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琳
(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金華 321000)
南齊謝赫繪畫六法中就有“氣韻生動”一說。畫面的意蘊應該是畫家真誠情感的流露表現。所謂“氣韻生動”是把生動地反映人物精神狀態(tài)和性格特征作為藝術表現的最高準則。就是畫面上表現的東西要有韻律,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總而言之就是要“神似”,有一種感人的力量打動每一個觀賞者。“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的境界就是靜于心,因而對于表達對傳統(tǒng)中國畫的敬仰之情。"我"便是物,物就是"我",是"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瞻仰。讓物能夠寄托自己學習路上勿忘初心、堅守學習純正傳統(tǒng)的心情。繪畫就是能夠寫胸中逸氣,抒心中真情。畫面試圖構建一個充滿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畫面空間,設色也追求淡雅的感覺,讓人感覺舒適、悠閑,感覺到一種全身心的放松,怡然自得。一幅畫的完成需要。情感與想象相融合,運用事物與色彩來表達。
形狀是所把握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一幅畫的造型是由形體、筆墨、構圖、色彩等多種因素構成的。我想追求的畫面是一種放松隨意的動態(tài),要呈現出“有意味的形式”。
起稿時,不同的畫面找差異,要講究形式美。注意畫面的整體差異,整體布局,不斷比較,物體擺放占畫面比例,對整體畫面的控制,整體走勢是否富有動感與趣味性。考慮到題材和想要的隨意性,那就必須創(chuàng)造出“有意味的”構圖形式。陳林老師的書中說道“畫畫比較忌諱東一塊,西一塊地搞,畫中所置擺的元素,要有一種有機的聯系,特別強調這種有機性,缺少有機性是一種拼湊?!泵靼桩嬅娌荒苓^于平均,要有相互的聯系,才能顯得畫面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有聯系的整體,才會顯得整幅畫的生動,不呆板??紤]畫面的時候不能片面,要有整體意識。古人說提款有“天然”的留款處,這種“天然”要靠創(chuàng)作經驗去尋找,主體物擺放就需要反復推敲,找到最舒適的“擺放位置”,既要結構舒服,同時又要考慮與畫面的其他元素之間對立統(tǒng)一,就是尋找最動人的情態(tài)。
中國 畫是 以線 條為 主要 表現 手段,線 是中 國畫 靈魂。線是“骨”,墨是“肉”;線是“皮”,墨是“毛”,“骨”和“毛”如果出了問題,“肉”與“毛”自然失去了存身之本。線也是作品的精神氣所在,中國畫的線必然是具有味道的,要有力度、厚度、并不是單純的勾或描,線的表達也是作畫者的心情起伏和情感的宣泄。
首先對于整體畫面的色調有一個基本的考慮,比如色調,畫面的虛實,緊松的對比。對于底色最忌諱一個字“臟”,越是基礎的工作越能給畫面“造勢”。刷底色時工具要干凈,最好選取礦物色做底;混合顏色調制不超過3種;慎用赭石與墨色;用墨要用新鮮的墨,隔夜墨焦感過重,不利于畫面清爽整體。著色方法先用淡墨把畫面中所有事物的結構染出來,把大的關系先找出來,這樣做可以把握整體,對整體有數。都用分染的方法,先用淡墨色區(qū)別結構,再分染不同位置結構。接著在用重一點的墨加深結構,有的地方由于墨色過于濃烈,就會用清水筆去洗,洗的時候力度不能太大,宣紙比較脆弱,洗可以“洗盡鉛華”,褪去畫面的火氣,讓畫面變得清雅,也能在“洗”的手法中制造出不一樣的畫面肌理效果。對于工筆畫而言,體量感的獲得,就是通過恰當的暈染來體現。在區(qū)別開單個物體結構后,用淡色罩染了一遍,為的是統(tǒng)一畫面,讓畫面的顏色更加豐富一點?!八囆g的天堂在細節(jié)”。缺少細節(jié)畫面就會不耐看;缺少細節(jié),畫面就會經不起推敲。因此畫面細節(jié)和留白處的提亮顯得非常重要。還需要考慮處理好“到位”“越位”的關系,對比關系要相對而言的弱化。
喜歡中國畫中墨的淡淡香味,喜歡三礬九染,喜歡水墨滲化交融,喜歡用毛筆一筆一筆的去絲羽毛…中國畫還需要帶有一定的書卷氣息,漂亮的字句、優(yōu)美的修辭、悅耳的言談往往都帶有種種夸張而不足為信。因為自然是平淡而不華麗的。真正好的理論不必爭論自然令人信服,能引出爭論的事總有他的不完善處,精深博大往往很難兼顧:過于精研深究往往無力旁顧;一味地求廣博,不分魚龍兼收并蓄,往往難有真知灼見。智者不會刻意地積聚,以不積聚作為人性的圓滿。不斷地將德行施與眾人,從而自身德行日益精深;無私地把一切貢獻給民眾,反而使自身日益充實。自然規(guī)律的特點是生長、養(yǎng)育萬物而不恣害眾生;智者的行為準則就是只施德行而不爭功名。在學習的漫長道路上,要不斷提高自我修養(yǎng),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辨別美丑,而不是死“讀書”,當作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