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yī)院 廣西柳州 545002
腦出血患者實施氣管切開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缺氧、缺血癥狀表現,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減少死亡率,但同時氣管切開術屬于有創(chuàng)手術,術后患者呼吸道屏障作用消失,極易產生肺部感染,不利于患者預后,通過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加以干預,能夠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減少死亡率。本研究對腦出血氣管切開術后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進展做出如下綜述。
在侯海生[1]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影響腦出血患者并發(fā)肺部感染的因素很多,需強化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險因素檢測以及護理干預,有效減少肺部感染發(fā)生率,降低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F對腦出血患者并發(fā)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歸結為以下五點:(1)腦出血患者多為高齡患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肺功能低下情況,患者合并多個系統基礎疾病,機體防御能力低,且患者長期鼻飼飲食導致營養(yǎng)不足,機體免疫力差;(2)腦出血患者存在意識障礙,導致患者吞咽反射以及咳嗽反射功能減弱或是消失,排痰困難,并且出現誤吸的可能性較高。除此之外,患者長期臥床,極易產生吸入性肺炎以及墜積性肺炎;(3)患者由于住院時間過長,會導致發(fā)生醫(yī)源性感染的機會增加,患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導致機體菌群失調,繼而引發(fā)耐藥菌以及真菌感染發(fā)生;(4)侵入性操作是導致腦出血患者氣管切開后肺內感染的一項主要影響因素;(5)氣管切開對呼吸道自然屏障產生了影響,導致氣體未經過鼻腔過濾濕潤,直接進入氣道,導致感染幾率增加。
2.1.1 體位管理
在楊圣強[2]等人的研究中指出,腦出血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患者的局部膈肌活動受到限制,繼而產生肺活量下降的現象,患者肺底部肺泡不完全膨脹,最終產生肺不張的現象,引發(fā)肺部感染。在日常護理中需加強患者生活護理,每隔2小時幫助患者翻身。經常幫助患者變換體位,避免痰液淤積于患者后背部以及肺底部。隨時注意傾聽患者喉頭是否存在痰鳴音,如果發(fā)現出現痰鳴音應及時為患者拍背,并利用振動以及叩擊的方式,使痰液游離支氣管。
2.2.2 口腔護理
在侯曉彬[3]等人的研究中指出,腦出血患者由于病情影響,早期需禁食,導致患者唾液分泌減少,患者口腔自潔能力會有多降低。并且患者的氣管切開術后常會檢出口咽部細菌,而口咽部細菌屬于并發(fā)肺部感染的主要細菌。如果不能及時清除吸入肺內的口咽部細菌,會引發(fā)感染。
2.2.3 管喂護理
在李東玲[4]等人的研究中指出,患者得到良好的飲食管理能夠降低腦出血氣管切開術后預防肺部感染患者的嗆咳發(fā)生率,這能夠有效避免由于誤吸而導致的肺部感染,同時能夠增強患者的機體抵抗力。鼻飼時,患者需采用頭高腳低的姿勢,保持30°斜坡臥位加快胃排空,繼而有效減少由于誤吸導致的肺部感染。每次為患者實施鼻飼時應回抽,確保不存在胃潴留以及胃管脫出現象。嚴格控制鼻飼速度。
2.2.1 有效吸痰
在徐月花[5]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吸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氣管切開患者能夠保證呼吸道通暢,是預防肺部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同時更應該對吸痰時機進行準確判斷。在李永紅[6]等人的研究中指出,為患者選擇吸痰時間,能夠有效提高吸痰效率,減少并發(fā)癥。采用管徑不一的吸痰管為患者吸痰對肺部感染存在一定的影響。
2.2.2 氣道濕化
臨床使用人工鼻能夠模擬正常氣道濕化功能,具有良好的過濾、濕化效用,對于痰液排除有一定的促進意義。在劉英[7]等人的研究中指出,氣管切開術患者采用人工鼻能夠對肺部感染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且能夠對患者的氣道產生良好的濕化效用。
2.2.3 氣管切口
在臨床治療中常用的消毒溶液大多是濃度為0.5%的聚維酮碘。在李勝[8]等人的研究中指出,采用濃度為0.5%的聚維碘酮對氣管切口進行消毒,能夠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
應控制病房溫度為22℃~24℃范圍內,控制室內濕度為60%~70%,確保纖毛運動能夠得到維持。對監(jiān)護室內的人員出入進行嚴格控制,減少探視人數。每天利用紫外線進行消毒,并利用濃度為0.5%的過氧乙酸、含氯消毒片等對桌面、地面以及室內物品進行擦拭,減少空氣中的細菌。腦出血患者長期住院,使用抗生素治療,會導致肺部感染出現嚴重病原菌耐藥性,因此,需結合藥敏試驗結果為患者合理選擇抗生素,謹慎使用抗生素,降低菌群失調導致肺部感染的機率。醫(yī)護人員在實施吸痰操作時,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降低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
對患者的痰液性質、痰量、痰液顏色以及痰液粘稠度進行觀察,定期進行藥物敏感試驗以及痰培養(yǎng)。觀察患者呼吸功能,如果患者的呼吸頻率、體溫以及氧飽和度發(fā)生變化,應及時尋找感染源,積極干預患者原發(fā)病以及基礎疾病,仔細觀察患者的疾病變化情況。為腦出血患者檢測病原體,能夠有效降低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發(fā)生率,減少病死率。
綜上所述,腦出血的病死率以及致殘率均較高,該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為高血壓,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水平能夠有效降低腦出血發(fā)生率。近幾年發(fā)展中,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腦出血的患病人數在不斷增加。高血壓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腦出血,由于血腫具有一定的占位效應,患者早期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上的意識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等,導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時排出,引發(fā)氣道梗阻,需及時發(fā)現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