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么措
唐卡礦物顏料是從晶體礦石中提煉出來的,取自大自然中的天然物質(zhì),有著穩(wěn)定的物理特性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唐卡顏料可分為土、石、水、火、木、草、花、骨和寶貝等共九大類。包括石黃、金剛土、綠松石、云母、石青,朱砂、珊瑚海螺、黃金、白銀、瑪瑙等。大量的礦石才能產(chǎn)出很少的顏料,使用這些珍貴的天然顏料繪制而成的唐卡歷久彌新,經(jīng)千年而不變色。天然純正的色彩原料,賦予一幅幅唐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滋養(yǎng)。提取和炮制礦石以及動植物顏料程序繁縟復(fù)雜,如果說繪制唐卡是藝人修行的過程,那么制作唐卡顏料同樣也是心靈與技藝的雙重修煉。
唐卡天然顏料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顏料直接決定唐卡的壽命。采用礦物質(zhì)顏料,則唐卡歷經(jīng)千年始終彌久如新,不會褪色,若采用低劣的化學(xué)顏料,盡管乍一看顏色艷麗多彩,卻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經(jīng)過若干年則會漸漸褪色,失去往日的色彩。其二,顏料決定整幅唐卡的色彩和觀賞性。采用礦物質(zhì)顏料的唐卡色彩清新典雅,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和審美性,越看越漂亮,越看越喜歡,怎么看都不夠,每一次觀賞都會讓人心生歡喜,幸福感和滿足感油然而生。
唐卡手工繪制花費的時間精力,唐卡礦物質(zhì)顏料的獨特性和稀缺性,加上20 世紀初熱貢藝術(shù)先后列入國家及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種種因素綜合在一起,近十年來,唐卡的文化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漸漸被人們認識,畫工精良的礦物質(zhì)顏料唐卡價位持續(xù)走高,基本上每年價格翻倍,成為藝術(shù)品投資中的一匹“黑馬”。“2000年以來,唐卡的市場價格翻了近10 倍。單是2012年各拍賣活動中,成交價過百萬元的單幅老唐卡就超過五十幅。在拍賣會上,明清時期的老唐卡屢屢拍出高價。2006年,北京古天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上拍一套共15 幅清乾隆時期唐卡《宗喀巴大師一生的故事》,以1815 萬元成交,成為內(nèi)地唐卡拍賣最高價。2008年,明正德年間的一幅《藥師佛像圖》以1540 萬元人民幣成交。2012年3月,藏族收藏家澤郎王青以168 萬元收藏長幅新唐卡《五度母像》,創(chuàng)下中國大陸新唐卡價格新高?!雹偃嗣裾f(xié)網(wǎng):3.48 億創(chuàng)紀錄拍賣傳達信號: 唐卡收藏火起來了[EB/OL].http://www.rmzxb.com.cn/c/2014-12-09/415811.shtml,2014-12-09/2020-01-03.
珍貴的天然顏料,蘊含一種神秘強大的力量,并賦予唐卡一種無可比擬的能量,如果說唐卡的題材就像一部藏族百科全書,那么唐卡獨特的顏料,則是一座充滿無限能量的寶庫。藏區(qū)自然地理條件獨特,地域遼闊廣袤,礦產(chǎn)資源、動物資源及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當(dāng)?shù)厣a(chǎn)的天然顏料為藏族美術(shù)的發(fā)展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chǔ)。
唐卡礦物質(zhì)顏料主要有:白土、紅土、孔雀石、綠松石、黃金、南堿、朱砂、藍靛石、云母、朱砂、黃鐵、褐鐵、高嶺土、藍銅、雌黃、雄黃、瓷土礦、水銀、硼砂、寒水石、石膏、土礬、砒石、鐵砂、方解石、食鹽、紫銅、硫磺、黃銅等等。西藏制顏礦物主要有藍銅礦、孔雀石、雌黃、雄黃、云母、朱砂、黃鐵礦、褐鐵礦、高嶺石、瓷土礦等。據(jù)史料記載,石黃與雄黃主要產(chǎn)于康區(qū);藏青、石綠產(chǎn)于尼木和甲絨地區(qū);“仁布白粉”產(chǎn)于后藏仁布地區(qū);“羊井白粉”主要產(chǎn)于羊八井地區(qū);洛扎門塘人門拉·頓珠最初發(fā)現(xiàn)的自然紅“門采”產(chǎn)于洛扎
地區(qū);一種色相較深的自然紅“藏采”產(chǎn)于后藏。此外,黃丹和朱砂原產(chǎn)于印度和內(nèi)地,在傳統(tǒng)色中應(yīng)用較廣。與石青、石綠顏色相比,仁布、羊八井的白顏礦,山南乃東的云母,昌都俄洛橋的雌黃、雄黃的采集較為便利。因為這些礦點儲量較大,品位高,開采較易?!雹诓貍黝伭涎芯空n題組.藏族傳統(tǒng)繪畫顏料的歷史及工藝研究[J].中國藏學(xué),1999(4):121.
