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波 (江蘇靖江高級中學)
有效課堂提問應該是教師在對問題進行精心預設的基礎上,營造良好的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中提出恰當?shù)膯栴},從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對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反思。那么,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應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提問呢?
(1)問題設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提問后學生會自覺融入該情境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2)問題設計緊扣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第一,在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提問。課堂上對重難點的突破是確保教學效果的關鍵,而在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提問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掌握的有效方式。第二,在學生的疑問處提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疑問,會促使他們產(chǎn)生探究問題的欲望。所以當學生出現(xiàn)疑問時,在學生的疑問處設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來解決問題。第三,在學生易錯易混知識點處提問。易錯易混知識點一般是學生不能辨別的知識。教師可以將這部分知識設計成判斷題在課堂上提問,學生通過分析、判斷,記憶會更深刻。
(1)控制問題的數(shù)量。高中一節(jié)政治課45 分鐘,一般要求問題數(shù)量少而精,能夠讓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理解知識,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注意問題的質量。問題的質量主要表現(xiàn)在問題的難度和層次性上。難度適中且有層次而又能誘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的問題才是好的問題。
(1)根據(jù)問題層次提問。如果是簡單的或回憶性問題,可以讓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回答;如果是中等水平的問題,可以讓中等學生回答;如果是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可以讓成績較優(yōu)秀的學生回答,給班里其他學生一定的啟發(fā)。
(2)選擇不同的方式提問。課堂上教師提問方式有很多,除了教師直接點名外還可以采取搶答、按學號或座位輪流回答、分小組討論回答等方式,這些方式都能擴大回答問題的學生范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伊把“等待時間”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和學生回答問題之前間隔的時間;第二種是學生回答問題之后和教師對該生的答案做出反饋之前間隔的時間。針對第一等待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大概判斷出這個問題對于學生的難易程度,進而決定給予學生多少思考的時間。一般來說,簡單的問題等待時間不低于3~5 秒,難一點的問題等待時間不低于15 秒,有些問題如需討論才能形成完整答案,可能需要3~5 分鐘。
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表揚的詞語不要局限于“很好”“不錯”等簡單的詞語。這些詞語過于單一、陳舊,學生早就已經(jīng)不敏感。教師可以在聽取學生回答后,指出學生的回答好在哪里,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生成新的課堂教學資源,大家共同討論。
遇到學生回答失當時,教師對于正確的部分要肯定,在肯定的基礎上進行啟發(fā)、引導學生努力做出正確回答。對于錯誤的部分,教師也不能直接否定,而是要用一種中性評價,比如“你能換一種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答案中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答案。
出現(xiàn)學生不回答的情況時,教師首先要分析學生不回答的原因。有的學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聽清問題,教師可以適當提醒,引導他們回答后再評價;有的學生由于害怕回答錯誤被嘲笑不愿意回答問題,教師應給予賞識和鼓勵或適當降低問題難度,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答案。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優(yōu)化課堂提問,合理設計問題,在恰當?shù)臅r機提出問題,并給予學生回答適宜的評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