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耿純
(廣東省普寧市南溪鎮(zhèn)典竹小學,廣東 普寧 515300)
古詩文學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在我國文學創(chuàng)作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以當今教育改革來說,將古詩文融入小學語文教育,進一步提升了小學語文教育的教學水平,增強了課堂的文化內涵。同時,古詩詞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每個人都應學習和體驗的。所以古詩詞的學習將作為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最重要的補充部分,以及生動有趣形象的體驗,將學生帶入語文學習的更高境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語文是語言和感情的載體,而中國的古詩文將這一形式達到了極致,不僅在語言上更具魅力,在感情上更加豐富飽滿,比傳統(tǒng)的文章更具神韻。小學教育正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古詩文這類文化精髓,不僅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文學情操,更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同時由于古詩文,在語言上平仄押韻,誦讀起來朗朗上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愛上文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在另一方面,古詩文又寄托了作者內心異常豐富的感情,這些感情交融錯雜在一起,形成了完備的價值情感。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學生感情世界,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熏陶,擁有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以此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并能夠弘揚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的文學文化,增強民眾對文化的認同感和認知感。
由于教師作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將起到引領學生,幫助學生完成學業(yè)目標,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所以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去適應教育新變化,逐漸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師需從自我做起,提升自己文化素養(yǎng)。此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將古詩文學習,引入到學生的日常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制定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另外,教師應不斷完善自己,通過加強自身文化修養(yǎng),為學生樹立榜樣,致力于加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和學生共同進步。同時教師應清晰的認識到,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統(tǒng)一式教學,這樣一味的灌輸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應新的課堂教學。只會拖慢教學速度,降低教學效率,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對古詩文失去學習的欲望。所以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教學氛圍,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將古詩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時,就是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將詩句所描述的背景通過視頻音樂,美術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文字轉變?yōu)樯鷦有蜗蟮膱D像畫面,使學生記憶得更加清晰,理解得更加透徹,將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加到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古詩之美,體會到中華文化之博大深厚。
在教室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古詩文學習的課堂教學氛圍之后,要想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潛力,體會和理解古詩文的真正含義,就需要教師引領學生,以不同的方式誦讀古詩文。以這種方式才能體會古詩文獨具的音律之美和飽含的深刻感情。因為古詩文較為復雜,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應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并以合理的形式向學生展現(xiàn)古詩文所表達的真正情感和內容。例如,可將古詩文壓縮為簡單易懂的小故事,將古詩文中所描述的畫面轉化為繪畫的形式為學生勾勒出詩歌中所描述的美麗世界,同時讓學生大膽進行想象,在頭腦中映射出這些美麗的畫面,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古詩文。教師可以開展示范朗讀,鼓勵學生大膽讀出來,多加展示,相互討論,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詩歌朗讀的美感之中,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增強學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學會體會理解古詩作者本身所表達的內涵。
結語:古詩文是我國的文化精髓,將其引入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內容,也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完善學生幼小心靈的感情世界,豐富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古詩文的學習,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凈化心靈,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深厚。在教育改革之下,教師應積極融入改革大潮,改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思想,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安排古詩文學習,大力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融入古詩文的世界,體驗詩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