部反應快。
在音樂治療中,目的不是學習音樂技能,而是運用合適的音樂服務于教學目標。在音樂治療理念指導下的自閉癥兒童課堂教學中,節(jié)奏感強、易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兒歌或純音樂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靈活地使用音樂、保證學生情緒穩(wěn)定,是正常開展教學的前提。樂器能讓學生在教學中變得主動,學生能通過演奏樂器進行自我表達。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自閉癥兒童來說,演奏韻律類樂器難度較大,敲擊樂器則操作簡單,很受自閉癥兒童的喜愛。跟隨音樂敲擊樂器能刺激學生的聽覺和動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驗到較多的自主性,從而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帶給學生愉悅的心理體驗,從而克服情緒、生理和認知上的障礙。課堂中,即興演奏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跟著音樂自己控制節(jié)奏。當然,為了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掌握規(guī)則,在特定的部分教師要進行合理的干預,促進學生對規(guī)則的學習。
綜上所述,音樂游戲?qū)ψ蚤]癥兒童的集體教學起到非常顯著的作用,有利于兒童集中精力,保持心情上的愉悅。并且音樂游戲的教育方式對于自閉癥兒童而言,比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加明顯。自閉癥兒童往往更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可能會給自閉癥兒童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而音樂不一樣,每個人都對音樂有著天然的親切感,所以音樂更能安撫自閉癥兒童的情緒。而音樂游戲?qū)⒁魳泛陀螒蚪Y合起來,更加能吸引兒童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