青海省熱貢地區(qū)有一種從隆務(wù)河谷西岸的尕沙日的山上采來的礦石,藏語名稱為“尕?zé)帷?。原石為晶體狀,像由一層層薄玻璃片壓制而成,泛點黃褐色,晶瑩剔透?!版?zé)帷笔|(zhì)堅硬,烤熟后磨成的白色粉末瓷實細膩,可作為白色顏料使用,是白色中的上品。也可用來加工畫布,打磨出來的畫布緊密光滑,可防止唐卡畫面受潮腐蝕變質(zhì)。還可以給珍珠粉做的白色顏料作為底色,可襯托出珍珠白的光澤度和柔和感。熱貢藝人使用的顏料,可謂來自五湖四海,西藏、北京、日本、德國、美國、奧地利等地都是各種顏料的來源地。好的顏料還是很有講究,越是年代久遠的礦物質(zhì)顏料品質(zhì)越好,藝人手中很多上好的顏料都是一點點存下來的。論產(chǎn)地的話,德國的綠色顏料是所有綠色顏料中的上等品,德國綠色不論是顏料的飽和度、純度、細度、色度等方方面面都是極品中的極品。藍色顏料最受歡迎的則數(shù)西藏的顏料,西藏尼木的藍色自古以來就享譽畫壇,專門用來涂佛的身光和天的顏色。印度的黃色顏料黃丹倍受藝人推崇。洛扎傳奇的朱砂顏料是紅色顏料中的上品。南堿海螺、珍珠、鹿角粉是白色中潤澤細膩的顏料,適合用來涂抹菩薩的膚色或者雪山之頂?shù)墓饷ⅰ,F(xiàn)如今顏料中的這些極品已經(jīng)很難買到了,只有一些老藝人手中有,特別是從前存放的德國綠和西藏藍都是老一輩師父把自己最心愛的顏料傳給徒弟,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其稀缺性和珍貴性可想而知。
唐卡顏料正因為其天然性,所以越來越稀有。德國的綠、尼木的藏青,印度的黃丹,洛扎的朱砂,羊八井的白土,個個是唐卡顏料中的珍寶,越來越稀有難得。礦產(chǎn)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近些年來,礦產(chǎn)資源被過度開采,資源消耗巨大,天然珍貴的礦產(chǎn)資源被大面積破壞,多數(shù)色澤艷麗的礦石都用來寶石加工和雕琢,價格也是數(shù)十倍地上漲。礦物質(zhì)顏料的天然性和稀缺性,再加上它在唐卡繪制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由化學(xué)顏料、廣告色取代),使它顯得愈發(fā)珍貴。
在繪畫領(lǐng)域,從形狀和顏色之間的關(guān)系來說,形為主色為輔。但是顏色對形狀的輔助襯托作用是不容忽視。西藏遠古時期的繪畫,以刻畫在懸崖峭壁上的壁畫為主,那個時期的藏族繪畫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注重圖案造型,而色彩的使用較為單一,重視程度也不高。而到了15 世紀以后,西藏地區(qū)開始流行勉唐、欽孜兩大藏族唐卡繪畫流派,開始在唐卡的風(fēng)景表現(xiàn)上,在融合了地方特色的風(fēng)景和花卉紋飾的基礎(chǔ)上,借鑒并糅合了漢地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除了注重線條的流暢自如,亦講求顏色的豐富多彩,色調(diào)活潑鮮亮。同時藏族藝人開始重視在繪畫中色彩的應(yīng)用,同時也形成色彩與形狀也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的和諧關(guān)系。從此藏族藝人潛心研究色彩的應(yīng)用搭配的技巧,藏地的唐卡和壁畫中出現(xiàn)了五彩繽紛的花朵樹木山巒等風(fēng)景圖。
