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艷
(昌吉州呼圖壁縣第五中學,新疆 呼圖壁 831200)
美術學科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最佳載體,隨著現(xiàn)代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傳統(tǒng)美術課堂上教師借助口頭描述、示范性繪畫以及實物等傳統(tǒng)教學手段來實施教學的不良現(xiàn)狀得以有效改觀。當前大多數(shù)學校每個班級都有班班通,學校大都配置有專門的錄播室,上課可以借助課件以及信息化平臺。而近年來流行的微課更是生動靈泛、針對性強、圖文聲像并茂,既讓美術學習變得更富有吸引力,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并成功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小學階段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將微課運用于教學的不同階段,讓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課后鞏固拓展變得高效起來。具體而言,教師應如何將微課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實踐,借助微課構建高效課堂呢?
談到預習,大多數(shù)教師、學生抱有錯誤看法,即只有那些語數(shù)英之類的主科才需要預習。其實,在倡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新課改深化階段,美術學科不僅需要預習,高效預習還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有積極促進作用。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提高課前預習效果。教師應在對美術教材深入研讀的基礎上科學編制預習綱要,并在明確目標引領下制作圖文并茂、聲像兼?zhèn)涞母哔|量微課視頻讓學生預習。借助教師發(fā)布在班級網(wǎng)絡平臺上的微課視頻,小學生的預習會更有方向性,他們可以提前獲得對即將學習知識的初步了解,在預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遇到的難題又稱為支撐他們在課堂上專心致志聽講、用心探究的動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線條》學習前,為了提前給小學生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讓小學生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并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線的種類,我就制作了微課視頻輔助他們的預習。在微課當中,我首先展示了不同顏色、不同種類的線,每種類型的線分別標注出來名稱;然后我將用線來造型的自然物展示出來讓學生用心觀察,找出不同類型的線并初步感受線條美;微課的最后我將幾幅線條為主的畫展示出來供學生欣賞。
將微課運用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當中也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高效學習。首先,越是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就越短,他們的注意力還很容易分散,微課視頻一般控制在十分鐘之內,教學重難點集中,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多樣化,可以成功激活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將小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來,因而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高的教學效率。第二,將微課運用于小學美術課堂,讓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傳統(tǒng)美術課堂上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更富主動性,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穿編的樂趣》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插滿鮮花的精美編織花籃實物導入教學,激活小學生學習編制技法的熱情。然后,教師借助微課將用穿編技法編制成的小動物作品成品展示出來,接著筆者利用微課將立體作品小籃子的穿編過程展示出來。借助微課視頻,小學生學習穿編的技巧,他們邊觀看微課邊利用手中的材料編織小籃子,并在組內交流穿編的規(guī)律和技巧。在微課輔助下,他們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造激情都會高漲,課堂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對于小學生而言,知識學習在課內,應用實踐在課外;欣賞領悟在課內,創(chuàng)造力提升在課外;知識鞏固在課內,拓展延伸素養(yǎng)提升在課外。構建小學美術高效課堂,教師應立足于課堂,但不應囿于課堂。為保護、發(fā)展小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善于布置課后拓展型作業(yè)。為了幫助小學生突破在深入探究過程中知識儲備、技能水平方面的限制,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完成課后的高效拓展,讓小學生在微課引領下進一步提升自身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學完《穿編的樂趣》一課后,可以利用微課將有一定難度的交叉穿編以及旋轉穿編技法在微課當中展示出來,在微課中既將這兩種穿編技法的要點展示出來,還展示利用毛線編織杯墊的過程。然后老師留下作業(yè)讓小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想象力,至少用到所學的兩種編織方法編織一件自己喜歡的作品。在微課輔助下,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都能夠獲得進一步提升。
總而言之,形式短小、內容豐富、針對性強、學習內容呈現(xiàn)方式多元化的微課有效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成功帶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增強課堂上的多維互動,構建起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切實提升的高效課堂。小學美術教師要樹立微課運用意識、提高微課運用能力,借助微課的東風增強美術課堂活力、構建高效美術課堂、提升學生美術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