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二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100)
有效的課堂討論必須要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要求教師精心設置問題,討論才能有較高的質量。有效的討論不僅能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
首先,討論之前要讓學生明了討論的目的和要求、討論的方法,必要時搭建科學的平臺,提供相應的資料。為便于學生的探究,除課本資源外,應盡可能多渠道提供有助于解決問題、啟發(fā)思維的背景資料、相關資料等各類學習資料。其次,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對文本的深入閱讀和思考是討論的基礎。學生沒有對文本的深入閱讀和思考,就不會有有價值的討論,也就不會有有價值的收獲。討論也就失去了意義。如有的教師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先是教師和學生讀一讀詩歌,學生還沒有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就讓學生串講詩歌大意,這種教學是無意義的。學生沒有和文本的深層對話,就去生硬的闡釋詩歌內容,其學習價值很低。不要擔心花時間給學生深入思考會影響進度,實際上學生深入思考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討論的質量會更高,效果會更好。
課堂討論是同學們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現(xiàn),由于學生的知識能力有差別,對問題的認識有深淺,因此在討論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不如人所愿之處,老師就要善于引導、調控、帶領學生走出誤區(qū)。當討論離題時,老師應及時加以提醒和糾正,示意他們圍繞論題,展開討論。當少數(shù)同學控制討論時,教師要做好調控工作。在課堂討論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一些思維活躍、知識面廣、表現(xiàn)欲強的學生往往會成為主角,幾乎控制整個討論過程,膽小的同學卻一言不發(fā)。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一方面肯定、贊揚同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要關注、鼓勵其他同學,給他們發(fā)言的機會,讓同學們獲得均衡的學習鍛煉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當學生的思維模糊時,教師可提出一些進一步澄清的問題,如“你能為你講的舉一個事例嗎?”,“你能換另一種說法嗎?”,當學生的思維一直停留在事物的表層時,老師可提出進一步深入的問題,如“為什么……”“怎樣才能……”,當學生的思維不是建立在之前發(fā)言的基礎上時,老師可提出要求辨認發(fā)言相關性的問題,“你講的內容與剛才XX的內容有聯(lián)系嗎?”,當學生不能對自己和小組進行概括和總結時,教師可提出進行概括總結的問題。
課堂討論的價值不單是為了理解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討論應視為實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有效形式。在探究式學習的課堂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專心傾聽學生討論中所發(fā)表的各種意見,密切關注討論的動態(tài),讓討論始終圍繞討論的主題展開,而不至于偏題、跑題。在討論取得初步成果的時候,教師也可適時做一個簡短的小結,既總結肯定前階段討論達成的成果,又不失時機地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兩個極端,一是不敢過分放手,另一個是放下去卻無法收回。
有些教師習慣在課堂討論中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掌聲,掌聲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有益于鼓勵學生更積極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掌聲過多也會產生疲勞,學生也就不再以此為意了。掌聲代表著鼓勵,在討論中,除了對發(fā)言者的鼓勵之外,我們是不是更應多重視引導學生反思。反思我們的思考應該更有益于學生的思想認識,更有益于學生對不同意見形成新的理解,增加學生的思維的靈活度。我們討論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大家各抒己見,而是在民主討論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清晰的交流思想,,引導思想認識的進步。
任何事情如果沒有時間做保證都將落入形式主義,討論也是如此。但我們也看到一堂課上老師讓學生討論好幾個問題,學生還懵懵懂懂的,老師就讓學生匯報了。這樣的討論當然達不成共識,更談不上對問題有深入的看法。當然,我們也不能沒有時間的限制。我們必須在明確了討論的問題后明確告訴學生討論時間。否則就成了“低效”的討論。
在討論結束時,教師要對討論的結果做及時的總結,歸納學生圍繞討論主題達成的共識或圍繞問題尋找到的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把通過討論獲取的新知識幫助學生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成為學習的新的增長點,并做適當?shù)倪w移,形成學生的能力。同時在解決現(xiàn)有問題的基礎上,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將面臨的新的問題,為后面的討論和其他課堂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總之,討論法的應用應該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來確定。在教材的重難點處、在理解的疑惑處、在學生能夠有“發(fā)現(xiàn)處”、在學生可能發(fā)生爭論處等具體教學中難度較大,需要大家共同解決的地方可以設置討論的環(huán)節(jié)。謹記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為解決具體的教學問題服務的,不可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