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
(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 腫瘤二區(qū),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非小細胞肺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現(xiàn)多認為其發(fā)病與環(huán)境、輻射、吸煙等不健康習慣相關,患者首發(fā)癥狀主要為咳嗽、咯血、胸痛、胸悶、聲音嘶啞,其中,咳嗽占比為35%~75%,咯血占比約30%,胸痛占比約25%,胸悶占比約10%,聲音嘶啞占比為5%~18%,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會發(fā)生腦轉移,威脅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1-2]。當前,臨床針對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主要采取放化療。相關研究指出,在放化療基礎上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可提高療效,抑制病情進展,促使患者恢復[3]?;诖?,本研究選取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58例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探討吉非替尼聯(lián)合放化療應用的價值及可行性。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收治的58例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聯(lián)合組(29例)與放化療組(29例)。聯(lián)合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為25~63歲,平均(51.68±5.49)歲;病灶轉移時間為1~3個月,平均(1.92±0.43)個月;體質量指數(shù)為17~24 kg·m-2,平均(21.59±1.16)kg·m-2。放化療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為26~63歲,平均(51.93±5.28)歲;病灶轉移時間為1~3個月,平均(2.08±0.45)個月;體質量指數(shù)為18~25 kg·m-2,平均(21.74±1.02)kg·m-2。兩組體質量指數(shù)、性別、病灶轉移時間、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選取標準
1.2.1納入標準 (1)經(jīng)影像學及臨床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2)一般資料完整;(3)依從性良好;(4)無血液系統(tǒng)疾??;(5)經(jīng)基因檢測,適用吉非替尼;(6)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1)合并先天性心臟??;(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3)既往未接受過放療;(4)嚴重肝、腎器官功能障礙;(5)既往有吉非替尼、順鉑、多西他賽藥物過敏史;(6)放化療禁忌;(7)患有其他嚴重肺部疾病;(8)合并嚴重感染;(9)合并心力衰竭;(10)有嚴重認知障礙、精神障礙、神經(jīng)疾病,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3 治療方法
1.3.1放化療組 接受單純放化療。第1階段,對頭部病灶實施常規(guī)三維放射治療,6 MV X射線常規(guī)全腦分割式照射,每次3 Gy,每周5次,總劑量為30~36 Gy,或每次2 Gy,每周5次,總劑量為36~40 Gy。第2階段,MRI或CT復查縮野,對腦轉移病灶區(qū)行局部三維適形放射,采用6 MV X射線常規(guī)分割式照射,每次2 Gy,每周5次,若合并轉移病灶則局部加量,加量總劑量為10~16 Gy,總照射劑量為50~64 Gy?;煼桨福河诜暖熀蟮?天進行第1周期化療,放療結束后進行第2周期化療。第1天,75 mg·m-2多西他賽(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032)靜脈注射;第1~2天,20 mg·m-2順鉑(德州德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236)靜脈滴注。1個周期為21 d,治療3個周期。
1.3.2聯(lián)合組 在上述常規(guī)放化療藥物基礎上加用吉非替尼[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465]治療,吉非替尼在全腦放療后口服,每次0.25 g,每日1次,若患者出現(xiàn)不耐受或病情進展則停止用藥。
1.4 觀察指標
1.4.1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檢測病灶完全消失,維持4周以上為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治療后檢測病灶體積明顯縮小,且≥50%,維持4周以上為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治療后檢測病灶體積縮小<50%或增大<25%為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治療后檢測病灶體積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增病灶為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將CR、PR計入總有效,計算總有效率。
1.4.2不良反應 記錄四肢關節(jié)疼痛、腹瀉、皮疹、惡心嘔吐等發(fā)生情況。
1.4.3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包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血管內皮生長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VEGFB)。具體方法:取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轉速為3 000 r·min-1,時間為10 min)取上清液,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VEGFA、VEGFB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吉泰依科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
2.1 治療效果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較放化療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聯(lián)合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放化療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2.3 血清VEGFA、VEGFB水平組內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清VEGFA、VEGF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兩組治療后血清VEGFA、VEGFB水平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低于放化療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VEGFA、VEGFB水平比較
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死亡率較高,放化療為主要治療方法,但放療易導致肺部原發(fā)病灶、顱外病灶無法得到有效照射,在血-腦脊液屏障保護作用下,部分化療藥物無法有效作用于病灶處,效果欠佳。因此,臨床仍需探討更為有效的方案,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4-5]。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水平高低與細胞生長、浸潤、遷移等密切相關,其水平過度表達則易導致腫瘤細胞接受細胞生長信號,加快細胞增殖,導致腫瘤轉移。吉非替尼為特異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能競爭性與相關受體結合,從而阻斷細胞生長信號,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及腫瘤增殖、轉移,達到治療腫瘤目的[6-7]。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較放化療組高,提示吉非替尼聯(lián)合放化療可提高療效。分析原因在于放化療可殺死腫瘤細胞,吉非替尼能遏制腫瘤增殖,聯(lián)合治療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故能提高療效。同時,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放化療組比較,差異不顯著,可見在放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基礎上加用吉非替尼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研究顯示,血清VEGFA、VEGFB可促使腫瘤血管形成及腫瘤轉移浸潤,通過檢測其水平可評估患者病情程度[8]。本研究中,治療后聯(lián)合組血清VEGFA、VEGFB水平低于放化療組,可見非小細胞肺癌腦癌轉移患者接受吉非替尼聯(lián)合放化療可降低血清VEGFA、VEGFB水平,控制病情進展。
綜上可知,吉非替尼聯(lián)合放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癌轉移患者效果顯著,可降低血清VEGFA、VEGFB水平,控制病情進展,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