天然顏料除了材質(zhì)本身稀有珍貴,具有很高的價值,其使用在整幅唐卡中還有使畫面和諧耐看的價值。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視覺效應(yīng)和情感激發(fā),這主要取決于不同顏色所具有的不同特性。一幅顏色和諧美好的唐卡,會讓人視覺倍感舒適愜意,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想看,所以,藝人在處理不同色彩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有獨特的處理手法。世間萬物講究和諧共生,顏料也不例外。杜瑪格西·丹增彭措在他所著的《彩繪工序明鑒》一書中,提出顏色之間和諧與否,猶如世間的人與人或法與法之間是否和諧一樣,和諧者如彩虹東升,不和諧者如仇敵相遇。并詳細講述了顏色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紅黃相配是顏色中的上師與徒弟;黑白相配是顏色中的主人與仆人;紅紫相配是顏色中的父親與兄長; 藍白相配是顏色中的叔叔與侄子;白紅相配是顏色中的夫君與妻妾;白黃相配是顏色中的好友;白綠相配是顏色中的姐弟;紅綠相配是顏色中的鸚鵡;藍紅相配是顏色中的表親;鵝黃和綠色相配是顏色中的姐妹; 黃黑相配是顏色中的甥舅;藍灰和褐色相配是顏色中的兄弟;藍灰和大藍相配是顏色中的母與子; 翠綠和淺綠相配是顏色中的父與子;翠綠和正藍相配是父系兄弟;鵝黃和正黃相配是顏色中的朋友; 鵝黃和黑色相配是顏色中的弱兵?!雹匍T拉頓珠、杜瑪格西·丹增彭措.西藏佛教彩繪彩塑藝術(shù)—《如來佛身量明析寶論》《彩繪工序明鑒》[M].北京:中國藏學(xué)出版社,1997:67-69.杜瑪格西·丹增彭措借用親屬之間關(guān)系的稱謂,通過形象的比喻,告訴人們顏色與顏色之間的遠近親疏關(guān)系,自然關(guān)系越親密越和諧。上述口訣中的兩兩相配的顏色,因為關(guān)系親近相配效果也就和諧。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顏色相配在一起都是和諧美好的,有些顏色因為關(guān)系疏遠,相配自然也就不和諧協(xié)調(diào),顏色不和諧的結(jié)果是會出現(xiàn)一種顏色遮蓋另一種顏色的現(xiàn)象,還會影響畫面的光澤度和和諧度。正如口訣云:“黃白相遇與盲人;藍綠相遇如竊賊;綠黃相遇似病人;綠黑相遇似死人;淺藍和淺綠相遇是灰土一堆;紅黑相遇是黑暗;紅紫相遇是陰影;玉綠和翠綠是一對;玉綠和藍色相遇如豺狼相逢;紫色和黑色相遇如敵人和強盜內(nèi)江; 金色和黃色相遇則彼此彼此,毫無作用?!雹匍T拉頓珠、杜瑪格西·丹增彭措.西藏佛教彩繪彩塑藝術(shù)—《如來佛身量明析寶論》《彩繪工序明鑒》[M].北京:中國藏學(xué)出版社,1997:67-69.在上述兩個口訣中,關(guān)于紅紫兩色的相配,有沖突的地方,比如,紅紫相配是顏色中的父親與兄長,與紅紫相遇是陰影。實際上唐卡中紫色是相對比較少見的顏色,除非在暈染過的云朵、花朵和飄帶上出現(xiàn)點滴的紫色。大面積的紅色和紫色相遇的機會基本很少。
門拉頓珠根據(jù)顏色的來源族系,進一步提出:“藍、黑色是色中之父,無論涂于何處都顯得威嚴光亮;綠色是叔叔,無論與哪種顏色相遇,對其都有利,這兩種顏色屬于父系,多用些好;白色是色之母,復(fù)合色均由她而生;砒石黃色是小偷,涂多了對畫面整體有損無益,如與母相遇,雙方受損害;墨黑色是保管員,涂到哪里,哪里油亮;紅色是盜賊,所到之處它獨霸,偷走鄰色更美麗;紫色是色中的武官,涂多了則占據(jù)該地殺盜賊;褐色是色之祖母,涂到任何地方都適合,使鄰色光澤而鮮明;粉紅色是比丘尼,自我約束對所有顏色均有利;橘黃色是比丘,與任何顏色相配都增加光彩;祖母褐色與比丘尼粉色倆相遇,則與鬼祟無法分,本身不美而且對鄰色也有破壞作用;青灰色是乞丐,多了會使國土骯臟; 淺綠色是敗家子,與它相遇會受損;奶色乳黃色是太陽,可使一切顏色放光澤;茶色是黑暗,與它相遇則被掩蔽;金色條紋是顏色的月亮,由于它的升起可使夜晚變白天;胭脂紅是顏色的油脂,涂到哪里就使之柔潤光亮。”②門拉頓珠、杜瑪格西·丹增彭措.西藏佛教彩繪彩塑藝術(shù)—《如來佛身量明析寶論》《彩繪工序明鑒》[M].北京:中國藏學(xué)出版社,1997:67-69.
