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君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淮安 223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屬于呼吸科常見疾病之一,相關資料表明[1],我國COPD患者已經超過2000萬例,其發(fā)病與空氣污染、反復性呼吸道感染等有密切關系。具有病程長和容易反復發(fā)作的特點,患者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本研究以我科收治的98例COPD患者為調查對象,分析在護理工作中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研究對象主要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我科就診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抓鬮法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49例)和觀察組(49例),常規(guī)組男女比例為27:22,年紀最小者為50歲,年紀最大者為78歲,平均年齡為(62.66±3.18)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8:21,年紀最小者為50歲,年紀最大者為79歲,平均年齡為(62.80±3.21)歲。對比2組COPD患者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COPD護理,主要內容包括抗感染護理、營養(yǎng)支持、止咳解痙護理、藥物指導以及生命體征檢測等,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及時搶救。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為:(1)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立即為其發(fā)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并詳細介紹COPD的發(fā)病機理、臨床癥狀、轉歸、預防措施、治療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避免錯誤的護理干預影響病情好轉。定期開展COPD健康知識講座、成立微信公眾號以及健康知識宣傳欄等方式加強對患者及家屬實施COPD病癥認知健康宣教,從而提高患者的認知度;(2)加強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由于COPD具有病程長和容易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因此患者極易出現(xiàn)恐懼、悲觀等不良情緒,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不配合治療、拒絕治療等心理情緒,從而對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對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通過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對此其實針對性心理疏導,同時還應鼓勵患者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通過加強對患者實施心理支持,使其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以此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3)加強對患者實施生活護理:①重視對住院患者呼吸道管理,并按時對其進行主動排痰訓練;②呼吸康復訓練,對此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發(fā)放呼吸訓練器,并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實施呼吸肌訓練;③飲食干預,對此營養(yǎng)師應對患者自身情況實施飲食指導,叮囑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采用生活質量評估量表對其進行調查,量表共分為日常生活能力、社會活動情況、抑郁情緒、焦慮情緒以及身體素質等五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為20分,生活質量評估量表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2]。同時對2組COPD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越滿意。
本研究過程中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所產生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均由SpSS20.0軟件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定量檢驗采用t值,用()顯示;計數(shù)采用x2進行檢驗,用百分比(%)顯示,當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調查表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90.22±4.29)分,而常規(guī)組為(73.15±12.09)分,組間比較(t=3.904,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調查表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9.17±0.44)分,而常規(guī)組為(90.63±3.22)分,組間比較(t=3.284,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等外部因素的不斷改變,COPD患者的發(fā)病率也出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并且COPD主要以老年群體為主,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對差,因此在治療期間極易出現(xiàn)惡化、感染等現(xiàn)象,因此給護理和治療工作造成一定困難。經過對COPD患者護理經驗總結[3],給予其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護理質量,同時對其預后有重要影響,而在臨床護理中不僅要重視患者疾病護理,同時更應該注重對患者實施情感支持、心理疏導等干預。通過對我科收治的98例COPD患者護理效果分析表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COPD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對促進和諧發(fā)展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綜合性護理干預值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