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馬一夢 廖聲望
(重慶市涪陵區(qū)長江師范學院,重慶 408000)
第一,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將識字放在了拼音之前,革新了以往先學拼音后識字的教學步驟,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讓學生的識字和學習興趣得到了良好地激發(fā),同時也能讓學生的閱讀學習提前走上日程,為其更好地學習語文新知奠基。第二,相較于人教版教材而言,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將漢語拼音進行了整合,促使拼音知識體系更具系統(tǒng)性和清晰性特點,如其將拼音劃分為兩個單元,系統(tǒng)性地展示了聲韻母的各個知識點,同時加入了三拼音節(jié),不但讓學生的拼讀內(nèi)容得到了極大程度地豐富,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拼讀量,能夠讓學生更加便捷地進行識字活動。
第一,相較于人教版來說,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更加重視少寫多認的原則,減少了學生的會寫字及會認字的數(shù)量,將學生的識字要求加以降低,有效地消減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這樣一來,不但能深化學生的識字技巧與認知,同時也能夠讓他們的閱讀及識字能力得到有序地提升。第二,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識字練習有著明顯的多元化特征,將趣味識字法、象形識字法以及蒙學識字法等滲入于教材之中,豐富了學生的識字方式。如,教材借鑒了《聲律啟蒙》、《三字經(jīng)》等古代蒙學讀物,不但強化了學生的識字理解,同時對于其文化修養(yǎng)的提升也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以往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更重視學生的自讀,而部編版教材則將思考與閱讀進行了深度融合,如,《青蛙寫詩》中的題目讓學生思考誰幫助青蛙寫詩等,均體現(xiàn)了其讀思結合的理念,這樣不但能激起學生的閱讀性質(zhì),同時也能促使其理解、思維能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更能推動學生良好閱讀以及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
1.生活因子滲入。一年級時期,學生的思維正處于懵懂的發(fā)展狀態(tài),這使得他們在面對較為枯燥及抽象的拼音時,常常較為吃力,極容易產(chǎn)生厭惡及為難心理。因此,教師應當將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當作拼音教學的側重點,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手段,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將生活因子滲入到教學之中,指引學生觀察字母的特點,找出生活中與其特點或形狀相似的事物,將抽象的拼音知識加以具象化展現(xiàn),這樣不但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及思考興趣,同時也能讓他們的拼音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2.聲韻組合教學。聲韻母學習是小學一年級的拼音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良好的聲韻母學習能夠為學生后續(xù)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可靠基礎。而在聲韻母中蘊含著很多易混字母,如zh、ch、sh以及c、s、z等,這也為學生的拼音學習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對此,教師可將聲韻組合法與拼音教學進行聯(lián)系融合,強化學生的聲韻母記憶,降低其學習難度。例如,教師可將c、s聲母與韻母an進行組合,形成can以及san,然后指引學生進行練習與記憶,同時也可加入相應的漢字,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認知,促使其能便捷地掌握聲韻母知識點。
3.聲調(diào)手勢教學。對于拼音教學來說,聲調(diào)教學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內(nèi)容。良好的聲調(diào)學習能夠讓小學生的口語及交際能力得到有序提升。對此,教師可將手勢法運用到聲調(diào)教學之中,指引學生在聲調(diào)練習中,加入一些手勢動作,促使其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悟到聲調(diào)和拼音知識的內(nèi)涵精髓。
1.信息技術輔助。當前,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作為極富時代性、前沿性特征的教輔工具,被廣泛應用與小學教育之中。對此,一年級語文教師也可將信息技術滲入于教學之中,發(fā)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與優(yōu)勢。例如,教授“雨”字時,教師可展示雨字的由來以及書寫順序等動畫影像;又如,在教授“月”字時,教師可展示月亮的動圖等,以此來促使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得到極強的刺激,激起他們的識字熱情,讓其對漢字的印象得到進一步地加深。
2.游戲競賽教學。教師可將游戲競賽與一年級識字教學進行聯(lián)系融合,促使學生識字的自主性得到充分良好地調(diào)動。例如,教師可與學生一同舉辦“識字比賽”、“你比劃我猜”等活動,指引學生快速說出漢字的意思或者按步驟書寫漢字等,對于表現(xiàn)較優(yōu)的學生,教師可獎勵其一枚小紅星徽章等,以此來為課堂注入更多的趣味性、活躍性元素,讓學生能夠更加熱情地進行自主識字學習。
3.小組合作學習。由于一年級學生的語文以及識字能力差異性強,使得識字教學效率低下。對此,教師可將小組合作法滲入于教學之中,指引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生字意思、用法的討論,或者指引學生進行諸如“尋找生字朋友”、“生字分類”活動等,通過以上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知到漢字的組成及意義,激起他們的識字熱情,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1.指引角色閱讀。教師可將角色閱讀法引入于一年級閱讀教學之中,指引學生扮演文中角色。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成小馬、小鴨等角色,讓后指引其依據(jù)拼音進行閱讀,促使其閱讀興趣得到良好激發(fā),讓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2.重視拓展閱讀。語文教師可依據(jù)學生的興趣點,精心選擇一些課外圖書,指引學生進行自主或小組式的閱讀。與此同時,教師可讓學生分享自身的閱讀收獲,然后與學生一同討論閱讀內(nèi)容,促使學生的語文理解以及閱讀能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
總的來說,一年級語文教師應當將學生的實際以及發(fā)展需求當作語文教學的切入點,依據(jù)新部編版教材的特點,不斷延伸和探索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趣味性、實效性兼?zhèn)涞恼n堂環(huán)境,進而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