從顏色配色規(guī)律中可以歸納得出,充分應(yīng)用對比色,借助色彩的反差,從而實現(xiàn)明快亮麗的視覺效果是唐卡藝術(shù)設(shè)色的一個顯著的特征。比如金唐、紅唐、黑唐的設(shè)色技巧,就是突出色調(diào)的強烈反差,強調(diào)線條美。相比較而言不是很提倡同色系相配,比如黃色和白色,因為都是淺色,相配反而相互消解,難出效果。所以一幅唐卡如果要使用大量的鋪金、貼金或描金工藝,藝人都會將唐卡底色涂抹的比較濃烈深沉,這樣在深色的底色上描上游絲般的金線,顏色經(jīng)過中和協(xié)調(diào),才會呈現(xiàn)最完美驚艷的效果。熱貢地區(qū)的唐卡藝人深諳和諧之道在唐卡藝術(shù)中的應(yīng)用,才創(chuàng)造出一幅幅驚艷全世界的精美唐卡。
色彩象征是各民族運用色彩的精神內(nèi)容和審美偏好。色彩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文化、政治、歷史、經(jīng)濟等社會風(fēng)貌,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在藏族的色彩觀中,白色是最神圣的顏色,白色是白度母的膚色,是日月星辰的本色,是雪山、哈達、雪花、海螺的顏色,代表光明、純潔、善良、優(yōu)雅、吉祥、高尚、慈悲、和平。黑色則與白色恰恰相反,是邪惡的顏色,代表著兇煞、罪惡、黑暗、猙獰、神秘、威武與恐怖,是地獄、鬼羅剎的顏色。紅色是太陽之色,是火苗和熱血的顏色,充滿能量,給人溫暖,代表熱情、活力、奔放、喜慶、美滿、權(quán)利。綠色是大地、草原、田園、葉子、森林的顏色,綠色象征生命、永恒、和平、希望。黃色是太陽光輝的色澤,是大地母親的顏色,在佛教中,金色是釋迦牟尼佛的顏色,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代表,象征著佛光普照,黃色代表尊貴、財富、權(quán)威、永恒、神圣。藍色是天空、大海、宇宙的顏色,象征著寧靜、典雅、深邃、博大、奧秘。橙色是袈裟的顏色,是秋天的色彩,代表深沉、溫暖、健康、勇敢。藏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在雪域高原,那里離太陽最近,頭頂著純凈蔚藍的天,陽光像金線穿過白云,夜晚月兒皎潔星空璀璨明亮,草原上綠草瑩瑩,五彩的野花星星點點如同天使墜落人間。藏族人民熱愛大自然,崇尚萬物有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哲學(xué),他們對色彩的認識與喜愛皆來自于他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雪域高原。他們崇拜白色、黃色、紅色、綠色、藍色。在高原大地隨處可見,隨風(fēng)飄揚的五彩經(jīng)幡,就由藍色、白色、紅色、綠色和黃色五種顏色的經(jīng)幡連接而成,藍色象征天空,白色象征云朵,紅色象征太陽,綠色象征河流,黃色象征土地。
