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學校 王愛玲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驅使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立足于兒童的個性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作文遷移訓練,引導小學生寫真實的生活經歷,用書面語言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實踐證明,只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就會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遷移訓練主要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條件,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達到正向遷移的效果。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為學生們提出不同的寫作要求,而是要保證寫作的真實性,讓學生們在寫作文時能夠學會觀察生活,抓住一些生活的細節(jié)。比如,在學習《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時,作者描述了自己在上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院墻外的水泥道的美麗景象,基于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隨時隨地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學會記錄生活。比如學生在放學途中遇到了一只可愛的小狗,那么就可以通過寫作文的方式來描述小狗的具體特征,這樣可以讓學生們更加快速地調整寫作方向,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些教師認為作文教學就是要訓練學生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所以他們在展開教學時就會直接為學生們布置作文題目,讓學生按照規(guī)定的題目來完成寫作,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會覺得自己無法找準寫作的方向,也不知道要寫什么內容。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書面作文語言訓練遷移為口頭語言訓練,讓學生們把寫作當作說話一樣。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之前不斷梳理自己的想法,合理地組織文本。比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作者從味道、顏色等多種方面描寫了秋季雨的特色,那么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談談自己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季節(jié)以及天氣特征,有的學生想到了冬天的雪,他們提到冬天的雪就像又白又厚的棉被一樣,溫暖著寒冷的大地。在學生的口頭描述中,他們已經抓住了不同季節(jié)或者是天氣的特征,所以在后續(xù)的寫作階段,學生就可以按照自己腦海中的想法來組織文章內容,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寫作難度。
與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不同,遷移主要強調的是學習的繼續(xù)和鞏固,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只講授概念,而是要為學生們傳授寫作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效率。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時,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描述了大自然出現(xiàn)的不同的美妙聲音,如動物的聲音、水的聲音、風的聲音等,那么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在描寫景色的過程中需要從哪些角度來進行敘述?這時候學生們想到了景物出現(xiàn)的季節(jié)、景物的形狀、氣味、顏色等不同的特征。在具體描寫時,學生可以選擇由遠到近或者是從整體到局部的方式來論證主題。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在作文寫作之前能夠學會總結,掌握更多實用的寫作方法。
心理學研究認為,個體的生活經歷使他產生一定的情感體驗。作文的一大特點是真實性,強調學生在寫作時的有感而發(fā),在看到不同的景象之后,可以產生不同的想法。因此,在當前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揮學生的寫作主體地位,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外界事物,在親身體驗之后激發(fā)寫作靈感。比如,在學習《琥珀》時,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運用了時間順序描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為了讓學生們能夠了解到更多關于大自然的奧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展開戶外探險活動。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放松身心,減輕寫作壓力,同時可以看到更多真實的事物,在這種體驗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們可以產生更多清晰的寫作想法,為作文寫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綜上所述,通過當前的遷移訓練與主體性開發(fā)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寫作水平,讓他們在寫作時產生更多的寫作想法,在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階段,教師要不斷開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加強對學生的遷移訓練,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