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戰(zhàn)紅
“課程思政”是我國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專業(yè)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提出和實踐,是技工院校通過深化課程改革,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各個技工院校中來實現(xiàn)育人的基本任務的新舉措,也正在成為通識教育改革的新視角。一般而言,課程的思想和政策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各種專業(yè)課程的教育培訓概念,特別強調技工院校教育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導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各種專業(yè)課和課程的協(xié)同作用充分體現(xiàn)在德育教育工作中。
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作用非常重要,占有領導地位,課程思政要與思政課程堅持同一個方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務。根據這一概念,各學者將思想政治課程的建設放在與思想政治計劃相同方向的體系建設上。石書臣認為,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聯(lián)合創(chuàng)新的重點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思想政治課程遵循同一個方向,這也需要對正確的政治方向作出承諾。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一是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程的領導作用,二是利用課程中隱藏的教育功能,三是利用教師隊伍的協(xié)調教學方法和建立教育體系,建立協(xié)作學習的領導機構。高德毅和宗愛東認為,開設不同的課程以及朝著同一方向的思想政治課程,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課和其他課程不同,其強調的是賞識教育,并植根于理想和信念;其他課程應基于理論知識,有針對性地在各種級別的課程中進行育人。鄭佳然認為,在新時期,技工院校應該在思想政治課的同一方向上做三件事:一是將馬克思主義的相關態(tài)度和理念納入教學內容中,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學生;二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理念,發(fā)揮技工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三是在實踐領域以及實踐教育和課程的有機整合方面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水平以及對課程的思想政治意愿的重視,會對課程的思想政治實施造成影響。一種觀點是根據師生關系提出的,劉雋和范國睿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師生關系為出發(fā)點,提出了思想政治互動關系支持收獲策略。教師應通過課堂的理論知識、社會實踐等方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增強學生的收獲感。一種觀點源于教師的評估和評估方法,成桂英和王繼平以本課程的思想政治活動為出發(fā)點,堅持“正確明確的政治方向”“教育與自我教育”“思想政治從業(yè)人員”“自尊心相結合”。另一個是“評估”“對過程和結果的考慮,著重于過程”“知識與行動的統(tǒng)一”等六項原則考慮了以課程目標的合理性、內容的有效性和學生的成就為評估的具體要求。一種觀點來自教師的思想觀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陸道坤認為,教師是思想政治課程設計發(fā)展的關鍵因素。課程教師必須糾正思想上的誤解并解決問題,主動地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的設計,擴大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設計的教學能力。
建立課程思想體系和機制,有助于為課程的發(fā)展和完善提供完整的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課程進行培訓。針對如何完善課程的思想政治保障體系,多數學者認為,技工院校黨委應發(fā)揮全面領導作用,并與二級院校合作,合理推進課程的思想政治結構。例如,高德毅和宗愛東認為,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設計是將道德教育的內容納入原始課程,改革課堂,學習可以重復和推廣的良好做法。技工院校黨委主要負責制定課程的思想和政策,所有的老師都需要以道德和進步為目標,必須發(fā)掘教育的最大價值,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實現(xiàn)完整的流程和全面的人文教育。
綜上所述,可以說我國課程的思想政策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作為一個系統(tǒng)的項目,課程的思想和政策包括廣泛的內容,并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效實施課程的思想政治概念既需要在理論層面進行深入討論,又需要在實踐層面進行系統(tǒng)的推進,關于“課程思政”的相關研究有待擴大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