白、黑、紅、綠、黃五色作為唐卡顏料的五種基本色,其色彩象征意義被不斷強化,除了在宗教領(lǐng)域被符號化固定化,在藏文化層面,五色所包容的意蘊也不斷延伸擴展?!安貍髅茏谖幕瘜⑺{、白、紅、綠、黃五色分別用以象征藍天、白云、火焰、綠水和大地,各色又可象征勇敢、純潔、權(quán)勢、生命與智慧?!雹倏v瑞彬.藏傳佛畫功能管見[J].西藏藝術(shù)研究,2001(02):67-70.“熱貢唐卡在描繪本尊法中的勝樂金剛時,背景是火,象征任何欲望所產(chǎn)生的東西在此都會被焚燒的一干二凈;身體是藍色的,因為勝樂金剛是屬于神佛的金剛類,其裝飾是五十個人頭和人骨念珠,兩者象征著不永久性。勝樂金剛有四個臉:白臉屬息災(zāi),黃臉屬增益,紅臉屬鉤召,藍臉屬降伏。每個臉上有三只眼,照顧一切有情,在頭頂左上方,有半月白色,象征人類的幸福。在每個臉的上方,有五頭骨做冠,身著虎皮,兩者都象征勇武。頭頂上是雙金剛,作為兩法完成的象征。”②王小珺.試論熱貢唐卡的顏料選配與造型特色[J].西藏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3):146.
“在色彩運用上,畫師把大自然賦予萬物的絢麗色彩盡情渲染,使唐卡呈現(xiàn)出色彩豐富艷麗的獨特藝術(shù)風(fēng)格。畫成后,底布四周鑲各色錦緞,以與圖像色調(diào)和諧相配?!雹蹚堒?略論唐卡的藝術(shù)特點[J].西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科版),2007(07):180.藏族的色彩觀,深受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用四色來象征四方,白色為東、黃色為南、紅色為西、綠色為北;白、黃、紅、綠四色亦象征四業(yè),即白色象征息業(yè),即熄滅疾病邪魔,危難之業(yè);黃色象征增業(yè),即增益福壽財富之業(yè);紅色象征懷業(yè),即懷柔調(diào)伏神天人鬼之業(yè);綠色象征誅業(yè),即伏業(yè),誅滅制伏怨敵邪魔之業(yè)?!皬牟貍鞣鸾堂茏谖宀績?nèi)容來看,如來部方位居中,部尊為大日如來(亦即毗盧遮那佛),色相為白,表征為法界體智性;金剛部方位居?xùn)|,部尊為阿悶佛,色相為青,表征是為大圓鏡智;寶生部方位居南,部尊為寶生佛,色相為黃(金),表征是平等智性;蓮花部方位居西,部尊為無量佛(或稱阿彌陀佛),色相為紅,表征屬妙觀智察;業(yè)部方位居北,部尊為成就佛(亦叫不空佛),色相為綠,其表征是成作所智。這五部之佛以不同的色相表出各自的基本方位,同時還具現(xiàn)出境界不一的智性表征,它實為佛教宇宙結(jié)構(gòu)學(xué)的基本模式。這個模式的建立足以表明,以五色為中心的色彩體系已在一個大的文化背景中整合起各類宗教社會信息?!雹倏v瑞彬.藏傳佛畫功能管見[J].西藏藝術(shù)研究,2001(02):67-70.
自古以來,高原人民對濃烈鮮艷的色彩,如火紅、翠綠、明黃、橘紅、天藍、潔白等有一種先天性的愛好,這與藏民族的早期審美觀念和色彩意識密切相關(guān)。藏民族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被稱作世界屋脊,地處高原,雪山林立,氣候寒冷,每年除了短暫的夏季三月之外,其余漫長的日子里難以見到綠樹紅花。受到天地系統(tǒng)的影響,人們對五彩繽紛的色彩情有獨鐘。因此藝人在繪制唐卡壁畫時,將珍貴的五彩礦物質(zhì)顏料作為最神圣虔誠的供養(yǎng),才使得唐卡呈現(xiàn)美妙殊勝的色彩,永不褪色,燦爛如新。